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表达艺术在批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作为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下属的批评是常事,批评的目的是指出存在的问题,指明改进的方向,更好的开展工作。但是由于领导者批评时不注意言语表达艺术,结果下属满腹怨气,意见纷纷,违背了领导者的初衷。由此可见,领导者要增强批评的有效性,就要注意方式方法,提高语言的表达艺术,讲究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方能使批评的对象心服口服,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一、做“正己”表率
批评不可一味地指责下级,诿过于人。领导者要敢于主动承担自己应有了过失,但应当看到,处于领导地位的上级,也有不可推卸的间接责任。如果领导者好象自己没事儿一样,盛气凌人,只把下级狠批一顿,却不肯承担领导责任,好象自己一贯正确,这样至少给人极不谦虚的感觉。于是,下级便有自己在领导心目中一无是处的委屈之感。虽表面不说什么,但内心已耿耿于怀,成了上级的对立面。因此,领导批评人时,最好首先作自我批评,进而再点出下级的错误,使其有领导与他共同承担责任之感,首先产生负疚之情,从而有利于促使当事人主动检查,改正错误,有利于密切上下级关系,增强团结。批评下级,固然是因为下级题,再找原因,最后提出要求。原因首先从领导自身找起,再批评对方,无论说深说浅,对方一般都能接受。
二、因人而异,点到为止
批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犯同样的错误,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运用的语言也各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知识和个性。因此,接受批评的能力和心态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本着有效性原则,达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目的,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老同志,由于资历丰富,听不进教训式语言,宜用商讨式语言;年轻人,缺乏经验,某些方面信心还不足,宜用温和式语言,态度要柔和,言辞要婉转,讲清道理,劝导说服他们;对于理解能力强、性情机敏的人可采用暗示性语言,稍加提醒即可,不必说得过多;对于比较懒散、要求不严、毛病较多的人,宜采用触动式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毛病,说清它的危害性,给对方以强刺激,使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有助于推动他改正错误;对于性格内向,善于思考的人,宜用诱导式语言,进行启迪,循循诱导,使其自省,认识错误。总之,批评语言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工作中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都要有个等待的过程。人们对批评都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批评的话语不可不说,点到为止,逐渐引导,深化教育。有一次,毛泽东主席让警卫们把他书房的沙发搬走。毛主席散步时,警卫们就开始搬沙发,拭了几次,都搬不出门,只好又把沙发放回原处。当主席回来后,见沙发仍在原处,便奇怪地问:“怎么没搬出去?”一个警卫答:“门太小,出不去。”主席看看警卫,又看看沙发,故作严肃思考状说:“唉,有件事我始终想不通呢……”警卫们以为主席思考另外什么事,便问:“什么事啊?主席!”主席皱着眉头作不解之状说:“你们说说,是先盖起这间房子呢?还是先摆好沙发再盖这所房子呢?”警卫们一听脸都红了,后经过卫士们再次努力,终于把沙发搬出去了。主席这几句颇具启发性的批评语言,柔中寓刚,巧妙地表达本意,引导警卫们思考搬不出沙发究竟是沙发本身的问题还是搬运方法问题,进而找到解决办法。
三、先扬后抑,对事不对人
先扬后抑是遵循“表扬——批评——表扬”的公式进行批评的,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称赞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求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当谈话结束时,再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词语。用这种方法批评人,对方一般不会太难为情,易于接受。因为这种方法虽旨在批评,但它夹在两个肯定之中,使人认为你的批评是公正客观的,没有把他看死,虽然自己有过失,但也有成绩,别人还是很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的。由于这种方法能使人产生以上心理效应,因而能减少批评所带来的抵触情绪,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比如,某领导发现秘书写的总结有不妥之处。他是这样批评秘书的,“小张,这份总结总的写得不错,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有几处写得很有见地。看来你下了功夫。只是有几处地方提法不妥,有些言过其实,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烦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笔不错,过去几次写总结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这次也一定能改出一个好总结来。”这样说,秘书会感到领导对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满期望和信任。因而很卖力地把总结改好了。
事实上,批评的目的是为把事情做得更好,只要错误得到改正,问题得到解决,批评就成功了。领导切忌抓住某个错误搞人身攻击,借下属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容易产生上下对立局面,违背公关实务的基本原则,比如,人的素质不一样,开会时总有几个迟到者,而且总是那么几个人。对这种现象,领导批评的方法不一样,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有的领导是针对那几个人而言:“我们单位有几个出了名得老迟到,脸皮特别厚,领导三令五申开会不能迟到,他们偏偏迟到。这种人毫无组织纪律观念,自由散漫,他们的行为危害整个集体……”這种批评有些感情用事,词语尖刻,往往使当事者难以接受,不能达到批评、帮助、团结的目的。而高明的领导是对事而言:“最近开会经常出现迟到现象,虽说人数不多,但迟到往往浪费大家时间,你等我,我等你,大好时光被等掉了。迟到往往会影响会场纪律,影响大家情绪,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问题,改变迟到现象。”这种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既批评了某些不良现象,让其他人得到重视,又团结了人。
