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游山位于江西省内的东北部地区,其处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以及鄱阳湖平原的过度地带,属于低山丘陵区。处于此区域内,也就证明其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对于大游山的地球化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化学特征;元素含量;化学异常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189-02
为了充分的了解大游山地区的钨多金属矿区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特通过本次调查,对于勘探区的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了有效的调查分析。详细分析内容如下文所示。
1 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将大游山作为主要的勘查区,并对其1/5万的水系进行了测量,发现了Au、Ag、Cu、Sn、Mo、Ba、等共18种元素。在此区域内,其成矿元素的赋存形式一般为溶蚀作用以及风化作用。为了对于勘查区水系及土壤中的各类微量元素所具有的丰度浓集程度进行了解,使用了成矿、成晕元素各项平均的含量和地殼平均的克拉克值进行了比较,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中,主要对测区中成晕元素所具有的丰度浓集的规律进行了呈现,其能够发现在此区中Ag、Cu、Pb、Zn、Bi、As、Sb、Cr、Co、Cd、Hg、Ni十二种元素的丰度明显要比地壳平均值高,也证明其更加容易富集成矿。
2 测区的主要地层元素的含量特征表现
就当前水系测量的成果表明:其中各项元素的含量分布和地层之间存在了紧密的关联性特征。其中,Au元素在勘查区域内的含量明显要比地壳的平均值要高出很多,这也摆明Au元素的含量在这些地层中比较容易富集成矿。此外,Ag元素再本区域内的含量也明显要比地壳的平均值高,其中特别是在二叠系地层的含量最高,这就表明Ag在二叠系地层最易富集成矿。而Cu元素在各个地层中的含量同样比地壳平均值高,其含量的比值一般在1~2倍间。其也表明在这些地层形成时,其就有这极高的Cu元素。并且,在对Mo元素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其只有在二叠纪以及石炭纪地层中的含量是相对较高的,比地壳平均值略高出一点。在别的地层中其含量都没有地壳平均值高。
As、Sb、Hg元素的含量总体来说其在本区各类地层中都要比地壳平均值高出许多,证明在其地层形成的过程中,As、Sb、Hg元素的原始丰度值本身较高高。特别是在二叠纪以及石炭纪的地层中,其检测的含量要比地壳丰度高出了10倍以上,其也表明在此类地层中其较易产生富集矿。
Ni/Cr元素在此次勘测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是极为相似的,在测区中的各个地层中的含量也要比地壳平均值高。尤其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安源群紫家冲组、晚古生代二叠纪以及万年群牛头岭组上段上部等地区的数值最高,其同样说明这些地层中容易出现富集的情况。
此外,对于Sn、Ba、F元素来说,其在被测区域内的地层中经过测量得知,其含量和地壳平均值是较为接近的,并且没有出现高的情况,其证明在此区域内的地层中Sn、Ba、F元素是分散性存在的。
Ag、Cu、Cr、Co、Ni等多种元素则在此次的勘查区中的地层中构成了高背景。其高背景是作为地质历史的沉以及矿作用积累进行呈现的,而形成高背景的主要原因分别为:①地质历史中本身就存在高背景地层的大量成矿元素,其通过不断的剥蚀与沉积,就出现了新的地层上,简单来说就是地层物质因为时间的作用导致空间迁移的情况出现。②地质历史中,一些低背景地层中所存在的成矿元素通过剥蚀浓缩作用重新在新地层中存在,例如石炭纪分布的灰岩等,其成矿元素在风化壳中存在并得到了富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在新的一些陆相地层中沉积。③地质历史中所构成的一些矿床出现剥蚀情况,并在新地层上分散。就测区中地层分布的实际特点与现在探明的一些矿床分析,发现其地层中的高背景的形成主要因素就是成矿元素不断浓缩导致的。
通过对于勘查区中所存在的所有地层中的成矿元素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元素的主要异常都出现在二叠纪以及石炭纪地层,其也是控矿地层。除此以外,在其他的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含量不高,其基本与地壳的平均值持平,还有一些比地壳的平均值低。其成矿元素有着明显的亏损特点,其也表明在成矿的过程中,控矿地层的热液有着较为激烈的活动过程,最后导致控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出现了大量的亏损情况。
3 地球化学的异常和构造、典型矿床及矿带间的联系
3.1 地球化学异常和构造间所存在的关系
