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按照监管要求,我行开始实行新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对资本占用的要求提高了,而资本占用系数越低的产品,对资本的占用就越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EVA)就越高。2012年,我行流动资金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7.21%,整个公司机构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7.33%,而保理产品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6.11%,因此,发展国内保理业务意义重大,日趋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中的主力军,也成为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当前国内形势的新局面,发展国内保理业务正当其时。
一、保理业务发展的机遇
(一)新的“四化”建设为保理业务发展提供了极大机遇
根据十八大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最近全国财政会议、国家发改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和文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作为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必定带动和促进保理业务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国家积极推动兼并重组以提升产业集中度,产业横向、纵向一体化将不断增强,相关配套产业链将不断向行业前十大客户聚集,通过充分利用我行供应链融资产品,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重组与形成;企业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发展趋势迅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服务业联动发展,物联网智能化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已成为一种常态和业态,为供应链融资和保理业务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较大,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累计将带动40万亿基础设施投资。建行的发展战略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围绕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产业,将为工程保、池保理等国内保理业务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和统计数据,预计2013年“三农”总投资将达6万亿元。农机设备、汽车下乡、化肥产业等快速发展,为供应链融资和保理业务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二)总行的政策导向对发展保理业务极为有利
2013年,总行在各项政策方面,包括信贷结构调整要点、经济资本计量方案等政策文件中均给予了保理业务的政策支持,一是对核心企业确认回款账户账号的定向保理业务,可采用核心企业评级对应的PD值计算经济资本;二是对仅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链条企业,采用供应链客户评分对应的PD值计算经济资本;三是对于我行能够实际控制物流和资金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比照抵质押风险缓释效果估算LGD,等等。
总行将加大保理业务的资源配置和激励力度。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保理业务的信贷需求;设立专项营销费用促进保理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大保理营销费用的配置力度和对分行的支持力度;还将组织保理业务专题营销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等。
总行的上述政策和措施,将有效促进保理业务的发展。
二、发展保理业务的风险:不良反弹压力加大
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目前我行国内保理业务不良反弹压力加大,特别是隐蔽保理不良贷款的暴露比较突出。截至2012年末,全行国内保理预付款不良率0.67%,其中有7家分行不良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隐蔽保理不良率1.26%,较2011年上升1.11个百分点,远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这给业务发展造成了极大挑战。
不良保理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交易背景虚假或偏离,客户利用伪造、变造的合同、发票、一票多用等方式套取银行信用,导致第一还款来源落空。二是法律性风险:应收账款的转让条款不明确或有限制性条款,应收账款转让在人行征信系统登记内容过于简单。三是操作性风险:即贷后管理不到位,包括未严密监控资金流向,导致一些企业将其作为银票保证金,或转入买方账户用于归还上期保理,或流入房地产、股市等;未能及时掌握卖方销售资金的回笼情况,导致应收账款回笼资金失控,买方提前出具银票支付了货款,未按合同约定将应收账款资金划入保理收款专户,最终只能由卖方将款项转入还款。
三、促进保理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适应经济发展,选择优势行业
虽然新的“四化”建设为保理业务创造了新的机遇,不可否认的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而且这一趋势预计在2013年还将继续,我国宏观经济正处在收缩周期,因此,应将国内保理业务重点行业转向以食品、纺织、医药、家电、文体教育用品等受经济周期影响不明显的一般消费品行业,这些行业具有行业竞争程度高、赊销结算方式普遍、结算周期短、商品标准化程度高、交易模式简单等特点,更适合开展保理业务。
(二)定位目标客户,实现服务功能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要求我行的经营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一方面对金融产品进行调整,将存贷款业务同中间业务结合起来,考虑综合收益,使金融产品更能突出其金融服务功能如销售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等多种服务功能而不是简单的融资功能,否则,该业务将会与一般对公贷款一样面临着利差收窄、利润率下降的挑战;另一方面要对客户结构进行调整,将重点发展中小客户甚至小微客户作为我行发展战略。保理业务可以通过受让应收账款作为风险缓释而弱化对企业的其他抵押担保要求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业务服务主体是中小企业。在经济下行阶段,正是保理业务其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产品特点、增强银行和客户的粘合度、拉动企业存款沉淀等优势的时候。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产品创新一直是银行发展的驱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核心企业在解决自身资金需求的同时,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只有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能达到自己运作的平衡,整个供应链管理才能实现自己运用的最优化,因此,符合这一特点的定向保理将在今后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定向保理,可以批量营销上游供应商客户,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低、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核心企业资质较好,付款相对有保证,双方操作规范、交易过程透明,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大大降低了授信风险。
