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群像:从哪来,学什么,花谁的钱?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超过50万人将成为来华留学生,在1000余所国内院校完成他们或长期或短期的学业——教育部的公开消息称,2017年起,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同时位列世界第三。
   尽管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将中国视为他们求学的理想之地,但国内的声音总是喧闹。尤其是2019年7月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种种不合理的设定,将公众“若有若无”的怨气彻底点燃。
   人们的质询集中在:是否给予了留学生过多的“超国民待遇”?留学生与国内学子的教育资源是否平衡?这些质询的背后,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来华留学生数据的认知缺乏。
   本文整理了2003年以来教育部《来华留学统计年鉴》的主要数据,试图展现一个更准确的来华留学生群像:他们从哪些国家来?到哪些省份去?学习什么专业?以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们的留学花销,是谁在买单?
  
   来华花销以自费居多
   留学生的花销均由政府买单?这一传言并不准确。数据可见,2003至2018年,历年来华留学生从最初的77715人上升到492185人,自费留学的比例维持在九成上下。但一个趋势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覆盖比例的确在逐渐提高。
   中国政府奖学金开设自上世纪50年代,用于资助到中国院校学习或科研的非中国籍公民。奖学金会根据申请人的成绩、学习计划、推荐信等材料择优发放,但一旦获得资助,便多为全额覆盖(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与保险费),亦有仅资助部分类目的情况出现。
   2015年初,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提高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标准,从本科生最低的59200元到博士阶段最高的99800元。考虑到中国大多数省份的物价,该奖学金可以基本覆盖留学生在华的日常开支。这大大提升了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吸引力,也让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
   “国内外学生享受资助的覆盖面差别很大。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来华留学人员,目前每年约3.7万人,占全部来华留学人员的比例不到10%。”面对中国政府奖学金过于“丰厚”的质疑,教育部一份2015年的文件这样回应。
   回应有一定的说服力。考虑到国内外学生的收费标准不同(留学生学费约为国内学生的4倍以上,住宿费为国内学生的10倍以上),多数留学生的学习花销理应不会很小。
   但文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留学生能申请的奖学金,可不仅仅只有中国政府奖学金而已,它还包括了地方政府与院校两个层级。
   以电子科技大学学者董淼等人公开发表的一份报告为例,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留学生中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比例为32%,加上地方政府、院校提供的奖学金项目,覆盖面达到了95.1%。
   为了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提供类似项目的省份并不在少数——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道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华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数量大约在28000人左右,其中7000余人拥有各地提供的奖学金资助。
   比例尽管很高,但查阅补贴细则可以发现,这些由地方政府、院校提供的奖学金,通常会免去学费,并不提供或者提供极少的生活补助。更何况奖学金名额多向“双一流”高校倾斜,从更广的维度看,大多数留学生的来华开销依然需要自费。
  
   从亚非来,到东部去
   将2003至2018年视为一个节点,审阅各洲来华的留学人数,会发现:亚洲一直保持第一,这一态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建设得到巩固。同样受此辐射,以中东欧领衔的欧洲来华留学人数也在近年来增长明显。反观美洲与大洋洲,近5年则略显增长乏力。
   但变化最明显的还是非洲。15年来,非洲来华留学人数增长了近40倍,并在2018年成为继亚洲之后的第二大来华留学输出地。
   人数增长的背后代表了中非关系的日渐紧密,这一关系又直接体现在中国对非洲教育援助的重视上——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期间,中国承诺将在2018年底之前向非洲国家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这一承诺如约兑现。
   而在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再次承诺为非洲提供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5万个研修培训名额,同时邀请2000名非洲青年赴华交流。这一计划也在如约实施当中。
