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科学类期刊改制的思考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钟声,全国各地的非党报党刊已经或正在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旨在焕发活力,凸显优势,推动变革,促进文化,形成产业的各种举措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不仅是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头戏,也是实现当代中国新闻出版事业重大战略转折点。结合我的从业经历与实践,就报刊出版以改制促改革,谈谈对自然科学类期刊现状的思考。
  
  自然科学类期刊的“三少现象”是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绝大多数小众传媒期刊生存能力薄弱,处境并不乐观
  众所周知,传媒主要由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和互联网组成,期刊杂志的属性又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五种主要传媒中期刊的属性不仅显著,而且分类齐全。期刊杂志问世以来,由单一的时政评论衍生为触角深、领域广,既有时事文摘类,又有专业技术类的多结构格局。由于属性差别,自然科学类刊物的读者远不及社会科学类刊物广泛。目前,我国传媒受众的排序为电视、网络、报纸、广播、杂志,期刊的种类虽比其它传媒更加繁细,但小而散,各成体系,互不兼容,唯有社科类杂志大而全、辐射宽。平面媒体的强势正在削弱,数字网络勃然兴起。虽然学术类刊物也讲究融汇贯通,但它却处于绝对的劣势,仅仅满足于小众传播,小作坊式的“原始生产模式”,几乎所有自然科学类期刊都没有摆脱“少数人办,少数人看,为少数作者与读者做贡献”的“三少现象”。
  2003年之前,我国共有9029种期刊出版,平均期印数为20406万册,总印数29.51亿册,人年均占有量两册。全国清理整顿报刊散滥之后,全国报刊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保守地估计,目前国内期刊总印数约递减为25亿册左右。据相关部门统计排名,我国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期刊曾有23家,约占总量的0.3%。这些发行达百万的刊物无一份自然科学类期刊,其中党刊占有5种《半月谈》、《支部生活》、《共产党员》、《党的生活》和《求是》,均得益于组织征订;教育辅导类占9种《时事报告》、《第二课堂》、《小学生时代》、《小学生天地》、《小学生导读》、《当代小学生》、《少先队员》、《中学生必读》和《中学生天地》,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强有力推荐;工作指导类1种,即《中国税务》,别具一格的发行手段,非它可比;纯社科类面向大众的8种,即甘肃《读者》、湖北的《知音》、上海的《故事会》、广东的《家庭》、团中央的《青年文摘》、广东的《家庭医生》、广东的《人之初》和农业部的《农民文摘》。读者喜闻乐见的杂志成为万种期刊的佼佼者,其功成名就之因当有属性优势,亦有人财资源和先入为主的历史契机。近年来,《时尚》、《世界服装之苑》、《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三联周刊》、《南方人物》、《看天下》、《特别关注》等期刊异军突起,彰显出市场经济的晴雨表与风向标。
  中国人分析问题,比对数据,往往愿意以为美国为例。细心的读者也从美国期刊发行量的前十名和营业额前十五名的排行榜看到,《读者文摘》、《电视指南》、《国家地理》、《好家与花园》、《好主妇》、《妇女之家》、《妇女日》、《时代周刊》、《商业周刊》、《运动画刊》、《游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家庭圈》、《人物》、《新闻周刊》、《财富》、《福布斯》等公众耳熟能详的期刊也无一为自然科学类杂志。像《科学》、《经济学人》、《自然》等海外高端自然学术刊物,只在业内名声鹊起,很少有人知道昆虫、铸造、化石、饲料、传感器之类的专业性极强的刊物。决定命运的从来都不是形式,而是内容,刊物的内容决定刊物的未来。当电脑还是稀缺产品时,人们并不关心计算机世界;而当它普及到家庭时,大家似乎都成了电脑爱好者;这就是与时俱进的读者。
  辽宁编辑出版的《中华实用医学》在国内医学界颇有影响,拥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种具有独立刊号的读本,据说全国医生平均每四位中就有一份《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其经济效益和行业影响自然不可低估。但医学界之外却很少有人耳闻目睹过这份期刊,专业刊物受专业局限是不争的事实,谁能让普天之下的人都手捧围棋或垂钓杂志呢?因在社会上有众多的兵器迷,《轻兵器》杂志才穿街走巷,销路旺畅。与此类似的无线电爱好者、音响发烧友也对其专业的杂志情有独钟。可以说,专业期刊的兴衰冷热与其专业休戚相关,鲜为人知的期刊虽然值得办刊者的反思,但它也映衬出冷门行业的走势。
