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症状,由PRRS病毒引起。该传染病主要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厌食,母猪怀孕后期导致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对幼龄仔猪损害比较大,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高。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RT-PCR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74-01
引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症状,由PRRS病毒引起。该传染病主要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厌食,母猪怀孕后期导致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对幼龄仔猪损害比较大,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高。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进而继发多种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由PRRSV变异株引起的“高热综合征”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我国将这种传染病称为“高致病性豬蓝耳病”,并且列为国家一类动物疫病。
1 病原学
PRRSV具有两个基因型;1型是欧洲型,代表毒株为Lelystad病毒;2型是美洲型,代表毒株是VR2332病毒,欧洲型与美洲型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60%。同一种基因型的PRRSV毒株之间有着较为广泛的变异,有基因突变、缺失和插入以及毒株间的基因重组现象,基因组中易变区域包括NSP2、ORF5和ORF3.不同毒株的GP5蛋白差异较大,1型与2型的同源性仅52%~55 %,相当于PRRSV与LDV的同源性。欧洲型和美洲型病毒均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性。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PRRS唯一易感染并且出现临床症状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与传播源。处于感染猪可以通过唾液、鼻腔分泌物、公猪精液、粪便和尿液排出病毒,怀孕母猪后期以乳汁形式排毒,对本病耐过的猪也可长期带毒并且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2.2 易感动物
自然条件下怀孕母猪及其仔猪最易感染,但其他年龄和品种的猪也可感染。
2.3 传播途径
该病的具体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3.1直接、间接接触传播。
2.3.2空气传播。
2.3.3垂直传播。
2.4 流行特点
目前大部分猪场执行免疫蓝耳疫苗或感染过蓝耳野毒,蓝耳阳性场几乎遍布全国。临床特征不明显,表现为种猪流产、死胎,出现母猪并发感染细菌、治疗不当致死,产房腹泻、仔猪关节肿及保育猪链球菌、呼吸道疾病增多,整体猪群抗病力低,肉猪难养。个别猪群中大猪发生较典型蓝耳病。
3 PRRSV 的致病机理
该病毒进入动物机体后, 侵入巨噬细胞。各种组织的巨噬细胞对该病毒均易感。肺泡巨噬细胞是病毒的靶细胞, 造成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入侵的第二天即可对肺造成损害, 7天后损伤整个肺尖叶, 使巨噬细胞破裂,溶解崩溃造成巨噬细胞数量减少, 肺泡壁增厚, 淋巴组织呈衰竭状态, 同时降低了肺泡巨噬细胞对其他细菌和病毒免疫力, 同时因为毒株的变异导致免疫细胞识别能力降低, 而逃避抗体的中和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
4 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且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在感染病毒后48、60、72小时剖检猪,可见腹膜、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多部位发生水肿以及肺水肿。组织学变化,鼻粘膜上皮细胞变形,纤毛上皮消失。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性血管套。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泡化。接种病毒后60小时可见单个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流产胎儿出现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
5 诊断
目前常用的检测PRRS的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有:血清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学方法有: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诊断方法等。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
该实验是血清学检查PRRS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考虑这个方法不但省时、省钱,还可以自动操作来进行批量检测,敏感性强于微量血清中和实验(SN),但特异性不如微量血清中和实验(SN)。
5.2 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已经具备通过多种扩增该病毒基因的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方法。这种方法可很容易地对欧洲型毒株和美洲型毒株进行区分。
5.2.1 RT-PCR诊断的原理
试剂盒利用吸附柱提取病毒RNA作为反转录的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引物为起点合成与RNA模板互补的cDNA链;之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的多次循环,使特异的目标DNA片段的复制数放大数百万倍。将扩增万倍的DNA片段进行电泳、染色后,在凝胶成像仪的紫外灯下,可发现肉眼可见DNA片段的扩增带,以达到检测的目的。
6 免疫接种
对猪进行接种免疫是当前进行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特别是今天比较流行的情况下。坚持严格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实施合理的猪群免疫接种密度。根据高致病性PRRS免疫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商品仔猪断奶后需要首次进行免疫,剂量为1头份,可以根据需要在首次免疫后30天再进行二次免疫。
7 环境消毒与灭源
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消毒管理措施与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对于场区的过往车辆和工作人员的服装进行严格的消毒,明令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在疫病高发季节,应增强对养殖场、圈舍及其周边环境和运载车辆的消毒次数,定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各种动物排泄物,对待病死猪、粪便、污水和各种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病原体。PRRSV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的能力较差,一般的消毒措施即可杀灭病毒。该病经常使用的消毒剂有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碱类、氧化剂等。
8 疫病监测
