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自主合作学习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分析自主合作学习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并在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转换观念,不能生搬硬套文化课的教学模式
心理活动课强调的是,在心理活动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特别是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在形式上,心理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或者某个阶段带有普遍性的心理行为倾向问题;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倡导团体心理训练的方式。为此,我们要充分领会心理活动课的实质,转变观念,即便需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学常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也要防止知识化和学科化倾向。
在具体活动开展上,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等实际选定某一讨论主题,或者将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组成一组,每个人在小组内担任特定角色,如主持人、采访员、正方或反方等。在生生对话、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方面,要强化大家对周围人观点的尊重与接纳,容许各种不同见解的充分争鸣,各种观点交错互动,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每个小组内成员均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小组与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对话时与学生平等,不断引导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听清老师的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并在倾听的前提下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心理活动课自主合作环节要注意避免无意义的争辩,做到以理服人,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他们通过活动、感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鼓励学生勇于体验,自主参与
高中生除了掌握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懂得与同伴及师长交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形成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任务。高中心理活动课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取得理想实效,取决于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程度和内心感受,这就需要学生同伴的积极倾听、分享与互动,需要运用团体动力的原理,让全体学生在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除去防卫心理,营造出良好人际氛围,确保他们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思维空间,出现学生心灵的真正触动与感悟,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自我成长。如果没有真实的参与和真实的团体动力过程,也就不会有真实的体验和成长,就不会有预期的效能。因此,要注重在教育方式上的自主训练、自我体验、自我领悟,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的能力。
为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比如,教学《我的自画像》时,引导学生动手写10条“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条“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动脑动手后,让他们获得体验的基础上,动口说说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引导在“动脑动手又动口”中充分“体验”,其目的是启智、启思、促成长。
在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不能为上课而上课、为体验而体验。做到主题引领和实际需要相结合、挑战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教学目标和体验目标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完成心理活动目标的内化。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化体验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分组讨论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心理活动课主要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够积极参与,真正的放松身心,让自己逐渐融入团队之中,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学会彼此交流。比如,教学《同学聚会之时间的力量》时,让学生在有趣的《N年后同学聚会场景》的表演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聚会表演之中感受彼此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学会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放松身心,从而感受团队协作的合力。在开展《在挫折中成长》心理活动时,我设计了“重重突围游戏”,让同学们一起体验、参与。假如你被危险场景包围了,你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冲出包围圈,这时你该如何突围。游戏中全班组成一个大组进行。主持人采取随机抽号(或者自我推荐)的方式,让一名同学站在“包围圈”里,这位同学可以采取钻、跳、推、拉、诱骗等方式,力求突围,冲出“包围圈”即為成功。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强调要注意人身安全,突围方式以不伤害自己和别人为原则,同时身体有健康顾虑的同学可以选择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参与。通过合作探究,同学们感悟很深。有的同学说,在突围过程中,心中有点着急,但我坚持不懈寻找机会,终于得以成功突围;有的同学说,信心重要,但技巧和策略更重要。
在心理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切实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分组要合理,避免出现将合作理解为形式上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要将关注点放在合作的实际效果上。
参考文献:
[1]王璐.心理活动课实施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6,(1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转换观念,不能生搬硬套文化课的教学模式
心理活动课强调的是,在心理活动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特别是重视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在形式上,心理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或者某个阶段带有普遍性的心理行为倾向问题;在活动组织形式上倡导团体心理训练的方式。为此,我们要充分领会心理活动课的实质,转变观念,即便需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学常识,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也要防止知识化和学科化倾向。
在具体活动开展上,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学习、生活等实际选定某一讨论主题,或者将有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组成一组,每个人在小组内担任特定角色,如主持人、采访员、正方或反方等。在生生对话、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方面,要强化大家对周围人观点的尊重与接纳,容许各种不同见解的充分争鸣,各种观点交错互动,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每个小组内成员均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形成小组意见,然后小组与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对话时与学生平等,不断引导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听清老师的要求,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并在倾听的前提下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心理活动课自主合作环节要注意避免无意义的争辩,做到以理服人,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从而引导他们通过活动、感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鼓励学生勇于体验,自主参与
高中生除了掌握科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懂得与同伴及师长交往,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形成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任务。高中心理活动课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取得理想实效,取决于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程度和内心感受,这就需要学生同伴的积极倾听、分享与互动,需要运用团体动力的原理,让全体学生在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除去防卫心理,营造出良好人际氛围,确保他们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思维空间,出现学生心灵的真正触动与感悟,实现实质意义上的自我成长。如果没有真实的参与和真实的团体动力过程,也就不会有真实的体验和成长,就不会有预期的效能。因此,要注重在教育方式上的自主训练、自我体验、自我领悟,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的能力。
为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比如,教学《我的自画像》时,引导学生动手写10条“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条“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动脑动手后,让他们获得体验的基础上,动口说说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引导在“动脑动手又动口”中充分“体验”,其目的是启智、启思、促成长。
在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不能为上课而上课、为体验而体验。做到主题引领和实际需要相结合、挑战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教学目标和体验目标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完成心理活动目标的内化。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化体验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分组讨论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心理活动课主要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够积极参与,真正的放松身心,让自己逐渐融入团队之中,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学会彼此交流。比如,教学《同学聚会之时间的力量》时,让学生在有趣的《N年后同学聚会场景》的表演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聚会表演之中感受彼此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学会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放松身心,从而感受团队协作的合力。在开展《在挫折中成长》心理活动时,我设计了“重重突围游戏”,让同学们一起体验、参与。假如你被危险场景包围了,你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冲出包围圈,这时你该如何突围。游戏中全班组成一个大组进行。主持人采取随机抽号(或者自我推荐)的方式,让一名同学站在“包围圈”里,这位同学可以采取钻、跳、推、拉、诱骗等方式,力求突围,冲出“包围圈”即為成功。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强调要注意人身安全,突围方式以不伤害自己和别人为原则,同时身体有健康顾虑的同学可以选择作为观察员的身份参与。通过合作探究,同学们感悟很深。有的同学说,在突围过程中,心中有点着急,但我坚持不懈寻找机会,终于得以成功突围;有的同学说,信心重要,但技巧和策略更重要。
在心理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切实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分组要合理,避免出现将合作理解为形式上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要将关注点放在合作的实际效果上。
参考文献:
[1]王璐.心理活动课实施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