   对比欧美留学的高门槛,中国提出的诸多利好政策无疑是向非洲家庭伸出了一束理想的“橄榄枝”。“到中国留学”成为近年来非洲年轻人中的热门选择。
   但具体到国别上,暂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位列来华留学输出国前十。多年以来,韩国稳居第一,短期之内似乎也没有竞争对手。地狭人稠、竞争激烈的国内升学环境,促使无数韩国学生到中国留学。
   美日两国,则在排名上发生了明显改变——不再是来华留学的前三输出国,取而代之的是泰国、巴基斯坦这两个新兴亚洲国家。
   尤其是巴基斯坦,来华留学人数在近15年增长了20倍。除了受到“一带一路”倡导的影响,另一个原因也与非洲各国类似,那就是中国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
   那么,这些积极来华的年轻学子,他们都去了哪些省市?数据显示,拥有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北京与上海位列接收来华留学生数前二,其它省市的排名则在波动变化。
   2018年的统计结果是,京津与江浙沪两个地区吸纳了最多的来华留学生,而它们无一例外属于东部。
   选择东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经济发达。环球网援引俄媒的一项调查显示,82.7%的外国留学生的来华目的是将来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其中95%计划在中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这一步可能走得会非常艰难,但经济发达的地区始终是找到机会的突破口。
  
   专业之变:理工、经管与医学热度上升
   我们已经知道了来华留学生的大致流向及其資助政策,还有一个问题:他们在学习什么专业?这可从另一个维度解释其来华的原因。具体来看,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观察:热度稳定的专业,热度上升的专业,以及反之,下降的专业。    热度稳定的专业只有一个,那就是汉语言。同时,它也是学习人数常年位居第一的专业。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是来华留学生选择的教育类别——非学历生的比例第一。
   事实上,“学习汉语”依然是当前留学生到访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的短期进修项目占了来华留学项目中相当大的比重。
   其它专业的热度变迁则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热度上升明显的专业多为理工、经管与医学。其中,医学的变化最为显著,值得一提——中国MBBS(临床医学学士)学位近年来相继得到了印度等国的承认,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亚洲学生来到中国接受高性价比的医学教育。
   至于理工科的热度上升,其实并不惊讶。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提供的数据,中国高校在化学、数学、工程、材料等学科上的排名,整体已位居世界前列。
   反观那些热度下降明显的专业,则基本为人文科学和中医,它们并非仅仅在留学生那里受到了冷落,高考志愿填报反映出的结果同样如此,由此沦为社会新陈代谢过程中一道令人遗憾的景观。
  
   国际化诉求
   如果说站在国家的角度,吸引留学生来华带有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大国影响力的宏大愿景。那么具体到各个院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简单概括:国际化。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来华学习交流的境外学生数量为所考察的18项重要指标之一。2018年学位授权点的评估中,近五年境外学生来华学习交流数据也是重点考察的21项指标之一。留学生指标,直接影响了院校的评估成绩。
   而在QS等广受认可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中,“国际化程度”也是影响排名的核心指标。这对于每一所依然保持或者冲刺“一流大学”称号的院校来说,“国际化”只能是一个使命,而直接看到成效的方法便是多招留学生。
   这一逻辑并没有大的问题,但有一个矛盾是:并非所有院校都具有吸引高质量留学生源的能力。在指标的要求下,完成计划的辅助方式只有两种:降低录取标准,增加奖学金资助。这两种方式,均会引起公众对“超国民待遇”的争议。
   “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看来,部分留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成都某高校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此相对应的,是亟待优化留学生培养质量的呼吁。
   “怎么培养,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都还不够明确和制度化……用以前国内学生培养的方式很难套用。”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李奇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只有明确提升了国际学生的教育质量,他们才会增加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认同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来华留学生数量和生源质量的提升,不是一个目标,而是顺其自然的结果。而这一转变,中国尚有一段长路要走。在等待的时间里,每年逾50万留学生将来到中國,与本土社会交互、磨合。他们是活力的因子,更是一套有关社会管理的新考卷。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15日傍晚,“中国政府网”宣布了一个大新闻:国务院同意广东省“关于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请示”。这意味在中国即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存在了36年的“特区管理线”成为历史。  本次批复指出,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将会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希望深圳全市能够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化,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
