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法决定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两位数;好奇心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我所教的这门学科,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说,真得很枯燥、很乏味。可这门学科确实很重要,又不能不学,那怎么办?怎样能够把这样一门学科,讲得让孩子们喜欢听、喜欢学,而且能把它学好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让数学生活化
这个方法很灵验。同样一道数学题,用书上的方法可以解决,但很难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部分调皮的或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由于无趣、乏味,往往造成学生不专心听讲,且容易犯错,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二年级上册,百以内加法和减法中有一类题目,如:84-25,这道题目如果让学生用列竖式的方式去做,可以说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怎样提高学生做这种题目的心算速度和正确率呢?我的办法是给孩子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学生爱听、易懂、易掌握,以后遇到这类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晚饭后,爸爸带着孩子外出散步(84中的十位8表示80代表爸爸,个位4代表孩子),可是路上遇到了坏蛋(25代表坏蛋),孩子很害怕,这时候,爸爸对孩子说:“孩子,你先躲到大树后面去,让爸爸来对付坏蛋。”孩子躲好后,(这时84变成了80),爸爸勇敢地对付坏蛋(80-25),现在变得简单多了,整十数减两位數,很快就可以得出结果(80-25=55),爸爸终于赶走了坏蛋,但是自己的体能也消耗很大,由80变成了55,这时,爸爸气喘吁吁地对孩子说:“孩子,出来吧,没事了,坏蛋被爸爸赶走了!”爸爸和孩子又会合到一起了(55 4=59整个过程,即:84-25=59)。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意做着动作:护着孩子,挽起袖子对付坏蛋,气喘吁吁……我注意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几个平时总让老师头疼的捣蛋鬼和几个学习很吃力的孩子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而且还面带笑容,甚至唯恐听不清、看不清,立着脖子站了起来。这说明孩子们喜欢听,听进去了。喜欢听,而且听懂了,那当然就掌握得好了。于是,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二、让数学更容易接受
一年级下册,有一节内容,比较大小,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是: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会出错。因为我们教材上的这种法则太生硬、太教条,并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的办法是: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就像两军交战,把两位数中的十位,比作军队里的将军,个位比作军队里的士兵。当两军对阵的时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将军总是冲在最前面的,两个军队的将军先较量,(十位和十位先比较),哪个军队的将军多,哪个军队就厉害(获胜),这时,士兵们就不用再较量了;如果将军同样多,这时候士兵就要较量(个位和个位比较),谁的人多,谁就厉害。我用这种比喻方法给学生讲比较大小,效果真得很不错,因为这个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记住这种方法,每当他们遇到这类题目时,首先就能够想起老师说过的“将军和小兵”,那当然就不会错了。
三、让事实说话
人们经常说“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很有道理,我在数学课堂上是深有体会的。
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配套练习中有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纸,怎样只剪一刀,而得到一个十字形?照样子做一做,做好后说说制作的过程。”这道题本身并不算是一道难题,但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就很不容易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做这道题时有困难,就直接告诉孩子“将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次,再折一次,剪一刀就好了”,很多孩子不假思索,就这样回答了。但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很少有人去验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专门示范了一次。我准备了几张正方形纸,把学生的几种解答一一示范了,当我一一剪出后,学生有的惊叹、有的微笑、有的点头……不用多说,我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
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并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到学习上多吸收一些有用的知识。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投影等,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接受,而且记忆会更深刻,按学生的话说,就像看动画片、变魔术,这样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我们无法改变学科,无法改变教材,但我们可以改变方法;我们无法改变孩子们的天性,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以用我们独到的方法和孩子们独有的天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王秀敏.方式决定效果[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
关键词:生活化;两位数;好奇心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我所教的这门学科,从学习的内容上来说,真得很枯燥、很乏味。可这门学科确实很重要,又不能不学,那怎么办?怎样能够把这样一门学科,讲得让孩子们喜欢听、喜欢学,而且能把它学好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点经验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让数学生活化
这个方法很灵验。同样一道数学题,用书上的方法可以解决,但很难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部分调皮的或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由于无趣、乏味,往往造成学生不专心听讲,且容易犯错,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二年级上册,百以内加法和减法中有一类题目,如:84-25,这道题目如果让学生用列竖式的方式去做,可以说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怎样提高学生做这种题目的心算速度和正确率呢?我的办法是给孩子们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学生爱听、易懂、易掌握,以后遇到这类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晚饭后,爸爸带着孩子外出散步(84中的十位8表示80代表爸爸,个位4代表孩子),可是路上遇到了坏蛋(25代表坏蛋),孩子很害怕,这时候,爸爸对孩子说:“孩子,你先躲到大树后面去,让爸爸来对付坏蛋。”孩子躲好后,(这时84变成了80),爸爸勇敢地对付坏蛋(80-25),现在变得简单多了,整十数减两位數,很快就可以得出结果(80-25=55),爸爸终于赶走了坏蛋,但是自己的体能也消耗很大,由80变成了55,这时,爸爸气喘吁吁地对孩子说:“孩子,出来吧,没事了,坏蛋被爸爸赶走了!”爸爸和孩子又会合到一起了(55 4=59整个过程,即:84-25=59)。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有意做着动作:护着孩子,挽起袖子对付坏蛋,气喘吁吁……我注意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几个平时总让老师头疼的捣蛋鬼和几个学习很吃力的孩子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而且还面带笑容,甚至唯恐听不清、看不清,立着脖子站了起来。这说明孩子们喜欢听,听进去了。喜欢听,而且听懂了,那当然就掌握得好了。于是,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
二、让数学更容易接受
一年级下册,有一节内容,比较大小,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是: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虽然简单,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会出错。因为我们教材上的这种法则太生硬、太教条,并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的办法是:两个两位数比较大小,就像两军交战,把两位数中的十位,比作军队里的将军,个位比作军队里的士兵。当两军对阵的时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将军总是冲在最前面的,两个军队的将军先较量,(十位和十位先比较),哪个军队的将军多,哪个军队就厉害(获胜),这时,士兵们就不用再较量了;如果将军同样多,这时候士兵就要较量(个位和个位比较),谁的人多,谁就厉害。我用这种比喻方法给学生讲比较大小,效果真得很不错,因为这个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记住这种方法,每当他们遇到这类题目时,首先就能够想起老师说过的“将军和小兵”,那当然就不会错了。
三、让事实说话
人们经常说“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很有道理,我在数学课堂上是深有体会的。
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配套练习中有一道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纸,怎样只剪一刀,而得到一个十字形?照样子做一做,做好后说说制作的过程。”这道题本身并不算是一道难题,但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就很不容易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做这道题时有困难,就直接告诉孩子“将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次,再折一次,剪一刀就好了”,很多孩子不假思索,就这样回答了。但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很少有人去验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在课堂上专门示范了一次。我准备了几张正方形纸,把学生的几种解答一一示范了,当我一一剪出后,学生有的惊叹、有的微笑、有的点头……不用多说,我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
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发挥,并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到学习上多吸收一些有用的知识。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投影等,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接受,而且记忆会更深刻,按学生的话说,就像看动画片、变魔术,这样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我们无法改变学科,无法改变教材,但我们可以改变方法;我们无法改变孩子们的天性,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以用我们独到的方法和孩子们独有的天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王秀敏.方式决定效果[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