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荣祖教授是吴氏火神派中医学第二代传人、云南省名中医。吴老熟悉中医经典著作,尤其对《伤寒论》有深入研究,擅长六经辨证临床上常以“温阳扶阳密阳”大法为指导,应用附子配合组方,于疑难病辨治中取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见吴老以温阳扶阳密阳法治疗阳虚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疗效显著,受益匪浅,吴荣祖教授在临床中善用阴阳辩证,非常重视阳气的生理功能及易损性,重视肝之温升调达,强调阴平阳秘、上清下温、擅用重用附子。
[关键词]温阳扶阳密阳法,吴荣祖,阳虚型,绝经前后患者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1治病求本,首辨阴阳
绝经前后诸症的发生虽然以肾虚为主,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但在临床中很多妇科医生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之本是肝肾阴虚。
2重视阳气的生理功能及阳气易损性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就好比人身上的太阳,太阳对人类,对物种有那么重要的影响,那么阳气在人的生理、病理的地位就可以不言而喻了。
3重视肝之温升调达
肝脏是人体重要脏腑之一,主疏泄,人体一身之气的舒畅条达都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应东方风木,其气左升,与肺气的右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枢纽,称之为“龙虎回环”。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夜间血归于肝脏则肝有所养、魂有所归而人睡眠才能够正常。肝体阴而用阳,体者肝血、肝阴也;用者,肝气肝阳也。肝阳的功能是温养肝血、固摄肝阴。
4强调阴平阳秘、上清下温
是人体最佳状态,对肾阳虚,相火不藏者,温水潜阳,导龙归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医药简述》“相火必须听令于君火,君火煊耀,则相火潜伏而肾脏温,坎水上升而心脏凉。水底寒则龙雷升,阴霾弥漫。水底温,则龙雷潜,天朗气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密,精神乃治”。
5擅用重用附子
吴老擅用附子,不仅体现在广泛应用附子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重用附子的剂量上。吴老认为阳回则生,阳去则死,只有重用附子方能挽回生机,吴老常以四逆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四逆汤为补命门火之第一要方,方中重用附子,突出加强温肾补命门火之功,郑钦安先生《医理真传》云:“用药者须知立极之要而调之。”“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郑钦安反复提到:“附子大辛大热,足壮先天元阳。”“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既是壮君火也。”“肉桂、附子、干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况肉桂、附子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廊,自然上下奠安,无偏盛也”。
6病案举例
案1:刘某某,女,49岁,已婚,干部。圣爱中医馆门诊患者。初诊(2015年10月30日):因“月经紊乱半年余”来诊,平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工作近半年来,月经较以往明显减少,既往月经期4~5天,经量正常,现在仅2天就干净,出现烘热、伴汗出、经期乳房胀痛,少腹坠胀,体重较前增加来诊。察其面色晦暗,少光泽,精神不集中,食欲减少,大便干结,2-3日一行,无便意,易脱发,双目干涩,易视疲劳,四肢末端冰凉,平素怕冷,睡眠差,诊其舌暗夹青有瘀斑,苔白,舌底络脉青紫,脈沉细滑弦。既往病史:胆囊结石切除术后病史5年余。否认痛经史。末次月经2015年10月2日。此乃由平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导致耗伤肝血,肝寒血虚,冲任不调,相火不潜证。故拟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化裁。处方:制附片100g(先煎4小时),生龙牡各20g,吴萸lOg,当归10g,炒艾叶15g,上肉桂15g,苡仁30g,芡实15g,焦柏9g,砂仁10g,骨碎补30g,厚朴10g,炒小茴10g,益母草15g,炙甘草10g。煎服方法:先将川附片用开水煎煮4小时后口尝15分钟(口尝药液不超过1mL)后不麻口为度,后下其余中药,一起煎煮;第二道以后则用开水煎煮30分钟即可。取汁200毫升,每日3次。每剂药可煎服4次,共5剂,约l周量。嘱:调畅情志,饮食清淡,忌辛辣、酸冷、水果、菌类。二诊(2015年11月6日):服药后,2015年11月3日月经来潮,经量较上次增加,现已3天,还未干净,烘热、伴汗出、经期乳房胀痛,少腹坠胀等症较前缓解,舌暗夹青有瘀斑,苔白,舌底络脉青紫,脉沉细滑弦。效不更方,原方继服5剂。三诊(2015年11月13日):服药后,此次月经经期5天,精神较前好转,食欲增加,大便1-2日一行,睡眠改善,诊其舌脉同前,双目仍干涩,加石斛滋养肝阴,效不更方,原方加石斛15g继服5剂。
按:本案所患“绝经前后诸证”。主要因平素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疲劳,“肝者,罢极之本”,劳则耗气,女子以肝为用,体阴用阳,故疲劳耗伤肝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肝阳虚损则肝血无以生,故肝寒血虚,冲任不调,相火不潜,致“绝经前后诸证”。肝寒血虚,属正虚证。故拟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化裁。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肢末失其温养而冰凉、怕冷。制附片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通行十二经,肝肾同源,故予之温阳通络;生龙牡镇静安神;吴萸味辛而苦,性燥热,可温胃散寒,开郁化滞;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炒艾叶温经散寒,温通冲任;炒小茴温中散寒,中焦得温,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气血运行通畅不滞,冲任气血充沛;茯苓淡渗健脾利湿;上肉桂性温色赤,人心,交通心肾,引火归元;厚朴行气宽胸;苡仁、芡实健脾除湿;焦柏清利下焦;砂仁健脾和胃,芳香化湿滑碎补补肾壮骨;益母草行气利水;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暖肝养血,调理冲任之功,使阴平阳秘而愈。