笔者的姨夫是一位县级小学的老师,小姨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论经济条件在县城也就是小康之家,惹不来街坊邻居艳羡。但一双儿女让夫妻俩很有面子,都争气,双双硕士毕业留在上海工作。  儿子工作两三年后开始谈婚论嫁。小两口考虑上海房价高,刚工作几年还没有积蓄,就提出先租房。姨夫一听就怒了:“这不行!人家孩子结婚至少也要有套房,我砸锅卖铁也要给你们买房。”  他家的锅砸完卖完也没凑够首付的零头,于是就四处借钱。
1986年,英国北伦敦一座漂亮的老宅里,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满脸激动,他对着坐在他床边的俏丽女子大声嚷嚷:“黛博拉,你去哪啦?我好久都没见你了!”。“我刚才倒水去了呀!"女子温柔地答道。男子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他“腾”的从床上坐了起来,紧紧地抱住了女子。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女子的神色渐渐转为悲戚,眼泪慢慢盈满了她美丽的眼眶。  这个男子名叫克莱夫·韦尔林,是英国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
孩子缺失了自然,不仅仅是缺失了蓝天、白云、芳草、碧水,更重要的是缺失了儿童与自然本能亲近的天性,违背了儿童健康成长的规律。这正是当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亟须改变的弊端。  近日,由上海市有关机构发布的《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指出,在受调查的全国20个省市的1300多名中小学生中,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大自然缺乏好奇心等
《红楼梦》写吃,内容太多,太丰富。说博大精深,是理所当然的评价。   但看《红楼梦》里的精致菜肴,大多只能震惊于品位之高雅,烹制之繁复,越看越不敢吃了,思维也就不免跑偏。   比如王熙凤用来忽悠刘姥姥的著名菜肴茄鲞: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
虽然很多处方药的说明书上写着“每日服用一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时候服药效果都一样。由于存在昼夜节律,身体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药物的反应也大不相同。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副教授迈克尔·斯莫伦斯基认为,有些药物如果在错误的时间服用,其效果或耐受性较差。这并不是说它们根本没有效果,只是错误的服药时间造成它们的有效性和耐受性要差得多。   目前,一种名为“药物生物钟疗法”的前沿领
房产证不能马上拿到,这在很多新房中很常见,房企从启动到竣工,建设周期都较长,在商品房刚推出时,国家为了鼓励房地产健康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预售证的推出,由于商品房在建设时需要大量资金,为了保证资金回笼,在房子未建成时,开发商就可以进行预售。而房产证不能马上办下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开发商用现在的项目办理抵押贷款,用来开发新的项目工程,项目的产权在银行那里用作抵押,在开发商还清贷款
想想,尽管梁山泊以产大鱼出名,但山上生活的宣传语若是换成“大碗喝肥宅快乐水,大块吃金色鲤鱼堡”,英雄气概登时泄掉大半。   至于吃什么肉,好漢们倒是不忌口。毕竟,肉才是梁山好汉的最爱。   鸡鸭鹅这样的禽类,牛羊猪这样的家畜,在《水浒传》里都频频出现。   马肉也没有放过,就连呼延灼的连环马,被钩镰枪伤了之后,也被拿去做了菜。   梁山好汉里有不少人似乎挺喜欢在死人身边吃喝。   在真假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声将酒杯震碎了的场景。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尤其是对于高音歌手来说。   其奥秘在于共振原理。所谓共振是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物体以最大幅度振动的现象。如果歌手的声音频率与玻璃的固有频率相同,会使玻璃杯发生共振,当振动幅度超过了玻璃结构所能承受的范围时,玻璃杯便会被震碎。   不过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实验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方案提出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出上述调整旨在“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交叉度高 “文旅”已成业内热词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