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海采矿既是新海洋经济的图腾,又是其禁忌。它反映了被宽泛地称为“蓝色经济”的前景,同时也反映了其危险和陷阱。首次商业开采作业要到2018年才会开始,届时,加拿大公司Nautilus Minerals将在距离巴布亚新几内亚不远的Solwara-1租借地,从1600米深的海底开采铜矿。然而,深海采矿涉及代表海洋里增长与保护之间的紧张局势,一方面由于陆上机遇减少,需要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和自然资源来源,另一方面需要抑制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下降。
关于海洋作为新的经济前沿,以及海洋工业化新阶段的谈论,将在2016年大行其道。海洋已拥有不少工业:航运、海下电缆、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渔业、旅游业等等。其中渔业储备的枯竭将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才能恢复,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产业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随着全球收入、消费和人口的上升迅速增长。比如根据一些估算,航运业到2030年可能增长2倍至3倍;海上石油在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可能从40%增至近50%。
此外还有一系列新兴产业。欧盟委员会已经确定五个增长领域:水产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能源以及海底采矿。欧盟委员会表示,到2020年,上述产业能提供16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中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小岛屿国家同越来越多的国家一样,将海洋视为增长和商业机遇的来源。这一增长通常被称为蓝色增长,借鉴了陆地上的绿色增长和绿色经济一说。中国的蓝色经济计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其他国家也将经济增长与维持自身海洋空间健康联系起来。然而,由于海洋经济缺乏可靠的测量法,蓝色增长的前景显得不够清晰。并非所有国家都计算自身的“海洋国内生产总值”。对于那些计算自身“海洋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比较它们各自的研究结果并非易事,因为其测量系统不同,而且沿海和海洋活动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因此,估算全球海洋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流动相当困难。在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做了尝试,报告称世界年度“总海产品”产值2.5万亿美元。
然而,关于海洋提供的非市场商品和服务,人们知之更少,比如一座珊瑚礁在防止风暴潮方面起到的保护作用,或是海洋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潜在“资产”基础达24万亿美元。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首份“全球海洋评估”称,这一自然资本多大程度上被人类活动侵蚀,公私部门总共从中获得了多少利益,仍然不为人知,而且阻碍着决策。
另一个警告来自欧洲海洋局。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欧洲海洋局强调了海洋水深200米以上的新兴“深蓝经济”的危险。新技术正在开放迄今未被开发、人类尚未触及的水域,而科学、政策和治理正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令人担心的是,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可能还未被人了解就遭到破坏。只有0.0001%的深海进行了生物采样。
欧洲议会研究欧盟蓝色发展战略后提出了质疑:鉴于对海洋生物、海底资源以及在欧洲海洋进一步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和机遇存在知识缺口,政策如何实施?随着对于海洋空间的竞争加剧,上述缺陷加之法律和体制约束,将意味着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在鼓励海洋经济增长和巩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间实现平衡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毫无疑问,未来一年又会涌现出一系列关于海洋健康状况下降以及过度积极开发之危险的发人深省的报告。对海洋的威胁仍将主要来自气候变化、陆源污染和过度捕捞。蓝色经济仍将处于初期,仍将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批评者甚至可能说蓝色经济是令人分心的事物,重点在“经济”而非“蓝色”,而且存在“漂蓝”现象,类似陆上的“漂绿”。
现在就如此苛刻可能为时尚早。但是,各国政府要想在即将到来的活动浪潮中占据先机,将需要更有目的地妥善规划和管理自身海洋空间,并在保护甚至恢复海洋健康方面做出知情选择。而企业要想说服多疑的环保人士相信自身的计划将利大于弊,那它们在2016年有工作要做。
关于海洋作为新的经济前沿,以及海洋工业化新阶段的谈论,将在2016年大行其道。海洋已拥有不少工业:航运、海下电缆、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渔业、旅游业等等。其中渔业储备的枯竭将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才能恢复,除此之外的大部分产业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随着全球收入、消费和人口的上升迅速增长。比如根据一些估算,航运业到2030年可能增长2倍至3倍;海上石油在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可能从40%增至近50%。
新的蓝色经济
此外还有一系列新兴产业。欧盟委员会已经确定五个增长领域:水产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能源以及海底采矿。欧盟委员会表示,到2020年,上述产业能提供16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中国、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小岛屿国家同越来越多的国家一样,将海洋视为增长和商业机遇的来源。这一增长通常被称为蓝色增长,借鉴了陆地上的绿色增长和绿色经济一说。中国的蓝色经济计划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其他国家也将经济增长与维持自身海洋空间健康联系起来。然而,由于海洋经济缺乏可靠的测量法,蓝色增长的前景显得不够清晰。并非所有国家都计算自身的“海洋国内生产总值”。对于那些计算自身“海洋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比较它们各自的研究结果并非易事,因为其测量系统不同,而且沿海和海洋活动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因此,估算全球海洋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流动相当困难。在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做了尝试,报告称世界年度“总海产品”产值2.5万亿美元。
然而,关于海洋提供的非市场商品和服务,人们知之更少,比如一座珊瑚礁在防止风暴潮方面起到的保护作用,或是海洋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潜在“资产”基础达24万亿美元。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首份“全球海洋评估”称,这一自然资本多大程度上被人类活动侵蚀,公私部门总共从中获得了多少利益,仍然不为人知,而且阻碍着决策。
另一个警告来自欧洲海洋局。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欧洲海洋局强调了海洋水深200米以上的新兴“深蓝经济”的危险。新技术正在开放迄今未被开发、人类尚未触及的水域,而科学、政策和治理正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令人担心的是,脆弱的深海生态系统可能还未被人了解就遭到破坏。只有0.0001%的深海进行了生物采样。
欧洲议会研究欧盟蓝色发展战略后提出了质疑:鉴于对海洋生物、海底资源以及在欧洲海洋进一步开展经济活动的风险和机遇存在知识缺口,政策如何实施?随着对于海洋空间的竞争加剧,上述缺陷加之法律和体制约束,将意味着对大多数国家而言,在鼓励海洋经济增长和巩固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间实现平衡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毫无疑问,未来一年又会涌现出一系列关于海洋健康状况下降以及过度积极开发之危险的发人深省的报告。对海洋的威胁仍将主要来自气候变化、陆源污染和过度捕捞。蓝色经济仍将处于初期,仍将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批评者甚至可能说蓝色经济是令人分心的事物,重点在“经济”而非“蓝色”,而且存在“漂蓝”现象,类似陆上的“漂绿”。
现在就如此苛刻可能为时尚早。但是,各国政府要想在即将到来的活动浪潮中占据先机,将需要更有目的地妥善规划和管理自身海洋空间,并在保护甚至恢复海洋健康方面做出知情选择。而企业要想说服多疑的环保人士相信自身的计划将利大于弊,那它们在2016年有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