对事不对人批评法看似不针对某人,实际上“事在人为”,事与人是统一的,批评某事实质上就批评了当事者。但从感情上说对当事者比较温和委婉,话锋直接指向的是事不是人,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总之,批评是一门语言艺术,内蕴丰富,方法多样。领导者要在“正己”的基础上,本着有效性原则,敢于批评、善于批评,讲究批评的语言技巧,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把下属团结教育好,开创事业的新局面,尽显管理者的领导风范。
一、做“正己”表率
批评不可一味地指责下级,诿过于人。领导者要敢于主动承担自己应有了过失,但应当看到,处于领导地位的上级,也有不可推卸的间接责任。如果领导者好象自己没事儿一样,盛气凌人,只把下级狠批一顿,却不肯承担领导责任,好象自己一贯正确,这样至少给人极不谦虚的感觉。于是,下级便有自己在领导心目中一无是处的委屈之感。虽表面不说什么,但内心已耿耿于怀,成了上级的对立面。因此,领导批评人时,最好首先作自我批评,进而再点出下级的错误,使其有领导与他共同承担责任之感,首先产生负疚之情,从而有利于促使当事人主动检查,改正错误,有利于密切上下级关系,增强团结。批评下级,固然是因为下级题,再找原因,最后提出要求。原因首先从领导自身找起,再批评对方,无论说深说浅,对方一般都能接受。
二、因人而异,点到为止
批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同的人犯同样的错误,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运用的语言也各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知识和个性。因此,接受批评的能力和心态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要本着有效性原则,达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目的,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老同志,由于资历丰富,听不进教训式语言,宜用商讨式语言;年轻人,缺乏经验,某些方面信心还不足,宜用温和式语言,态度要柔和,言辞要婉转,讲清道理,劝导说服他们;对于理解能力强、性情机敏的人可采用暗示性语言,稍加提醒即可,不必说得过多;对于比较懒散、要求不严、毛病较多的人,宜采用触动式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毛病,说清它的危害性,给对方以强刺激,使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有助于推动他改正错误;对于性格内向,善于思考的人,宜用诱导式语言,进行启迪,循循诱导,使其自省,认识错误。总之,批评语言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工作中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都要有个等待的过程。人们对批评都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批评的话语不可不说,点到为止,逐渐引导,深化教育。有一次,毛泽东主席让警卫们把他书房的沙发搬走。毛主席散步时,警卫们就开始搬沙发,拭了几次,都搬不出门,只好又把沙发放回原处。当主席回来后,见沙发仍在原处,便奇怪地问:“怎么没搬出去?”一个警卫答:“门太小,出不去。”主席看看警卫,又看看沙发,故作严肃思考状说:“唉,有件事我始终想不通呢……”警卫们以为主席思考另外什么事,便问:“什么事啊?主席!”主席皱着眉头作不解之状说:“你们说说,是先盖起这间房子呢?还是先摆好沙发再盖这所房子呢?”警卫们一听脸都红了,后经过卫士们再次努力,终于把沙发搬出去了。主席这几句颇具启发性的批评语言,柔中寓刚,巧妙地表达本意,引导警卫们思考搬不出沙发究竟是沙发本身的问题还是搬运方法问题,进而找到解决办法。
三、先扬后抑,对事不对人
先扬后抑是遵循“表扬——批评——表扬”的公式进行批评的,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称赞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求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当谈话结束时,再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词语。用这种方法批评人,对方一般不会太难为情,易于接受。因为这种方法虽旨在批评,但它夹在两个肯定之中,使人认为你的批评是公正客观的,没有把他看死,虽然自己有过失,但也有成绩,别人还是很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的。由于这种方法能使人产生以上心理效应,因而能减少批评所带来的抵触情绪,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比如,某领导发现秘书写的总结有不妥之处。他是这样批评秘书的,“小张,这份总结总的写得不错,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有几处写得很有见地。看来你下了功夫。只是有几处地方提法不妥,有些言过其实,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烦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笔不错,过去几次写总结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这次也一定能改出一个好总结来。”这样说,秘书会感到领导对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满期望和信任。因而很卖力地把总结改好了。
事实上,批评的目的是为把事情做得更好,只要错误得到改正,问题得到解决,批评就成功了。领导切忌抓住某个错误搞人身攻击,借下属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容易产生上下对立局面,违背公关实务的基本原则,比如,人的素质不一样,开会时总有几个迟到者,而且总是那么几个人。对这种现象,领导批评的方法不一样,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有的领导是针对那几个人而言:“我们单位有几个出了名得老迟到,脸皮特别厚,领导三令五申开会不能迟到,他们偏偏迟到。这种人毫无组织纪律观念,自由散漫,他们的行为危害整个集体……”這种批评有些感情用事,词语尖刻,往往使当事者难以接受,不能达到批评、帮助、团结的目的。而高明的领导是对事而言:“最近开会经常出现迟到现象,虽说人数不多,但迟到往往浪费大家时间,你等我,我等你,大好时光被等掉了。迟到往往会影响会场纪律,影响大家情绪,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问题,改变迟到现象。”这种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既批评了某些不良现象,让其他人得到重视,又团结了人。
对事不对人批评法看似不针对某人,实际上“事在人为”,事与人是统一的,批评某事实质上就批评了当事者。但从感情上说对当事者比较温和委婉,话锋直接指向的是事不是人,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总之,批评是一门语言艺术,内蕴丰富,方法多样。领导者要在“正己”的基础上,本着有效性原则,敢于批评、善于批评,讲究批评的语言技巧,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才能把下属团结教育好,开创事业的新局面,尽显管理者的领导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