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投注中国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特尔最终会在大连厂投产什么产品,是美国人、中国大陆人、中国台湾人以及所有竞争对手最感兴趣的问题
  
  历经两年的秘密谈判和策划、突破重重障碍之后,英特尔在全球的第九座300毫米芯片厂终于在中国大连尘埃落定。
  3月26日,英特尔公司总裁保罗欧德宁在中国宣布,将投资25亿美元建设一个300毫米的芯片工厂,预计2010年开工。
  新工厂选址大连,采用90纳米技术生产电脑芯片组。这是英特尔15年以来首次新建芯片生产厂,也是第一次落户亚洲。欧德宁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如果美国政府允许,希望在2010年该厂建成时,同时生产技术更先进的芯片。
  这是一笔总额预计达到60亿美元的大投资。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网站上刊登的消息显示,“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大连出口加工区内投资兴建的半导体芯片项目,一期投资25亿美元,建设一个12英寸芯片制造线,计划2009年初投产,年销售收入约200亿元人民币。二期拟投资35亿美元左右,再建设一个12英寸芯片生产线、四个封装测试厂、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销售公司,拟在2009年中期开始建设。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约为500亿元人民币,产品70%出口。”
  英特尔将大连厂命名为“Fab 68”。Fab是芯片制造厂(wafer fabrication facility)的简称。至于选用“68”这个数字的原因,英特尔方面称,因为“6和8在中国都象征吉利”。
  
  执照难求
  
  美国政府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是英特尔需要突破的第一道关隘。
  2004年,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贝瑞特曾公开批评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如果我想在中国修建90纳米制程、300毫米的晶圆厂,美国政府肯定会说‘绝对不行’。”
  三年之后的今天,英特尔终于拿到了美国政府(90纳米制程)的出口许可证;不过,原因并非是布什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有所放松,而是技术的发展减弱了90纳米制程的领先性。英特尔已经在主流芯片中使用65纳米制程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升级为45纳米。当2010年大连厂落成之时,90纳米将落后主流产品整整两代。这也正是该项目并未在美国国会掀起轩然大波的原因。
  一向在对华技术输出问题上持强硬态度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拉瑞沃策尔(Larry Wortzel)对《财经》记者说:“这是公司自己的决定。就他们计划中涉及的技术来看,我不认为英特尔开设的工厂有什么问题。”
  但采用相对落后的技术,能否给英特尔的中国工厂创造足够的商业价值?英特尔总裁欧德宁的回答是——“这个行业从来不需要用最尖端、最前沿的技术去生产芯片组。”他称,“出于成本上的考虑,生产芯片组所用的制程技术,往往会落后于最前沿的技术一到两代。”
  实际上,英特尔真正期待的,是美国政府两年后能放松出口限制。美国政府会不会授予65纳米甚至45纳米制程的生产许可,会不会允许这家制造厂从生产芯片组升级到生产CPU,这两大疑问之中包含了太多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不确定因素。
  “大连芯片厂将采用美国政府目前出口许可范围之内的最先进技术。如果届时美国许可的技术进一步提升的话,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提升。”欧德宁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英特尔在中国已经建设了四家芯片封装和测试厂,但这与投建芯片组生产厂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芯片组(chipset)负责将电脑的核心——微处理器和机器的其他部分相连接,是决定主板级别的重要部件。
  按照惯例,英特尔一般是将生产微处理器的芯片转移到新生产线后,用旧生产线生产芯片组,而不是新建专门生产芯片组的工厂;且改建或者新建都会直接采用最先进科技,例如以色列工厂便是直接升级到45纳米。中国显然是一个特例。
  “英特尔原来建芯片厂都选在重要的战略伙伴国家,更关键是美国政府不会出面阻挠,” 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分析师马丁雷诺(Martin Reynolds)对《财经》记者说,“中国已经越来越符合第一个条件,但第二个仍有问题。”
  美国政府参照的,是1995年由28个国家共同制定的“瓦森纳协议”(Wassenaar Arrangement)。这个协议中,对敏感军用和军民两用技术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进行严格管制,其中对半导体的限制是0.25微米。但这是一个早已过时的管制。2004年,中芯国际已达到了0.18微米的量产。现在,美国也将上限调整到0.18微米。
  “我对瓦森纳协议的理解是,这是一个方向性的协议,实际上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技术型号的。在当时最领先的科技肯定要受到严格审查,而不那么前沿的科技,出口许可证则要视产品的最终用户和用途而定。”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主席比尔迈克里恩(Bill McClean)对《财经》记者说。
  事实上,英特尔此次带来的技术对于中国市场已不新鲜。中芯国际在2004年就建成了300毫米芯片生产线,并打算在今年内投产65纳米产品。目前国内投产和建设的300毫米芯片厂,已有北京、武汉、上海、无锡等五家。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美国禁止英特尔到中国设厂已毫无意义。
  在政策束缚之下,英特尔的大连工厂目前还不能生产最核心和前沿的产品,只是先在中国占得一席之地,至少可为将来的升级打下基础。
  “如果英特尔大连工厂要从计划中的90纳米制程升级到65纳米制程,只需要更换芯片生产线的光刻设备。目前只有三家公司提供芯片生产线的光刻设备,ASML(荷兰)、尼康和佳能,都不受美国政府的管制。”负责为英特尔大连工厂和中芯国际工厂提供芯片生产设备的某外企IC项目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况且,从生产主板芯片的生产线升级到CPU生产线,只需要再投入不到10%的资金就可以实现。”
  “65纳米芯片组生产线稍加改装就能生产90纳米。”Gartner分析师雷诺认为,“英特尔很可能直接按照65纳米标准建厂,建成之后视政策情况再决定生产何种产品。”
  
