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改变行走方式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由纸媒阅读开始转向网络阅读,是在2004年的盛夏时节。
  尽管2001年时,学校的校园网便已开通,但那时的我,只知道借助网络查找教案,上传自己的教学论文。一则,那时学校只有6台电脑,且仅供上班时间查询资料;二则,多年的阅读习惯,也使得我更喜欢那种清茶一杯、一卷在握的读书方式,悠闲而惬意,恬淡而温情。
  及至2004年的鲜花怒放时节,我开始接触“生成性课堂”“建构主义”等概念。一部《后现代课程观》,如同和煦的春日阳光,照亮了我前方的教育之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追随了多年的教育精英。于是,我发现,20年的教育实践,让我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了“熟练教书匠”的行列!
  否定自己是一种痛苦,何况这种否定,还是建立在对整个教育模式的多数否定的基础上。但没有这样的否定,我就永远不会获取新的“涅槃”。可惜,学校图书馆的书已明显不能帮助我解决心中的困惑和渴求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盛夏的阳光中找寻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因为查找一个资料的缘故,我在网上搜索一个概念,结果显示出来的文章结尾处,标注该文是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的。阅读了该文后,我便搜索出了《中国教师报》的网址,并立刻注册成为了读者论坛的一名会员。那天,我用了几个小时,一一拜读了论坛上自己感兴趣的帖子。
  我异常清晰地记住了这个日子——2004年6月14日。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不经意间的一次轻轻点击,打开的却是一个无限精彩的世界。
  由此,我闯入了教育论坛之中。从“中国教师报”论坛,到“成长”论坛,到“新风教育”论坛,再到“教育在线”。每注册一个论坛,也就多接触到一些全新的同行,多了解一些原本无法知晓的道理。
  于是,盛夏远离了我。除了上课,我就扎在论坛上不断地读。先是不做任何选择地“海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有选择地阅读一些网络“大虾”的个人专题帖和课堂教学实录,再后来就依照了读帖中发现的中外教育家的姓名、教育理论名词和教育理论书籍等,通过网络搜索功能找寻来进行了解、阅读。
  我真的开始“躲进小楼成一统”了。最炎热的时节在键盘的敲击中缓缓而去,读书充盈了我的整个暑假。我开始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同时又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胆怯和焦急。网络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贯通古今知识宝库的大门,在这个宝库中,越读书,就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肤浅。我唯有再勤奋点儿,更勤奋点儿。
  网络阅读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首先,和纸媒相比,它的时效性增强了很多;其次,网络便捷的搜索功能,也使我的阅读向着更有利于专业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再次,网络阅读还将一些平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链接的形式直接呈现给阅读者,让我能够在了解一个知识的同时,得以比较分析众多相关相近的知识。正是在这样的网络阅读中,我及时把握了国内语文界的各样教学思潮,并将各家思想经过反刍后,融入自己的课堂。我开始能够依照多元解读的思想分析文本,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对话,开始探究深度语文的教学理念,开始实践自己归结出的“主体实践性阅读”。我的课堂,因为网络阅读的介入,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缤纷多彩。
  当我盘点两年来的“收成”,将40余万字的发表文章汇编成两个文集时,我不得不感叹于网络阅读给我带来的成长与变化。如果没有大量的网络阅读,没有对于教育教学最新信息的及时捕捉,没有对于最精彩的课堂设计的阅读思考和探究,又怎么能形成我自己相对完善的教学思想,形成我有着独特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呢?
  网络阅读,改变了我在教育之路上的行走方式,使我在且行且思中渐行渐远。我依稀看到,在网络阅读的帮扶下,一片辉煌的教育天地,正在并不遥远的地点等待着我的到来。
其他文献
照片上这个英姿飒爽的男孩叫朱方,别看他的名字这么文气,人可不省事。脾气暴躁、玩世不恭的他曾以跳楼威胁老师,外号“不敢惹”。初二下学期,我接这个班时,原班主任特别交代我别惹他。  我不动声色,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寻找转化他的时机。第一次开班会,他就迟到了,我停下了讲话,示意他进教室坐下。他大摇大摆走到座位前,没等我开口,半带挑衅地说:“班主任,我凳子不见了,坐地上行吗?”教室里一片哄笑,我知道他想让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英语素质教育.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改革之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