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在报刊上看到桑建国的作品《我们到哪里去》时,我以为他是位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后来我参加“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高层论坛,得以与他见面,才知道生活中的桑建国原来是位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的中年画家。那一次,他的作品《家》获得了金奖。论坛发言时,他谦虚地自称是一个来学习的学生。言及自己的创作理念,他认为:“画家要把画当画来画,不要仅仅把画当玩来玩。”桑建国是位有思想的画家,他的表述常常直奔主题,切中要领。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桑建国不断有佳作问世,其中不乏表现重大题材,需要费心劳力的精品力作。
从一个酷爱绘画的少年,到一个专事绘画的专业画家,桑建国始终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一名职业画家。在一般人印象里,体制内的画院画家是颇如人意的一个职业,既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也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想画就画,不想画也可以闲度光阴。但身为江苏国画院专业画家的桑建国却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他把敬业看得很重要,敬业在他意识里就是要保持一种工作状态,要达到一定的工作量,不能自己随便向自己请假,更不能偷工减料。他常常天亮起来画画,画到晚上十点多钟才去休息。为了集中精力创作,他会闭门谢客,连续工作几个月。他认为画家要有一个端正的工作态度,绘画是一种精神产品,无论如何要把它做好,唯有经过反复的构思与修改以更为完美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既不能糊弄观众也不能糊弄自己!
寂寞,在桑建国意识里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因为“一个画家往往在孤立的情况下,就是在寂寞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好作品”。由于直言不讳的性格,多年前,他曾经被孤立于当地的艺术圈之外,社会上的艺术活动也没有他的事。那时,他便在画室内整天画画,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而现在可谓功成名就的桑建国却想回到以前那种“孤立的状态”,他认为那个时候的状态真是太好了,堪称他的“黄金时代”。社会在进步,现在这个时代已不会孤立像他这样敬业的优秀画家了。他也不怕被孤立,在博客和微信朋友圈上他仍旧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诸种思考,时有精彩言论与粉丝们分享,体现了一个著名画家可贵的公民意识。
桑建国也并非一个将自己关在画室里不问世事的画家,他一直在画周围的人,画他关注的人或事件。他在自己的博客中会为一辈子从事西方美术史教研却不能出国考察的老教授叫屈,现实生活中,他甚至还和大家一起合力抓过小偷,那一次,他的手背在水泥地上被磨得鲜血淋漓。而对那些为他所欣赏、值得他尊敬的人,他也可以不吝赞誉之词。
就桑建国而言,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他不可能创作出一幅幅主题各异、人物众多的精彩工笔画作品。这是一个好时代,没有人能够被轻易“黑掉”,作为一名艺术家,若要不辜负这个时代,唯有真情投入、努力创作!在桑建国居所的窗外便是浩荡的长江和变幻四季美景的江心洲,这或许更能涵养一位画家的胸怀气度与性情境界。
桑建国
1957年生于上海市。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国现代工笔画院院务委员、人物画创作中心主任。代表作有《我们到哪里去》《少妇》《1978·凤阳大包干》《家》《百年回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