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训,提高中职学生的操作技能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115-01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得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而如今的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却是本身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也不扎实,使得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实训,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一、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的认识阶段
  
   在这一阶段需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让学生了解所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整个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例如,在讲解焊接技术时,必须让学生了解电烙铁、焊料、助焊剂的分类和合理选用,以及电子器件的装配流程、焊接技术要领和焊接质量判断。在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
  
   二、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工作流程的整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的操作技能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需通过大量练习,加强有用的反应,排除无用的反应,把操作技能的整个流程融会贯通。这一阶段特点是操作过程日渐熟练,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已深入化,慢慢摆脱只对局部技能的学习,并逐步懂得如何通过局部单元学习来加快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操作技能的全过程进行融合,也就是将分散的操作程序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纠错,以防止养成错误习惯,影响整个操作技能的形成。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学生在动作视觉和动作实际效果的不断对比中,逐渐从依靠视觉控制动作发展到依靠动觉控制动作。
  
   三、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的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技能已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
  
   四、教师对学生所学操作技能的检测、评估、反馈阶段
  
   这个阶段应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它不能独立。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教师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进行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也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必须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还要以社会需求为主,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实训课程的编排。使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职校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了IF钢的发展状况及国际上关于IF钢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①当前IF钢物理冶金学研究的热点,如探求深冲极限、废钢的回收利用以及二相粒子等;②IF钢新品种开发的进展;③IF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