[关键词]温阳扶阳密阳法,吴荣祖,阳虚型,绝经前后患者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1治病求本,首辨阴阳
绝经前后诸症的发生虽然以肾虚为主,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但在临床中很多妇科医生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之本是肝肾阴虚。
2重视阳气的生理功能及阳气易损性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就好比人身上的太阳,太阳对人类,对物种有那么重要的影响,那么阳气在人的生理、病理的地位就可以不言而喻了。
3重视肝之温升调达
肝脏是人体重要脏腑之一,主疏泄,人体一身之气的舒畅条达都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肝应东方风木,其气左升,与肺气的右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枢纽,称之为“龙虎回环”。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夜间血归于肝脏则肝有所养、魂有所归而人睡眠才能够正常。肝体阴而用阳,体者肝血、肝阴也;用者,肝气肝阳也。肝阳的功能是温养肝血、固摄肝阴。
4强调阴平阳秘、上清下温
是人体最佳状态,对肾阳虚,相火不藏者,温水潜阳,导龙归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医药简述》“相火必须听令于君火,君火煊耀,则相火潜伏而肾脏温,坎水上升而心脏凉。水底寒则龙雷升,阴霾弥漫。水底温,则龙雷潜,天朗气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密,精神乃治”。
5擅用重用附子
吴老擅用附子,不仅体现在广泛应用附子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重用附子的剂量上。吴老认为阳回则生,阳去则死,只有重用附子方能挽回生机,吴老常以四逆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四逆汤为补命门火之第一要方,方中重用附子,突出加强温肾补命门火之功,郑钦安先生《医理真传》云:“用药者须知立极之要而调之。”“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郑钦安反复提到:“附子大辛大热,足壮先天元阳。”“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既是壮君火也。”“肉桂、附子、干姜,纯是一团烈火,火旺则阴自消,如日烈而片云无。况肉桂、附子二物,力能补坎离中之阳,其性刚烈至极,足以消尽僭上之阴气,阴气消尽,太空为之廓廊,自然上下奠安,无偏盛也”。
6病案举例
案1:刘某某,女,49岁,已婚,干部。圣爱中医馆门诊患者。初诊(2015年10月30日):因“月经紊乱半年余”来诊,平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工作近半年来,月经较以往明显减少,既往月经期4~5天,经量正常,现在仅2天就干净,出现烘热、伴汗出、经期乳房胀痛,少腹坠胀,体重较前增加来诊。察其面色晦暗,少光泽,精神不集中,食欲减少,大便干结,2-3日一行,无便意,易脱发,双目干涩,易视疲劳,四肢末端冰凉,平素怕冷,睡眠差,诊其舌暗夹青有瘀斑,苔白,舌底络脉青紫,脈沉细滑弦。既往病史:胆囊结石切除术后病史5年余。否认痛经史。末次月经2015年10月2日。此乃由平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导致耗伤肝血,肝寒血虚,冲任不调,相火不潜证。故拟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化裁。处方:制附片100g(先煎4小时),生龙牡各20g,吴萸lOg,当归10g,炒艾叶15g,上肉桂15g,苡仁30g,芡实15g,焦柏9g,砂仁10g,骨碎补30g,厚朴10g,炒小茴10g,益母草15g,炙甘草10g。煎服方法:先将川附片用开水煎煮4小时后口尝15分钟(口尝药液不超过1mL)后不麻口为度,后下其余中药,一起煎煮;第二道以后则用开水煎煮30分钟即可。取汁200毫升,每日3次。每剂药可煎服4次,共5剂,约l周量。嘱:调畅情志,饮食清淡,忌辛辣、酸冷、水果、菌类。二诊(2015年11月6日):服药后,2015年11月3日月经来潮,经量较上次增加,现已3天,还未干净,烘热、伴汗出、经期乳房胀痛,少腹坠胀等症较前缓解,舌暗夹青有瘀斑,苔白,舌底络脉青紫,脉沉细滑弦。效不更方,原方继服5剂。三诊(2015年11月13日):服药后,此次月经经期5天,精神较前好转,食欲增加,大便1-2日一行,睡眠改善,诊其舌脉同前,双目仍干涩,加石斛滋养肝阴,效不更方,原方加石斛15g继服5剂。
按:本案所患“绝经前后诸证”。主要因平素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疲劳,“肝者,罢极之本”,劳则耗气,女子以肝为用,体阴用阳,故疲劳耗伤肝阳,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肝阳虚损则肝血无以生,故肝寒血虚,冲任不调,相火不潜,致“绝经前后诸证”。肝寒血虚,属正虚证。故拟用吴萸当归四逆汤加减化裁。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足,四肢末失其温养而冰凉、怕冷。制附片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通行十二经,肝肾同源,故予之温阳通络;生龙牡镇静安神;吴萸味辛而苦,性燥热,可温胃散寒,开郁化滞;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炒艾叶温经散寒,温通冲任;炒小茴温中散寒,中焦得温,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气血运行通畅不滞,冲任气血充沛;茯苓淡渗健脾利湿;上肉桂性温色赤,人心,交通心肾,引火归元;厚朴行气宽胸;苡仁、芡实健脾除湿;焦柏清利下焦;砂仁健脾和胃,芳香化湿滑碎补补肾壮骨;益母草行气利水;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暖肝养血,调理冲任之功,使阴平阳秘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