断裂构造与区域成矿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些较大的断裂构造一般来说都是岩浆与矿液进行活动的主要通道,不仅具有控岩也有着控矿的功能。而次一级的断裂构造则是对于矿床、矿体产出及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在勘查区的北东向地区的断裂具有良好的发育性,且其规模是非常大的,斜穿过了整个工作区,长度约千米,宽也有百余米的距离。此组断裂的主要特点则是压性,而其且发育构造透镜体,一般都表现程其推覆的构造,而推覆的结果则是要把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地层推覆到石炭纪-三叠纪地层以上,在遭受剥蚀以后,有时会导致飞来峰以及构造窗的形成。同时,其中存在着四条基本平行的北东向断裂,其构成了两个较为狭长的断陷盆地,对于石炭系-三叠系的地层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在燕山期所形成的大游山-外横塘-赋春,其北东向断裂有百余千米的长度。并且其北西向断裂也是非常发育的,其规模不大,但长数百米到6km长,宽数米也有数十米,其作为勘测区内的含矿断裂带存在。
3.2 地球化学异常和典型矿床、矿田与矿带的联系
勘查区域内现发现了较多的矿床,比如有以下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岩体型)的朱溪铜钨矿床以及胡家岭铜铅锌矿点等。其表生带的矿体与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在被氧化风化以后,就形成了大量的疏松物,通过地下与地表水的不断冲刷和溶解,就导致原本较为集中的元素沿水系不断的分散。并逐渐在狭长的地带中出现了异常。
其中,朱溪铜钨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有:黄铜矿石、闪锌矿黄铜矿石以及辉铜矿石等等。其成矿的元素主要为Cu,而共生有益元素则为W、Zn、Ag、Cd、S等等,原生矿化则有着分带的特点,也就是从北东向南西的水平方向,分别有铜矿体、铜钨矿体等。
朱溪1-甲1W-Mo-Cu-Ag-Au多金属的综合性异常和其矿床在空间层面上是极为符合的。而其主要表现出现的异常则为:Sn、Bi、As等一些元素的异常强度较大,且浓度极高。同时,其异常展布的方向和矿体整体的走向相符合为北东向走向。
胡家岭铜铅矿点的矿石类型主要有: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并且还有磁铁矿、斑铜矿、辉铜矿及蓝铜矿与赤铜矿等等,而主要的成矿元素则为Cu、Pb,其伴生的有益元素则分别为W、Zn、Ag、Cd、S等等。这些元素的异常表现的强度极高,且其规模非常大。矿区中还有着砷黝铜矿、辉锑铅矿以及黄锡矿等等矿石。其中,F元素的高异常表现的出现是由于萤石矿物的存在导致的。同时,其元素异常展布的方向和矿体的走向是一致的,主要是北东向。
4 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相应的工作,发现当前调查区域内主要的矿种分别为钨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等等,特别是钨矿含量较高。所以,对于此区域来说以后在进行普查找矿时,要针对钨矿进行。
收稿日期:2018-6-13
作者简介:李艳萍(1986-),女,中级工程师,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蒋起保(1990-),男,助理工程师,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关键词:化学特征;元素含量;化学异常
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189-02
为了充分的了解大游山地区的钨多金属矿区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特通过本次调查,对于勘探区的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分布进行了有效的调查分析。详细分析内容如下文所示。
1 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调查主要将大游山作为主要的勘查区,并对其1/5万的水系进行了测量,发现了Au、Ag、Cu、Sn、Mo、Ba、等共18种元素。在此区域内,其成矿元素的赋存形式一般为溶蚀作用以及风化作用。为了对于勘查区水系及土壤中的各类微量元素所具有的丰度浓集程度进行了解,使用了成矿、成晕元素各项平均的含量和地殼平均的克拉克值进行了比较,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中,主要对测区中成晕元素所具有的丰度浓集的规律进行了呈现,其能够发现在此区中Ag、Cu、Pb、Zn、Bi、As、Sb、Cr、Co、Cd、Hg、Ni十二种元素的丰度明显要比地壳平均值高,也证明其更加容易富集成矿。
2 测区的主要地层元素的含量特征表现
就当前水系测量的成果表明:其中各项元素的含量分布和地层之间存在了紧密的关联性特征。其中,Au元素在勘查区域内的含量明显要比地壳的平均值要高出很多,这也摆明Au元素的含量在这些地层中比较容易富集成矿。此外,Ag元素再本区域内的含量也明显要比地壳的平均值高,其中特别是在二叠系地层的含量最高,这就表明Ag在二叠系地层最易富集成矿。而Cu元素在各个地层中的含量同样比地壳平均值高,其含量的比值一般在1~2倍间。其也表明在这些地层形成时,其就有这极高的Cu元素。并且,在对Mo元素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发现,其只有在二叠纪以及石炭纪地层中的含量是相对较高的,比地壳平均值略高出一点。在别的地层中其含量都没有地壳平均值高。
As、Sb、Hg元素的含量总体来说其在本区各类地层中都要比地壳平均值高出许多,证明在其地层形成的过程中,As、Sb、Hg元素的原始丰度值本身较高高。特别是在二叠纪以及石炭纪的地层中,其检测的含量要比地壳丰度高出了10倍以上,其也表明在此类地层中其较易产生富集矿。
