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辅导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质量。本文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新形势下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 新形势 辅导员 素质要求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2006年春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8月后,影响波及欧盟、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由于因金融创新过度使得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信心崩溃,实体经济也出现明显衰退,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于现有国际经济格局、产业分工和金融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周期性经济波动,从目前来看,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所仅见。因此,它对湖北的影响也绝非短期、局部和有限的,而是长远的、全面的和难以充分评估的。
一、对湖北经济的影响
1、抑制外需市场。由于金融危机不断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特别是危机严重抑制了国际需求,从2008年12月开始,湖北进出口总值开始出现负增长,2009年前10月,湖北进出口总值13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3%。
2、挤压企业效益。外部经济大环境的恶化,使得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今年1至9月份,湖北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从大类看,与去年同期相比,1至9月份,湖北在调查的38个工业行业中,有23个行业下降。这些都严重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6.7%。
3、打击市场信心。市场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投资信心受挫。今年前10月湖北省外商投资累计完成162.7亿元,同比增长6%,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11.4个百分点。
4、放缓财政增长。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应对危机,进行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导致减收增多。前三季度,湖北省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15.34亿元,同比增长8%,远低于2008年全年20%的增幅。
再从时间段上来看,这场危机目前对我省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停滞期)为2008年10月-2008年12月,其中全省工业用电增速在2008年10月份开始出现6年来首次下降,降幅达到14.1%。中期(衰退期)为2009年1月-2009年6月,其中全省PPI在1-6月呈现逐月走低态势,1-6月份分别下降1.8%、2.2%、5.0%、5.1%、6.0%、6.2%。末期(回升期)为2009年7月至今,其中自2009年6月份开始,湖北省进出口开始逐月回升,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二、危机中孕育着机遇
1、释放了经济粗放发展的部分隐患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省部分地区低水平重复投资、高耗能重污染工业等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企业遭受了严重冲击,迫使他们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2、凸显了内生型经济的后发优势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下,沿海发达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创,但由于湖北经济具有很强的“内生型”特征。也即是说,湖北经济的外向依存度不高(出口总额最高达到一百亿美元以上,占GDP不到1%),产业结构偏向于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国内民生需要。特别是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时,这种内生型经济便展现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3、形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本洼地
湖北是农业大省、科教大省,交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水电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比沿海均具有明显优势,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那些苦于成本上升、各类基础资源紧张的产业资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地,湖北作为中部一个新的资本洼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获得了吸引人才资金的良好机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外和沿海丰厚的资金、强大的产能、优秀的人才大量闲置,而这些正是湖北下一步发展所急需的,这种外余内缺差异,为引资、引智、引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5、提升了在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长期以来,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于沿海地区,而中央应对危机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包括不久前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必将提升湖北在中部以至全国的战略地位,为争取国家层面更多的支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6、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更大空间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会出现新一轮的大融合,国际经济合作也将更为频繁,地处中部内陆的湖北面临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难得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达成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发展才具有长久和持续性,
三、主要对策
面对危机,面临机遇。“弯道超越”,是湖北制定当前对策的一个基础理念。多年来,湖北经济已被沿海远远抛在后面,若在常规发展即没有“弯道”的增长周期内,缩小差距很难。然而,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冲击着沿海地区,反观湖北,尽管危机的影响不小,但杀伤力却轻得多。2009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56.84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國高4.8个百分点。总之,发达地区受危机打击经济暂时放缓,而湖北经济却基本保持较好的态势继续前进,这就是一个“弯道”。在这个弯道超越,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科学依据。
1、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温总理说过:“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要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一系列利好因素,把握弯道超越的宝贵机遇,强化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心,用危机凝聚力量,营造加速发展的社会氛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铁路发展,加强公路、航空建设,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功能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以保障水资源供给为重点,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约用水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与水平,为推动省内发展及区域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3、加速产业集群壮大
第一,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对不同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武汉光谷、襄樊开发区等区位条件和科技资源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迅速提高其资源整合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增强经济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对其他处于发展起步期的高新区,则主要依靠政府提供土地和改善投资环境来尽快形成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第二,利用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对发展的基本要素进行细化分析,按照区域个性化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理论,从自身所处的区位、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实际出发,立足地方经济的特色来明确自身的定位。第三,拉长产业链条,加强整合。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把已形成或易于形成集群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对象,切实在拉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
4、加快一带两圈发展
随着湖北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湖北区域发展最终实现从“点、线”向“面、圈”层次的飞跃。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完善湖北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把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要加快一带两圈发展,大力推动核心城市及其区域一体化,探索建立“一带两圈”议事协调机制,实现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一带两圈”及各城市之间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的沟通与衔接,紧密结合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确立区域产业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区域、行业界限,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建立区域政府、社会和企业多层次的交流协商制度,深入研究区域合作战略、政策与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在注重省内合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合作,积极推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加强湖北与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广泛建立部省合作机制。
5、加大改善民生力度
要坚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施德政、行善举的首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使广大百姓实实在在分享到发展的成果。重点是加快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社保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
