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上的高度关注,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就基于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同时,进行各种技能培养并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坚实基础,其中,体育教学作为学生教育中一项注重身体素质培养的学科在现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精神的塑造对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来说,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以及优秀运动文化的学习,全方位的实现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时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意义以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的兴起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产生的,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并能够根据人体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后来的生产生活中又成为了一种能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的社会运动文化。当体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时,旨在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基本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沉重的升学压力和考试之下对体育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
一、现阶段体育教学现状
(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学生对文化科目的学习,轻视体育教学,导致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也难以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功能。
(二)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强,在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模仿自身的运动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及创新运动形式,学生也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运动技能,更不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越来越低,最后变成应付了事,对体育活动也并不热衷,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的体育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不利于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三)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放松身心的根本目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做一些跑跳的运动,学生在高强度的运动下感到身心疲惫,学生索然无味,偏离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及方向,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体育设施设备缺乏,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没有足够的体育设备支撑多元的锻炼方式,学生不仅缺少锻炼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部分家长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并不热衷,并给学生灌输只学文化课的思想,学生在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下也会觉得体育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排斥体育学习或者应付学习,忽略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学习对学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强化体质。体育素养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并通过体育锻炼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可以达到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在学习中劳逸结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而一个健康优秀的体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升学压力给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升体育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并凭借自己的意志品质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坤能,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体育精神。在一些体育活动中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团队合作意识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同时也能促进个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形成遵守生活规则,提高自觉意识、追求平等权利、合作共赢意识以及积极的进取的生活学习态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技能的提升,从而锻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四)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终身体育的行为态度,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获得坚韧意志,并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学校要顺应新课程的改革潮流,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并积极执行国家针对体育学科制定的相关教育政策,并在体育教学中确立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落实学校体育建设的各项方针,深化建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体育课外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强大功能。
(二)联系社会,多元教学。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建设中要注重校园体育与校外体育的互相联系,可以多渠道联系社会上与体育相关的团体社团,将他们的体育培养观念以及日常的体育管理模式带进校园,充分挖掘校外丰富有趣的体育设施应用到校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给在校的孩子们带来体育的乐趣,并能根据相关的团体教学方式尝试改变学校目前较为枯燥的体育课堂,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体育,提高体育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素养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用一些宣传海报、标语帮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并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建设一些大型运动场地,比如乒乓球、排第舱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千篇一律的体育运动转换成学生去主动学习练习的运动项目,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体育运动当成终身事业,体育教师也要借助于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重视体育理论知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因体育常识掌握不足造成安全问题。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理论学习目标,比如体育锻炼姿势以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体育锻炼中的卫生健康、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能够保证小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判断体育项目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率,并增强体育文化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传授需要注重以下三方面
1.教材内容的选取需要与学生当下锻炼的运动形式相符,根据学生锻炼的不同特点进行基本常识的阐述以及注意事项。
2.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的掌握,比如正确的起跑姿势讲解分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以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 差异化选择,提高他们体育学习兴趣,为今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五)引导学生掌握保健技能。体育运动是一项以身体为对象的运动形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的擦伤、扭伤等问题,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优秀的保健知识,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诊断以及做出正确的护理方法,保证自身的运动安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知识,增强运动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六)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直接决定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良好形成也会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人格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发展,并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道德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把德育渗透进课堂,用自己的“言、行、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体育品格,并以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七)举办全校范围的运动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全校范围的运动会,并扩大校运动会的参与力度,以体育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创新、勇于挑战、竞争协作、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质和体育作风,让学生在竞赛中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活跃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
(八)建立健全体育学科的评价体系。体育学科的一大弱势就是没有文化课那么完善的评价体系,再加上体育學科具有的互动性强、学习环境开放、实践性强、组织过程复杂等显著特点使得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难度更大,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个,需要学校建立健全体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完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全方位考察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九)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学生的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对与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家庭的生活观念、习惯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在体育的学习中,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及影响,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以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学生家长到校交流,向家长阐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意义,转变家长的体育观念,提高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从而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学校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全面贯彻国家的体育政策,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机枪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并通过对体育课内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优秀的体育文化品格、终身运动理念以及运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薛天龙.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运动,2017(09):105-106+118.
[2]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54-159.
[3]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24(05):16-19.
[4]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应把握的关键与有效策略[J].体育学刊,2017,24(06):84-88.
[5]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06):133-136.
[6]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20.