  依托某个行业领域,围绕特定的系统环境,办一份“姥姥亲、舅舅爱”的读物并不容易。贴官场愈近,离市场愈远。何况两头靠不上的纯学术技术交流期刊又能引发多少社会共鸣呢?没有共鸣,何谈共识?隶属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或其它事业单位的期刊,把握的主旋律是贴近与主管主办单位的职责目标,为相关的行业领域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很少会纳入所在行业战线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一流的医生往往不去办一流的医学杂志,公务员更是几乎没有愿意办刊的,没有可观的固定资产,偏居一隅,小团体的简单劳动生产,构不成知识密集型团队,没有负债即为经营成就。在这种环境氛围下,做大做强,实在太难。专利是发明,技术是本领,职能是权力,教育是有偿,期刊是什么?在现实功利主义者心中,具有行政职能的机关或垄断行业才是求职谋生的理想归宿。而那些长期不见产出的期刊,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必要又在哪里呢?重要岗位有重要人选,谁愿意舍弃“皇粮”来端泥饭碗?用什么办法稳定办刊队伍,使之有归属感呢?各类期刊的生存窘境,怎样在改革改制中获得破解生存的难题?
  
  先有文化后有教育,没有文化何谈教育?传媒出版是文教的延伸,既要改革改制,又要保证社会公益,如何把握期刊的“双效”并进
  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文化体制迎对早已深入人心的市场经济,各种束缚生产力的藩篱阻碍着个体与集体的成长。当没有学历的赵本山受困于职称考评制度之外时,按部就班的人却能论资排辈地获得与自身能力不符的称号待遇。体制内的行政机构却置身于改革之外。有人认为,早改晚改都得改,早改早好,大众传媒可以推向市场,专业刊物应与主办单位整合划一,使之为谁服务由谁负责;有人认为,行业有差别,分类有迥异,学术类期刊是边缘化的脆弱媒介,在小众范围内的起色都不尽人意,完全是为其特定的领域内服务,应当予以扶持;有人也认为,科技刊物是弱势群体,建议此番改革改制能够网开一面,参照图书馆、博物馆那种公益性的社会团体,给予必要的庇护;有人还认为,改制应该一视同仁,除党报党刊之外的报刊出版单位全部转制,国内所有的合法出版物都是党办的,不应内外有别,许多自然科学期刊度日如年,既没有发行量,也没有广告来源,又无财政拨款,还要从事公益性社会服务,与广电报刊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笼统地随波逐流必将牺牲无辜;有人甚至认为,自然科学期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由主管或主办单位化解分流,将稀缺有限的出版资源上交或转让有条件、有能力办刊的团体,减少社会矛盾,调整公共资源,促进和谐稳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既要关心刊物成长,又要关注办刊者的生存条件,采取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因刊制宜,不搞极端,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事业单位转企好在哪里?如果企业优于事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创造力、凝聚力,是否所有的事业单位都该加速转制呢?曾经有过民办学校与私立医院的改制探索,那些从事公益性活动的非公有制团体,参与社会分工是利大还是弊大?期刊正朝着集团化、更细化、全球化发展,一刊为主,多种经营的传媒业正在尝试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的新转机。有些刊物,一缺人才,二缺观念,三缺资金,四缺市场,五缺经营,六缺设施。小社小刊如汪洋中的舟叶,凭什么迎风破浪,面对山呼海啸呢?转让版面,租赁刊号,谋生所累,冗员所赘,通过改制,旧物重生,刊物有幸。有些不宜盲目改弦更张的公益性单位还应规范管理,加大投入,使其发挥作用,让更多地人享受公益事业的福利。我国有400万人在事业单位供职,哪些单位、哪些岗位、哪些人应该享受全额拨款?哪些可以差额拨款,哪些完全自收自支,应结合实际,慎重审定。文化体制改革绝非轻松浪漫,虽然转企可摆脱生存发展资金匮乏的困扰,扩大融资合作渠道,克服体制的绊缚,使有条件的出版单位好上加好,优胜劣汰。避免一哄而起,鱼目混珠行为。资深媒体人闾丘露薇说:“和行政权利相比,我更担心资本对这个行业的侵蚀,因为很多人意识不到,或者是心安理得地接受。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对新闻自由的损害”。
  
  体制是时代的镜子,环境是体制的土壤,以人为本的变革既是出路更是方向,社会保障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
  改制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调动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性。打破大锅饭的目的是让大家吃好饭,而不是锅里没有饭。从所有制到物权法,从全民经商到求职国考,民心求安,执政维稳,任何社会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观望到参与,从反感到拥护,人们认识问题也是循序渐进的。有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跟进,担心改革害怕转制的人就会逐渐减少。石油石化、金融保险、电力通讯、民航烟草等垄断国企职工从未抱怨分配不公,更不羡慕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只要收入可观,保障有力,谁还为体制身份攀比抱怨?谁还为福利待遇喊冤叫屈呢?成千上万名求职者竟争公务员岗位,说明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失衡。
