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核心在于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抓住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大胆地融探究性学习于课堂教学中.
探究性教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自主、探求的积极性.探究性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精选探究问题、巧用现代教学媒体、设计富有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等途径创设探究情境,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下去.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探究教学行为实施的前提
——积极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概念、现象、事例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出发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其实质就是激起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设的问题有如下原则:(1)创设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2)创设的问题具有障碍性,“障碍”是导致问题有价值的根本,不要怕学生在越过障碍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是学生越过障碍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创设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创设问题,学生接受问题挑战.另一方面,教师只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有价值的东西,使之成为集体的知识财富.
二、探究活动的前提——全体
参与
“全体”是指教师和全班学生全体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参与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自主发展,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为主导”和“学要主动”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探究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贯彻全体参与原则有下列要求:(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才能让学生自主发展;(2)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多向性探究交流活动;(3)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辨析疑难问题;(4)教师应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基础,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经历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不断创新.
三、探究性教学的目标——发展
个性
发展个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思维方法、技能和技巧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贯彻发展个性目标有下列几点要求:(1)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为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2)设计各种例题和各式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3)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要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即使学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也不压制,而是让学生自我辨析,形成正确的观念.
四、探究教学的具体方式——尝
试活动
尝试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尝试问题,并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困难或错误,进而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己完成内化过程,把数学知识纳入新的认知结构.实践教学中坚持尝试活动,要求学生注重尝试探究的过程,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自学、练习、试验、讨论,体验到知识的发生和建构过程.
在教学中,贯彻探究性尝试活动有以下要求:(1)提出的尝试问题不能有明显的暗示性;(2)教给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策略;(3)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有了困难或发生错误,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指出困难或错在哪里,而后适度地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尝试转化为主动尝试.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关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事例比比皆是,关键看我们教师能否做到有心、有意去挖掘、整理.
探究性教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自主、探求的积极性.探究性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精选探究问题、巧用现代教学媒体、设计富有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语言等途径创设探究情境,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下去.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一、探究教学行为实施的前提
——积极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概念、现象、事例为学生创设探究的出发点,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其实质就是激起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创设的问题有如下原则:(1)创设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2)创设的问题具有障碍性,“障碍”是导致问题有价值的根本,不要怕学生在越过障碍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是学生越过障碍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创设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创设问题,学生接受问题挑战.另一方面,教师只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有价值的东西,使之成为集体的知识财富.
二、探究活动的前提——全体
参与
“全体”是指教师和全班学生全体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参与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自主发展,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为主导”和“学要主动”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为主导,学要主动,反映了探究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贯彻全体参与原则有下列要求:(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的主体,才能让学生自主发展;(2)教师应当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多向性探究交流活动;(3)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辨析疑难问题;(4)教师应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
实践活动是学生数学认知发展的基础,把数学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经历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不断创新.
三、探究性教学的目标——发展
个性
发展个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思维方法、技能和技巧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个性品质.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贯彻发展个性目标有下列几点要求:(1)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活动时间.为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这样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2)设计各种例题和各式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3)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要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即使学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也不压制,而是让学生自我辨析,形成正确的观念.
四、探究教学的具体方式——尝
试活动
尝试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尝试问题,并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了解学生的困难或错误,进而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己完成内化过程,把数学知识纳入新的认知结构.实践教学中坚持尝试活动,要求学生注重尝试探究的过程,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自学、练习、试验、讨论,体验到知识的发生和建构过程.
在教学中,贯彻探究性尝试活动有以下要求:(1)提出的尝试问题不能有明显的暗示性;(2)教给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策略;(3)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有了困难或发生错误,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指出困难或错在哪里,而后适度地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尝试转化为主动尝试.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关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事例比比皆是,关键看我们教师能否做到有心、有意去挖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