(作者单位: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的兴起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产生的,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并能够根据人体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后来的生产生活中又成为了一种能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的社会运动文化。当体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时,旨在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基本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沉重的升学压力和考试之下对体育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
一、现阶段体育教学现状
(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学生对文化科目的学习,轻视体育教学,导致学生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也难以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功能。
(二)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强,在进行教学时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模仿自身的运动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及创新运动形式,学生也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运动技能,更不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兴趣越来越低,最后变成应付了事,对体育活动也并不热衷,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的体育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不利于塑造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三)教学内容单一,片面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放松身心的根本目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做一些跑跳的运动,学生在高强度的运动下感到身心疲惫,学生索然无味,偏离体育教学的目标以及方向,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体育设施设备缺乏,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没有足够的体育设备支撑多元的锻炼方式,学生不仅缺少锻炼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部分家长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并不热衷,并给学生灌输只学文化课的思想,学生在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下也会觉得体育学习是在浪费时间,排斥体育学习或者应付学习,忽略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学习对学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强化体质。体育素养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并通过体育锻炼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可以达到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在学习中劳逸结合,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而一个健康优秀的体魄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升学压力给学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升体育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并凭借自己的意志品质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坤能,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体育精神。在一些体育活动中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团队合作意识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同时也能促进个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并引导学生形成遵守生活规则,提高自觉意识、追求平等权利、合作共赢意识以及积极的进取的生活学习态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技能的提升,从而锻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四)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终身体育的行为态度,掌握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获得坚韧意志,并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学校要顺应新课程的改革潮流,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并积极执行国家针对体育学科制定的相关教育政策,并在体育教学中确立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落实学校体育建设的各项方针,深化建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运动训练与竞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体育课外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强大功能。
(二)联系社会,多元教学。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建设中要注重校园体育与校外体育的互相联系,可以多渠道联系社会上与体育相关的团体社团,将他们的体育培养观念以及日常的体育管理模式带进校园,充分挖掘校外丰富有趣的体育设施应用到校园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给在校的孩子们带来体育的乐趣,并能根据相关的团体教学方式尝试改变学校目前较为枯燥的体育课堂,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体育,提高体育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素养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用一些宣传海报、标语帮助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并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以学生的爱好为出发点,建设一些大型运动场地,比如乒乓球、排第舱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千篇一律的体育运动转换成学生去主动学习练习的运动项目,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体育运动当成终身事业,体育教师也要借助于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重视体育理论知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避免学生在运动中因体育常识掌握不足造成安全问题。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理论学习目标,比如体育锻炼姿势以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讲解、体育锻炼中的卫生健康、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能够保证小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根据体育项目的不同判断体育项目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率,并增强体育文化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传授需要注重以下三方面
1.教材内容的选取需要与学生当下锻炼的运动形式相符,根据学生锻炼的不同特点进行基本常识的阐述以及注意事项。
2.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知识的掌握,比如正确的起跑姿势讲解分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以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 差异化选择,提高他们体育学习兴趣,为今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五)引导学生掌握保健技能。体育运动是一项以身体为对象的运动形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身体的擦伤、扭伤等问题,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优秀的保健知识,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诊断以及做出正确的护理方法,保证自身的运动安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知识,增强运动能力,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六)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直接决定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良好形成也会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人格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发展,并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道德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把德育渗透进课堂,用自己的“言、行、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体育品格,并以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七)举办全校范围的运动会。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全校范围的运动会,并扩大校运动会的参与力度,以体育竞赛的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创新、勇于挑战、竞争协作、乐观向上的思想品质和体育作风,让学生在竞赛中感知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活跃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
(八)建立健全体育学科的评价体系。体育学科的一大弱势就是没有文化课那么完善的评价体系,再加上体育學科具有的互动性强、学习环境开放、实践性强、组织过程复杂等显著特点使得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难度更大,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个,需要学校建立健全体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完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全方位考察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九)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学生的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对与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家庭的生活观念、习惯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在体育的学习中,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及影响,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可以以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学生家长到校交流,向家长阐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意义,转变家长的体育观念,提高家长对体育学习的重视,从而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学校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全面贯彻国家的体育政策,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并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目标,机枪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并通过对体育课内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优秀的体育文化品格、终身运动理念以及运动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薛天龙.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运动,2017(09):105-106+118.
[2]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1):154-159.
[3]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24(05):16-19.
[4]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应把握的关键与有效策略[J].体育学刊,2017,24(06):84-88.
[5]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06):133-136.
[6]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20.
(作者单位:天津市小站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