  天时地利人和
  
  据大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刘德春介绍,英特尔选址大连,早在2005年就开始筹划。最初,大连希望获得英特尔在上海、成都之外的第三个中国封装测试厂。但英特尔考察了大连市的投资环境后,认为大连可以进入英特尔新300毫米芯片厂的全球选址候选范围。同时入围的竞争者,包括中国成都、上海、西安等城市,还有印度和越南。
  刘德春说,英特尔对选址提出了上百个问题,需要大连方面详细解答,包括基础设施、人才现状、政府服务水平等。英特尔提出的要求十分具体,比如双回路电力稳定度需要达到99.99%等。
  相反,对于生产技术,大连方面并没有提出要求。刘德春说:“大连不担心英特尔把落后的技术拿过来,毕竟产品最终得能卖得出去。”至于英特尔将来是否会在大连生产CPU,刘德春笑称,“我看欧德宁讲话的意思还是希望最终能生产。”
  英特尔此次在大连建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来响应了中国政府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鼓励政策,二来也利用了大连独特的地理优势——既可就近供应中国市场,又同时辐射日本和韩国市场。
   “目前中国80%的芯片需要从国外进口。英特尔来得正是时候。”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微电子高级顾问杨学明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家准备进一步加大对软件和集成电路的支持,还可能设立专门的集成电路发展基金。”
  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芯片市场,仅次于美国。此外,全球绝大部分PC组件均产自台湾和大陆,在中国设厂将使英特尔的全球供应链达到更高的效率。
  “英特尔在中国兴建芯片厂,不仅仅是技术上条件已经成熟。从整个产业价值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从中国的教育系统培养出大量合格的、训练有素的人才方面,都到了良好的时机,才让我们在中国进一步做出了这个长期投入。”英特尔总裁欧德宁表示。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Mercury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迪恩麦卡隆(Dean McCaroon)则认为,英特尔还考虑到很多其它因素,“比如在中国的IT行业标准制订中有更多的参与权。”
  在2005年,英特尔已经与大连、成都签署了使用英特尔WiMax技术的协议。根据英特尔与两个城市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成都、大连将架设最新的WiMax宽带无线网络,以便企业和家庭可以使用无线方式进行宽带接入。
  欧德宁告诉《财经》记者,他此次来华,还代表英特尔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我们和国家发改委的共识当中,涉及了非常广泛的合作领域。”这些合作包括英特尔在中国教育项目的投资、对建设新农村的支持,以及在公共医疗方面的支持。
  “所有这些项目都使得英特尔获得了进一步推进的动力,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发改委鼓励英特尔公司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合作范围,认为英特尔是全方位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技术合作伙伴。”欧德宁说。
  