  真正制约期刊活力的是人,缺少秉公无私的社会责任,缺少经营技能的出版人,有刊无物,重复转载,照搬抄袭,缺乏品位,自娱自乐。日趋萎缩的笑林,以不变应万变的辽宁青年,怎样才能让人特别关注?没有长效的民生保障机制,没有职业办刊人,就难以实现民族的复兴,文化的进步。只有从制度上保障各行各业平等发展,使编辑记者与作家、教师待遇相同,体制如一,并列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才能抵御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公有不如私有,国营不及民营的困惑。自收自支的期刊迫于生计,明知许多论文有抄袭嫌疑,豪无学术价值,因收费录用,这种现象随着转企改制可能更加突出。网络普及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所需资料,平面媒体被电子读物替代,并没有改变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和政府投入。富有远见卓识的民营企业格外注重团队精神和品牌建设,《华为周刊》、《万科周刊》让人看到资本背后的企业文化。睿智的企业家不惜巨资投入,传递核心价值观,用看不见的手,影响周围,改善社会。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任何灵丹妙药都不是万能的,好莱坞动作大片的票房收入不能带动美国的电视剧效益,社科类畅销书热卖改变不了自然科学读物的范围。产业偏重会失衡,结构单一会失利。考量公益事业应有财政必要的投入,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也是三个代表的体现。当然,办好一份刊物对于一个行业有何好处?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在哪?仅凭编者与读者达成共识,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多方的支持认同,改变管办单位对刊物放任自流的思想。专业刊物是否具有专业水准,学术杂志有无学术价值,生存的环境与发展的空间,既取决读者的认同,更取决于管办刊物单位的认识。
其他文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简介了日本国会图书馆的概况、丰富的馆藏及热心为读者服务的一些做法.
简述了什么是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图书馆的发展与企业发展有所相同,图书馆也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图书馆文化在图书馆事业今后发展中同样意义重大.
用氧化铝作填充柱,渣油试样用不同溶剂进行冲洗后,可分离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通过对其试验方法的探讨发现,测试方法不同,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在FDI主导型产业集群中,跨国公司可能给本土企业带来“挤出效应”,并使地方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突破产业升级障碍、寻求产业升级路径将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
2008年和2009年,在磁县陶泉乡、白土镇和都当乡,对10万株3-4年生低质核桃树,采用改良方块芽接法进行换头,改良品种,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
浅谈发掘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河北省保定市071003〕辛玲丁清李亚非近年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络以及各种数据库的建立,信息已深入人们日常工作、生
人事管理中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信息传导。有来自上方的信息,有来自下面的信息,以及四面八方的信息。信息的发送、接受、中转、加强、减弱乃至失真是每一个人事工作者都应注
今年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已经圆满落下了帷幕,回顾和总结竞赛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收到的成效,至今还记忆犹新,感受也很深。说记忆犹新,是自己作为参加竞赛活动的一员,参与了整个竞赛活动,目睹了竞赛活动为单位安全生产和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说感受深,是竞赛活动作为一种形式,丰富了安全生产内容,创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就春柳河污水处理厂来说,开展竞赛活动,为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强化职工安全培训教
调查分析了河北农业大学校本部图书馆大学生读者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内容包括9个方面,调查方法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改进读者工作的思路。
1建园1.1选址 要远离工矿企业、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污河垢沟、洼地碱滩、雹道风口,并超过5km以上。确保无“三废”,无农业、城镇、医疗生活废弃物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