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美育与人格塑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的功能十分广泛,美育最直接地作用于受教育者,所以美育功能的基础层面在个体方面,体现为促进个体生命中的人格成长,达到个体发展的协调平衡。美育功能的第二个层面在社会方面,集中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审美化。美育功能的第三个层面在自然方面,体现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本文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来阐释语文美育对人格塑造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语文美育;人格塑造;素质教育
  
  美育在今天担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这就是人格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完美的人格。语文美育的目标指向应当是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学生审美认知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追求市美人格:培养学生市美情感能力,使学生情不白禁地完善人格:培养学生市美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外化市美人格、提升人格修养。
  
  一、促进个体发展的协调平衡
  
  所谓个体发展的协调平衡,是指个体在自身发展中的寻真、持善、求美的动态的三维面的和谐统一。在动态发展的意义上,寻真、持善、求美是健全的人格不可或缺的三维,人格塑造因之主要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这不仅指学校的教育,还包括一生的锤炼。突出智育是当今知识经济(灿owledge—hasedEconomv)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速度加快、生产力要素中科学技术的比重加大、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渗透性影响等因素导致强调智育竞争的迫切性。然而片而突出智育对个体的自由充分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端,如知觉迟钝化、思维机械化、情感淡漠化。德育旨在使人持善,它要让人获得精神支柱,赋予生活以价值意义。不过其可能导致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如迷信偏执、压抑本能、古板苍白,失去了人格的丰富性与活泼性。美育可以弥补智育和德育中的不足,进而促进个体发展的协调平衡。它渗透于智育,可以使寻真变得轻松愉快,并能够提高效率。
  程颗阐释道:“学至于乐则成矣。笃信好学,未知自得之为乐。好之者,如游他人园圃;乐之者,则已物尔。”并且,市美的思考常常指引着新知的发现,即所谓以美导真。美育渗透于德育中,使之劝善而以情动人,超越抽象的道德说教,即所谓以美启善。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本着造就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人格的理想,针对当时人格分裂现状,提出划时代的美育理论。语文美育的市美对象特别是文学作品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一方面,它向受教育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感性具体图画,生成主体感性世界的全面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它通过艺术形式把人的生命活力、情感体验和各种感性冲动纳入其中而使之得到理性的调节与升华,最终使人的感性成为融人了理性规范的新感性,使理性成为浸透了感性的新理性,逐步达到感性理性化和理性感性化,感性与理性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
  
  二、促进人与社会的沟通理解
  
  语文美育的重要媒介之——文学作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跻身语文美育的天地。这种艺术魅力在于它丰富的社会因索,不仅语育是社会性的,作家是社会性的,作品是社会性的,而且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性的,尤其是作品负载的思想感情也是具有社会性的,因而能使受教育者的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在语文美育的教学过程中,个体不仅获得一种崭新的生存境界,而且由此产生一种积极的社会理想,一种追求每一个人都自由发展并与他人保持协调的自由意识。具有这种社会理想的人,将会对社会的变革带来积极的动力和影响。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这样的作赭的陶冶下,受教者就会像在文学创作中充分表现个性那样,自觉地去实现自己的社会化,从而成为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人。在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中,美育发挥着使人与人增进交流和加深理解的社会性功能。这种效应不仅体现在一所学校、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范围,而且体现在国际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教育背景下,语文美育过程当中合理引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美对象,特别是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增进人类的国际性交流与沟通,发展受教者的全球观念和现代意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助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在自然的人化和人向自然回归之中向前发展的。近代以来,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征服自然的信念一方面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的空前丰裕,另一方而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从审美的角度审视“人一自然”的关系,自然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被征服的屈从对象,它是一个“情景交融”的“物我同一”的世界。“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砚《文心雕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这些诗文从不同的侧面表达着人同自然之间市美的关系。语文美育蕴涵很多关于人和白然和谐的颂歌,许多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大自然:辽阔富饶的大地(《土地》)、雄伟奇丽的天…(《天山景物记》)、古老而壮观的长城(《内蒙访古》)、生机蓬勃的春天(《春》)、五彩缤纷的秋天(《秋色赋》)。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卜,情感和直觉似乎比理智更明智,更宽容,更有远见。教育者要充分开掘它们的内在本质和精神气韵,在理智与情感的双重指引下,引导受教者以一种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然,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
  
  四、结语
  
  语文美育的基本途径应当是审美化教学,只有充分挖掘阅读教学活动、写作教学活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和综合性学习活动所蕴涵的审美功能,并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和手段展示出来,才能达到塑造学生审美人格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自读课文在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自读课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拨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自读课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
2012年以来,国网江西九江市庐山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在城区及近郊范围内开始推广安装公变台区总表和集中器,覆盖率达100%。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分析如下。1变压
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是指: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解答问题”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属于“问题解决”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时常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特别是对四则运算的意义不理解而造成的错误;(2)由于某种学生不熟悉的“生活情境”或一些干扰性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无法实现“
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UPFC)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Westing house公司的L.Gyugyi在1992年提出,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全面的FACTS(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装置。UPFC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合理的运用化学实验,有效的提升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爱上化学,并能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常识。
本刊讯2016年3月13日,国网甘肃平川区城郊供电公司水泉供电所边壕春检现场,3名供电员工正在有条不紊地架设着一台50 k VA的变压器,旁边的5名菜农在开心地说说笑笑。笔者得知,
本文探讨了就业能力的内涵,从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角度对失地农民就业能力进行分析,并对通过教育培训来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问题进行探讨。
【摘要】教育的主要内涵就是要求从学生的“人生”出发,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在学生的心理上根据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满足,接纳和宽容学生,让每个人都愿意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能与学生坦诚沟通,学会等待,用耐心唤醒孩子,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有成效,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激励;沟通    在接手班级的半年多时间中,我不断地反思、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