  热战AMD
  
  欧德宁称,竞争并不是英特尔在大连建厂的主要动因:“英特尔在中国会有八到十个工厂的强大布局,我们将继续领先于竞争对手。英特尔研发机构在中国多个地方已经设立分支,目前重中之重是全力保证大连工厂能够按时建成并且投产。”
  但分析人士普遍猜测,英特尔开厂,是回应竞争对手AMD的行动之一。
  2006年全年,AMD频频出击,在中国夺下英特尔的众多合作伙伴——1月是惠普,3月是联想,5月是戴尔,9月是方正。同时,AMD还加大了同中国政府的合作力度。根据AMD与中国科技部正式签署的微处理器设计技术授权谅解备忘录,AMD公司将向科技部指定的技术受让机构——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转让其拥有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
  AMD的速度和效率不能不让英特尔备感压力。今年1月开始,英特尔提升中国区,将其从亚太区分离,成为与美国、欧洲、中东及非洲、亚太并列的第五个独立区域,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
  同时,英特尔和AMD的降价大战也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得如火如荼。AMD仅在今年1月底到2月初的三周之中就三次降价。英特尔也在1月、2月两次降价,并预定4月再降。
  英特尔对对手的警惕,在此次发给新闻媒体的新闻稿件中可见一斑:“靠技术转让获得最新的技术已经不可行,AMD转让的技术早已是过时的版本;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建厂,通过‘涟漪效应’、‘人力资源流动’、‘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才能增强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能力。”
  反观AMD,由于无法筹集更多的资金建设新的芯片工厂,去年一年来从英特尔手中夺得的市场份额,又开始流回对手的手中。AMD股价2006年暴跌了60%以上,投资人担心AMD会为了在下一代CPU生产技术上超越英特尔而过度投资。近期华尔街还传出AMD已成为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下一个猎食对象的消息。
  欧德宁对此显然相当高兴,他告诉《财经》记者:“目前的芯片制造业已经在发生重组和整合,具体表现是规模较小的芯片厂商正在不断地合并、联合,出现了共同建厂、共同开发技术这样越来越多的合作。一些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也在促进这一趋势的加速发展。”
  
  台湾芯片厂“很受伤”
  
  英特尔大连设厂,最感压力的不仅仅是AMD,还有同样受到台湾岛内出口禁令的台湾芯片巨头们。
  台湾芯片代工企业在大陆设厂受到的限制,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台积电在台湾的芯片制程技术已经达到65纳米,90纳米的产品只占产出的23%。但直到去年12月底,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才允许台积电在大陆建厂的8英寸芯片技术从0.25微米放宽到0.18微米。这家芯片代工龙头老大目前仅在上海松江建有一个8英寸晶圆厂,使用的技术还是0.25微米制程。
  获准投资之后,台积电有望在大陆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和英特尔正在筹建、中芯国际已经投产的90纳米制程相比,已落后了两代。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表示,英特尔在大连的投资对公司直接影响不大,但认为从英特尔目前的技术升级速度来看,大连工厂将能直接以65纳米技术量产芯片。张忠谋说,这传递出的信息是,内地企业即使不通过台湾也一样可以获得先进技术。
  他抱怨说,“就算是0.18微米技术的限制完全取消了,如果台湾在企业西进的态度上不能继续向前迈进,未来英特尔的生产技术将比台资厂先进不少。”
  台积电驻台湾的发言人曾晋皓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说,由于受到当局的政策限制,公司无法将更多产能转移到大陆。大陆的工厂上不了规模,成本比台湾还高。“台积电一直在推动当局开放更先进制程技术到大陆。”曾晋皓说。
  台湾芯片厂茂德的法人关系部陈泽元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台湾厂商关注的,是英特尔最终会在大连厂投产什么产品。
  “如果只是主板芯片,对华硕这些台湾主板厂商是好事,毕竟运输成本减少了;如果还要生产通信芯片,由于台积电有代工英特尔的通信芯片,可能对台积电会有影响。”陈泽元说。
  陈泽元介绍,茂德已经选定重庆建设生产线,向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提交了在大陆生产8英寸、0.18微米芯片生产线的议案,目前还在等待回复。不过,按新的口径应该问题不大。
  当被问及台湾芯片厂是否有进一步向投资审议委员会提交开放更先进的技术到大陆,陈无奈地告诉记者,“还得看‘政府’的态度。”■英特尔的芯片
  
  资料
  英特尔的芯片
  300毫米芯片相当于12英寸,是指在此直径的芯片上生产集成电路。90纳米或45纳米制程,是指集成电路的线宽。芯片面积越大,线宽越窄,则技术越先进。例如,45纳米制程组中的电路线比90纳米的体积减少一半。此外,制造300毫米芯片的电、水消耗,比制造200毫米减少40%。
  英特尔目前七家300毫米芯片厂中,爱尔兰占了四家。从1989年起,英特尔在爱尔兰投资超过70亿美元,制造了5500个就业机会。1992年,位于爱尔兰的Fab10落成之后,英特尔就没再建新厂,只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升级生产最新的微处理器。
  2005年,英特尔宣布将在以色列投资35亿美元,将该国芯片厂生产产品从200毫米升级为300毫米,采用45纳米制程。今年内,位于以色列、美国俄勒冈州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三家英特尔45纳米多核处理器厂将完工,预计2008年投产。
其他文献
宏观调控亟需完成从传统的直接管理供给到间接管理市场预期的重要转变,当前对市场预期的管理主要包括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和结构调整等的预期    自2006年以来,中国进入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周期;今年以来,调控手段之广泛、步骤之频密更可谓历次调控之最。这些传统的调控措施与以往相比并无明显差别,但效果却远逊以往,一个主要原因是,被调控的宏观经济主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而调控手段和方法却没有作出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