Ni/Cr元素在此次勘测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是极为相似的,在测区中的各个地层中的含量也要比地壳平均值高。尤其在中生代的三叠纪安源群紫家冲组、晚古生代二叠纪以及万年群牛头岭组上段上部等地区的数值最高,其同样说明这些地层中容易出现富集的情况。
此外,对于Sn、Ba、F元素来说,其在被测区域内的地层中经过测量得知,其含量和地壳平均值是较为接近的,并且没有出现高的情况,其证明在此区域内的地层中Sn、Ba、F元素是分散性存在的。
Ag、Cu、Cr、Co、Ni等多种元素则在此次的勘查区中的地层中构成了高背景。其高背景是作为地质历史的沉以及矿作用积累进行呈现的,而形成高背景的主要原因分别为:①地质历史中本身就存在高背景地层的大量成矿元素,其通过不断的剥蚀与沉积,就出现了新的地层上,简单来说就是地层物质因为时间的作用导致空间迁移的情况出现。②地质历史中,一些低背景地层中所存在的成矿元素通过剥蚀浓缩作用重新在新地层中存在,例如石炭纪分布的灰岩等,其成矿元素在风化壳中存在并得到了富集,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在新的一些陆相地层中沉积。③地质历史中所构成的一些矿床出现剥蚀情况,并在新地层上分散。就测区中地层分布的实际特点与现在探明的一些矿床分析,发现其地层中的高背景的形成主要因素就是成矿元素不断浓缩导致的。
通过对于勘查区中所存在的所有地层中的成矿元素所具有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元素的主要异常都出现在二叠纪以及石炭纪地层,其也是控矿地层。除此以外,在其他的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含量不高,其基本与地壳的平均值持平,还有一些比地壳的平均值低。其成矿元素有着明显的亏损特点,其也表明在成矿的过程中,控矿地层的热液有着较为激烈的活动过程,最后导致控矿地层中的成矿元素出现了大量的亏损情况。
3 地球化学的异常和构造、典型矿床及矿带间的联系
3.1 地球化学异常和构造间所存在的关系
断裂构造与区域成矿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些较大的断裂构造一般来说都是岩浆与矿液进行活动的主要通道,不仅具有控岩也有着控矿的功能。而次一级的断裂构造则是对于矿床、矿体产出及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在勘查区的北东向地区的断裂具有良好的发育性,且其规模是非常大的,斜穿过了整个工作区,长度约千米,宽也有百余米的距离。此组断裂的主要特点则是压性,而其且发育构造透镜体,一般都表现程其推覆的构造,而推覆的结果则是要把中元古代的浅变质地层推覆到石炭纪-三叠纪地层以上,在遭受剥蚀以后,有时会导致飞来峰以及构造窗的形成。同时,其中存在着四条基本平行的北东向断裂,其构成了两个较为狭长的断陷盆地,对于石炭系-三叠系的地层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在燕山期所形成的大游山-外横塘-赋春,其北东向断裂有百余千米的长度。并且其北西向断裂也是非常发育的,其规模不大,但长数百米到6km长,宽数米也有数十米,其作为勘测区内的含矿断裂带存在。
3.2 地球化学异常和典型矿床、矿田与矿带的联系
勘查区域内现发现了较多的矿床,比如有以下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岩体型)的朱溪铜钨矿床以及胡家岭铜铅锌矿点等。其表生带的矿体与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在被氧化风化以后,就形成了大量的疏松物,通过地下与地表水的不断冲刷和溶解,就导致原本较为集中的元素沿水系不断的分散。并逐渐在狭长的地带中出现了异常。
其中,朱溪铜钨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有:黄铜矿石、闪锌矿黄铜矿石以及辉铜矿石等等。其成矿的元素主要为Cu,而共生有益元素则为W、Zn、Ag、Cd、S等等,原生矿化则有着分带的特点,也就是从北东向南西的水平方向,分别有铜矿体、铜钨矿体等。
朱溪1-甲1W-Mo-Cu-Ag-Au多金属的综合性异常和其矿床在空间层面上是极为符合的。而其主要表现出现的异常则为:Sn、Bi、As等一些元素的异常强度较大,且浓度极高。同时,其异常展布的方向和矿体整体的走向相符合为北东向走向。
胡家岭铜铅矿点的矿石类型主要有: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并且还有磁铁矿、斑铜矿、辉铜矿及蓝铜矿与赤铜矿等等,而主要的成矿元素则为Cu、Pb,其伴生的有益元素则分别为W、Zn、Ag、Cd、S等等。这些元素的异常表现的强度极高,且其规模非常大。矿区中还有着砷黝铜矿、辉锑铅矿以及黄锡矿等等矿石。其中,F元素的高异常表现的出现是由于萤石矿物的存在导致的。同时,其元素异常展布的方向和矿体的走向是一致的,主要是北东向。
4 总 结
综上所述,通过相应的工作,发现当前调查区域内主要的矿种分别为钨矿、铜矿以及铅锌矿等等,特别是钨矿含量较高。所以,对于此区域来说以后在进行普查找矿时,要针对钨矿进行。
收稿日期:2018-6-13
作者简介:李艳萍(1986-),女,中级工程师,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蒋起保(1990-),男,助理工程师,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