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净化及对策分析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社会,各种网络低俗行为、网络谣言、网络犯罪、污染着互联网的环境,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环境气息的影响,对现实中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章从网络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净化网络环境的一些粗浅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特征
  一、前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进入互联网的世界。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人们通过上网看新闻、学习、聊天、交友、购物、找工作、玩游戏等。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还带来了大量负面影响,依法治理网络环境已势在必行。
  二、网络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虚拟性
  虚拟性是指网络世界的存在形态是无形的,它以图像、声音、信息等电子文本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因而在网络社会中个人的角色定位和权力应用都比较自由,人们可以用匿名或者虚拟身份,因此不必考虑自己发表言论而造成的实际后果,为各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隐形的外衣。
  (二)开放性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不仅打破了区域的限制,而且,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而且,网络环境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它还有更深的底蕴。开放性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得到发表在网络上的任何事物,意味着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府,都不能完全控制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对信息的控制,为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基于实力平等的挑战提供了可能。犯罪实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个体反社会、反国家的行为,而网络的开放性一方面大大提高和扩展了犯罪人的个体力量,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使国家和政府在获取和控制信息方面不再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就使得国家难以有效地威慑和控制犯罪,从而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三)全球性
  网络环境的全球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技术保证的。在技术的层面上,互联网绝对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可能存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控制互联网的问题。反过来,也无法把互联网封闭在一个国家之内。因而,我们必须看到,虽然,网络的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交流的便捷,比如我们通过邮件,视频可以快速与天涯海角的朋友交流,比如我们可以到外国的网站购物等,然而,我们必须警惕,网络环境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一方面要警惕西方的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更要警惕中西方反华势力利用互联网意图在中国境内兴风作浪。
  例如: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就是以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大会”在境外通过互联网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引起的。他们先是把美国CNN报道的伊拉克一名17岁少女因违反教规被族人用石块砸死的视频,说成是“维吾尔女孩在广东韶关被汉人殴打致死”,经互联网在我国境内一些网站、论坛和QQ群里传播,然后据此发表疯狂煽动民族仇恨的言论,最终酿成一起造成197人死亡、1803人受伤、大量财产损失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也是一起残无人性地滥杀无辜群众的暴力恐怖事件。
  (四)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空间的基本特征。交互性是指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可以用实时交互操作的方式,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多媒体信息。交互性对于参与的意义巨大,不仅能提供给参与者“听”和“说”的选择,而且参与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参与性意味着传播者与网民之间界限的模糊,它还意味着网上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因而必须对一些错误的理念、价值观等进行引导。有些违法犯罪行为也正是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得逞。
  三、目前我国网络环境面临的威胁
  网络环境复杂多元,各种不道德和违法现象五花八门,笔者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列举:
  (一)网络谣言
  互联网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話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而广,因而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二)网络色情
  网络色情目前是是一块很重要的色情领域。网络色情,破坏了很多家庭,让很多人道德沦丧。从治安角度,据有关调查显示,诸多刑事案件的30%都是由当事人或者其亲属邪淫导致的违法犯罪。其二:从婚姻家庭角度来说,色情已经成为摧毁婚姻家庭的第一杀手。其三:网络色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羊城晚报报道的一则新闻,18岁的谢某斌,喜欢上网,经常浏览黄色网站、观看黄色视频。网上的黄色、暴力信息对其影响很大。去年暑假,他14 岁的堂妹谢某蓉来广州游玩。7月24日早上7时左右,趁自己的父母和大伯等人出去上班时,他为发泄兽欲,产生了强奸堂妹的想法。谢某斌发泄兽欲强奸堂妹未遂,一怒之下竟将其勒死。在确认堂妹死亡后,他又对尸体实施了一系列猥亵行为。这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罪行竟是一个刚满18周岁的“90后”所为。实在让人痛心。
  面对网络色情的猖獗,已经到了必须出重拳,下狠手,全社会共同发力的时刻。
  (三)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某些网友对某些事件发表的网络言论,已经超越了正常理性,不仅由此完成了虚拟空间中对当事人的道德审判,更严重的是,当事人甚至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处罚。最著名的网络暴力要属“人肉搜索”。这种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同时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的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他们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和心理伤害。而且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之下,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四)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这是新型的一种犯罪手段,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①黑客通过网络病毒方式盗取别人虚拟财产。②网友欺骗。一般指的是通过网上交友方式,从真人或网络结识,待被盗者信任后再获取财物资料的方式。③网络“庞氏诈骗”。一般是指通过互联虚假宣传快速发财致富,组织没有互联网工作经验人员,用刷网络广告等手段为噱头,收敛会费进行诈骗。