场区内应定期对疫苗免疫效果和生猪健康水平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情况进行疫苗的更换或调整防疫计划。
作者简介:牛宪翔(1981-),男,兽医师,河南省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RT-PCR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74-01
引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蓝耳病,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症状,由PRRS病毒引起。该传染病主要引起的症状是发热、厌食,母猪怀孕后期导致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对幼龄仔猪损害比较大,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高。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进而继发多种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由PRRSV变异株引起的“高热综合征”呈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我国将这种传染病称为“高致病性豬蓝耳病”,并且列为国家一类动物疫病。
1 病原学
PRRSV具有两个基因型;1型是欧洲型,代表毒株为Lelystad病毒;2型是美洲型,代表毒株是VR2332病毒,欧洲型与美洲型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60%。同一种基因型的PRRSV毒株之间有着较为广泛的变异,有基因突变、缺失和插入以及毒株间的基因重组现象,基因组中易变区域包括NSP2、ORF5和ORF3.不同毒株的GP5蛋白差异较大,1型与2型的同源性仅52%~55 %,相当于PRRSV与LDV的同源性。欧洲型和美洲型病毒均具有典型的免疫抑制性。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PRRS唯一易感染并且出现临床症状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与传播源。处于感染猪可以通过唾液、鼻腔分泌物、公猪精液、粪便和尿液排出病毒,怀孕母猪后期以乳汁形式排毒,对本病耐过的猪也可长期带毒并且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2.2 易感动物
自然条件下怀孕母猪及其仔猪最易感染,但其他年龄和品种的猪也可感染。
2.3 传播途径
该病的具体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3.1直接、间接接触传播。
2.3.2空气传播。
2.3.3垂直传播。
2.4 流行特点
目前大部分猪场执行免疫蓝耳疫苗或感染过蓝耳野毒,蓝耳阳性场几乎遍布全国。临床特征不明显,表现为种猪流产、死胎,出现母猪并发感染细菌、治疗不当致死,产房腹泻、仔猪关节肿及保育猪链球菌、呼吸道疾病增多,整体猪群抗病力低,肉猪难养。个别猪群中大猪发生较典型蓝耳病。
3 PRRSV 的致病机理
该病毒进入动物机体后, 侵入巨噬细胞。各种组织的巨噬细胞对该病毒均易感。肺泡巨噬细胞是病毒的靶细胞, 造成严重的间质性肺炎, 入侵的第二天即可对肺造成损害, 7天后损伤整个肺尖叶, 使巨噬细胞破裂,溶解崩溃造成巨噬细胞数量减少, 肺泡壁增厚, 淋巴组织呈衰竭状态, 同时降低了肺泡巨噬细胞对其他细菌和病毒免疫力, 同时因为毒株的变异导致免疫细胞识别能力降低, 而逃避抗体的中和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作用。
4 病理变化
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且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在感染病毒后48、60、72小时剖检猪,可见腹膜、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多部位发生水肿以及肺水肿。组织学变化,鼻粘膜上皮细胞变形,纤毛上皮消失。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性血管套。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泡化。接种病毒后60小时可见单个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流产胎儿出现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
5 诊断
目前常用的检测PRRS的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有:血清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学方法有: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诊断方法等。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
该实验是血清学检查PRRS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考虑这个方法不但省时、省钱,还可以自动操作来进行批量检测,敏感性强于微量血清中和实验(SN),但特异性不如微量血清中和实验(SN)。
5.2 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已经具备通过多种扩增该病毒基因的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方法。这种方法可很容易地对欧洲型毒株和美洲型毒株进行区分。
5.2.1 RT-PCR诊断的原理
试剂盒利用吸附柱提取病毒RNA作为反转录的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以引物为起点合成与RNA模板互补的cDNA链;之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经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的多次循环,使特异的目标DNA片段的复制数放大数百万倍。将扩增万倍的DNA片段进行电泳、染色后,在凝胶成像仪的紫外灯下,可发现肉眼可见DNA片段的扩增带,以达到检测的目的。
6 免疫接种
对猪进行接种免疫是当前进行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特别是今天比较流行的情况下。坚持严格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实施合理的猪群免疫接种密度。根据高致病性PRRS免疫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商品仔猪断奶后需要首次进行免疫,剂量为1头份,可以根据需要在首次免疫后30天再进行二次免疫。
7 环境消毒与灭源
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消毒管理措施与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对于场区的过往车辆和工作人员的服装进行严格的消毒,明令禁止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在疫病高发季节,应增强对养殖场、圈舍及其周边环境和运载车辆的消毒次数,定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各种动物排泄物,对待病死猪、粪便、污水和各种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病原体。PRRSV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的能力较差,一般的消毒措施即可杀灭病毒。该病经常使用的消毒剂有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碱类、氧化剂等。
8 疫病监测
场区内应定期对疫苗免疫效果和生猪健康水平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情况进行疫苗的更换或调整防疫计划。
作者简介:牛宪翔(1981-),男,兽医师,河南省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