[关键词] 新形势 辅导员 素质要求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2006年春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2007年8月后,影响波及欧盟、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由于因金融创新过度使得金融脱离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信心崩溃,实体经济也出现明显衰退,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于现有国际经济格局、产业分工和金融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周期性经济波动,从目前来看,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所仅见。因此,它对湖北的影响也绝非短期、局部和有限的,而是长远的、全面的和难以充分评估的。
一、对湖北经济的影响
1、抑制外需市场。由于金融危机不断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特别是危机严重抑制了国际需求,从2008年12月开始,湖北进出口总值开始出现负增长,2009年前10月,湖北进出口总值13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3%。
2、挤压企业效益。外部经济大环境的恶化,使得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今年1至9月份,湖北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5.1%,从大类看,与去年同期相比,1至9月份,湖北在调查的38个工业行业中,有23个行业下降。这些都严重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1-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了6.7%。
3、打击市场信心。市场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投资信心受挫。今年前10月湖北省外商投资累计完成162.7亿元,同比增长6%,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11.4个百分点。
4、放缓财政增长。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另一方面,国家应对危机,进行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导致减收增多。前三季度,湖北省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115.34亿元,同比增长8%,远低于2008年全年20%的增幅。
再从时间段上来看,这场危机目前对我省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停滞期)为2008年10月-2008年12月,其中全省工业用电增速在2008年10月份开始出现6年来首次下降,降幅达到14.1%。中期(衰退期)为2009年1月-2009年6月,其中全省PPI在1-6月呈现逐月走低态势,1-6月份分别下降1.8%、2.2%、5.0%、5.1%、6.0%、6.2%。末期(回升期)为2009年7月至今,其中自2009年6月份开始,湖北省进出口开始逐月回升,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二、危机中孕育着机遇
1、释放了经济粗放发展的部分隐患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省部分地区低水平重复投资、高耗能重污染工业等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企业遭受了严重冲击,迫使他们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2、凸显了内生型经济的后发优势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下,沿海发达地区的出口导向型产业遭受重创,但由于湖北经济具有很强的“内生型”特征。也即是说,湖北经济的外向依存度不高(出口总额最高达到一百亿美元以上,占GDP不到1%),产业结构偏向于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国内民生需要。特别是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经济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时,这种内生型经济便展现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3、形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资本洼地
湖北是农业大省、科教大省,交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水电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比沿海均具有明显优势,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那些苦于成本上升、各类基础资源紧张的产业资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投资地,湖北作为中部一个新的资本洼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获得了吸引人才资金的良好机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外和沿海丰厚的资金、强大的产能、优秀的人才大量闲置,而这些正是湖北下一步发展所急需的,这种外余内缺差异,为引资、引智、引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
5、提升了在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长期以来,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于沿海地区,而中央应对危机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包括不久前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必将提升湖北在中部以至全国的战略地位,为争取国家层面更多的支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6、拓展了对外开放的更大空间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会出现新一轮的大融合,国际经济合作也将更为频繁,地处中部内陆的湖北面临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难得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达成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使发展才具有长久和持续性,
三、主要对策
面对危机,面临机遇。“弯道超越”,是湖北制定当前对策的一个基础理念。多年来,湖北经济已被沿海远远抛在后面,若在常规发展即没有“弯道”的增长周期内,缩小差距很难。然而,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冲击着沿海地区,反观湖北,尽管危机的影响不小,但杀伤力却轻得多。2009年前三季度,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56.84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國高4.8个百分点。总之,发达地区受危机打击经济暂时放缓,而湖北经济却基本保持较好的态势继续前进,这就是一个“弯道”。在这个弯道超越,具有极大的可能性和科学依据。
1、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温总理说过:“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要抓住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等一系列利好因素,把握弯道超越的宝贵机遇,强化迎难而上的必胜信心,用危机凝聚力量,营造加速发展的社会氛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铁路发展,加强公路、航空建设,优化布局,完善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功能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以保障水资源供给为重点,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约用水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升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与水平,为推动省内发展及区域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3、加速产业集群壮大
第一,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对不同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武汉光谷、襄樊开发区等区位条件和科技资源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迅速提高其资源整合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增强经济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对其他处于发展起步期的高新区,则主要依靠政府提供土地和改善投资环境来尽快形成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第二,利用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对发展的基本要素进行细化分析,按照区域个性化和产业差异化发展理论,从自身所处的区位、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实际出发,立足地方经济的特色来明确自身的定位。第三,拉长产业链条,加强整合。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把已形成或易于形成集群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对象,切实在拉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
4、加快一带两圈发展
随着湖北区域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湖北区域发展最终实现从“点、线”向“面、圈”层次的飞跃。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完善湖北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把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要加快一带两圈发展,大力推动核心城市及其区域一体化,探索建立“一带两圈”议事协调机制,实现合作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一带两圈”及各城市之间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功能定位的沟通与衔接,紧密结合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确立区域产业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区域、行业界限,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建立区域政府、社会和企业多层次的交流协商制度,深入研究区域合作战略、政策与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在注重省内合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合作,积极推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加强湖北与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委的支持,广泛建立部省合作机制。
5、加大改善民生力度
要坚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施德政、行善举的首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看病难、读书难、饮水难等民生问题,使广大百姓实实在在分享到发展的成果。重点是加快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完善社保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