  眼花缭乱的各种网络诈骗方式令人咋舌,不仅让部分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而且给国家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净化网络环境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
  网络环境的净化首先需要政府严加监管。加强监管一方面需要依靠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完善立法,科学立法,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数量不少,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但是基于互联网基础管理的有针对性的法规还不完备,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立法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因此必须完善互联网立法制度。
  另外,要严厉打击已出现的违法现象,严格执法,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防止网络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死灰复燃。
  另一方面,监管不仅需要法律政策的完备,更需要技术支撑。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网络内容进行控管是当前网络环境净化的最有效措施。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已经开发并应用了各種先进技术。例如美国、日本分别研制开发了“V-chips晶片”、“聪明晶片”等,自动过滤有关犯罪、色情与暴力的网站,防止青少年接触不适宜内容。韩国和芬兰则分别实行了网络实名制和公民电子身份证制等先进管理技术,以避免网络社区成员利用网络虚拟身份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网络安全。
  今年初,一名主播在网络直播平台斗鱼TV上直播涉黄不雅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同时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更有可能引来更多的效仿者,然而,这一问题的发生就与监管技术存在漏洞有关。据网站技术人员解释:”视频直播从技术上不需要“上传”这个步骤,当手机按下摄影的功能键,云端会同步抓取、同步存储、同步传递,“延迟不会超过2秒。”在这个过程中,平台面临的困惑是“无法掌控直播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同于文字拦截,技术无法实现对直播画面的实时监控。
  综上,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强化网络技术监管,打造互联网技术监管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加强行业自律
  互联网环境是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或者说包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这就对自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缺乏自律势必导致行业野蛮生长、乱象集中,唯有加强自律,才能构建健康的互联网生态圈,让互联网行业更好地发展。
  首先,要构建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公约,无规矩不成方圆。目前,我国已经有关于互联网的行业自律公约,但由于自律公约不具备处罚功能,执行起来主要还是依靠从业者的道德自律,所以在建立公约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应该构建中国互联网自律惩戒管理办法,形成法律之外的约束力。其次,要正确认识到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些网络依靠色情、假新闻、有害游戏、花边新闻、故弄玄虚的东西甚至是违法的东西来提高点击率,吸引广告商。这些不良信息对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作为互联网从业者要坚持文明办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在新闻报道中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观念。
  五、构建网络道德
  (1)构建社会主义网络伦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同样的,互联网也不是游离于道德之外的模糊地带。我国的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十二个字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道德文化标准。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同样的,在互联网领域,政府及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倡导符合社会至于本质的网络伦理道德,引导人们树立网络道德意识。
  (2)扶持网络信息把关人。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6亿,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有着浓厚的参与热情,是网络舆论活跃的主体,但有的受学识、阅历、条件和信息不对称等所限,难免激情有余、理性不足,作判断易凭个人好恶和直观感受,网络舆论往往存在标签化、情绪化。相反,我们的一些党政干部和科学、理论、文化工作者等,或这或那在网上不敢实名,常常是“潜水”当看客,以致网络时有“发声者不理性,理性者不发声”的极端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去主动的扶持和培养网络专家型中v,鼓励其在熟悉的专业领域进行理性表达,鼓励广大党政干部和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勇于承担信息的纠偏和“解码”功能,不做网上“沉默的大多数”。当好网络信息把关人,让网络风清气正。
  (3)网民自觉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当今网络,网民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能自主的参与其中,能评论时事,发布信息,探讨观点,甚至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提供动态的资讯,因此网民的自律就是净化网络环境的贡献,好网民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基石。作为网民应该要有民族情怀,要有对国家的衷心热爱,要有责任担当,要当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应该要有社会良知,是低级趣味的坚决抵制者,应该有守法观念,是网络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如果人人能以此标准自律,网络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指日可待。
  六、结束语
  网络空间的发展繁荣依赖的是自上而下的创新力量,网络环境的净化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既要发挥政府在维护网络安全、打击网络犯罪、网络道德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又要同时发挥行业、网民、第三方部门的社会化力量,共同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为每个拥抱互联网的人,提供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盛剑锋,余凌.净化网络环境及其机制;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13卷第4期.
  [2]第一论文网.《网络环境净化及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
  石晓竞,女,汉族,涡阳县委党校教研室,研究生在读,讲师。
  (作者单位:中共涡阳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展开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索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等职业;体育教学  在传统的中等职业学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形式化的缺陷,不利于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有效渗透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