2012年10月30日,总行对《中国建设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内容之一是扩大基础商务合同范围,可基于买卖合同、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政府军队采购合同等办理保理业务;同时丰富了业务品种,满足优质客户对池保理、融资租赁保理及中长期保理的特殊业务需求,为拓展客户群体、提升产品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另外,今后保理业务的发展将会围绕电子化创新展开。企业的财务管理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已实现了无纸化,相应地,对银行金融产品的电子化程度要求会更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保理业务电子化发展趋势的催化剂,而保理电子化产品创新将直接提升银行保理业务的服务水平。也就是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将直接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
(四)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提升协同防范风险水平;进一步明确贸易真实性的审查要求,提高隐蔽保理办理条件和管理要求,鼓励办理公开保理;加强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资金监控,通过联动保理活期账户与内部账户的资金划转,有效控制间接还款;细化各子产品的业务办理流程及风险防控具体措施,加强对隐蔽保理、服务保理、池保理、租赁保理等特殊业务的操作指导。
一、保理业务发展的机遇
(一)新的“四化”建设为保理业务发展提供了极大机遇
根据十八大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最近全国财政会议、国家发改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和文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作为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必定带动和促进保理业务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国家积极推动兼并重组以提升产业集中度,产业横向、纵向一体化将不断增强,相关配套产业链将不断向行业前十大客户聚集,通过充分利用我行供应链融资产品,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重组与形成;企业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发展趋势迅猛,物流业与制造、商贸服务业联动发展,物联网智能化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已成为一种常态和业态,为供应链融资和保理业务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未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较大,将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累计将带动40万亿基础设施投资。建行的发展战略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围绕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产业,将为工程保、池保理等国内保理业务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和统计数据,预计2013年“三农”总投资将达6万亿元。农机设备、汽车下乡、化肥产业等快速发展,为供应链融资和保理业务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二)总行的政策导向对发展保理业务极为有利
2013年,总行在各项政策方面,包括信贷结构调整要点、经济资本计量方案等政策文件中均给予了保理业务的政策支持,一是对核心企业确认回款账户账号的定向保理业务,可采用核心企业评级对应的PD值计算经济资本;二是对仅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链条企业,采用供应链客户评分对应的PD值计算经济资本;三是对于我行能够实际控制物流和资金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比照抵质押风险缓释效果估算LGD,等等。
总行将加大保理业务的资源配置和激励力度。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保理业务的信贷需求;设立专项营销费用促进保理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大保理营销费用的配置力度和对分行的支持力度;还将组织保理业务专题营销活动,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等。
总行的上述政策和措施,将有效促进保理业务的发展。
二、发展保理业务的风险:不良反弹压力加大
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目前我行国内保理业务不良反弹压力加大,特别是隐蔽保理不良贷款的暴露比较突出。截至2012年末,全行国内保理预付款不良率0.67%,其中有7家分行不良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隐蔽保理不良率1.26%,较2011年上升1.11个百分点,远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这给业务发展造成了极大挑战。
不良保理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交易背景虚假或偏离,客户利用伪造、变造的合同、发票、一票多用等方式套取银行信用,导致第一还款来源落空。二是法律性风险:应收账款的转让条款不明确或有限制性条款,应收账款转让在人行征信系统登记内容过于简单。三是操作性风险:即贷后管理不到位,包括未严密监控资金流向,导致一些企业将其作为银票保证金,或转入买方账户用于归还上期保理,或流入房地产、股市等;未能及时掌握卖方销售资金的回笼情况,导致应收账款回笼资金失控,买方提前出具银票支付了货款,未按合同约定将应收账款资金划入保理收款专户,最终只能由卖方将款项转入还款。
三、促进保理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适应经济发展,选择优势行业
虽然新的“四化”建设为保理业务创造了新的机遇,不可否认的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而且这一趋势预计在2013年还将继续,我国宏观经济正处在收缩周期,因此,应将国内保理业务重点行业转向以食品、纺织、医药、家电、文体教育用品等受经济周期影响不明显的一般消费品行业,这些行业具有行业竞争程度高、赊销结算方式普遍、结算周期短、商品标准化程度高、交易模式简单等特点,更适合开展保理业务。
(二)定位目标客户,实现服务功能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要求我行的经营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一方面对金融产品进行调整,将存贷款业务同中间业务结合起来,考虑综合收益,使金融产品更能突出其金融服务功能如销售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等多种服务功能而不是简单的融资功能,否则,该业务将会与一般对公贷款一样面临着利差收窄、利润率下降的挑战;另一方面要对客户结构进行调整,将重点发展中小客户甚至小微客户作为我行发展战略。保理业务可以通过受让应收账款作为风险缓释而弱化对企业的其他抵押担保要求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业务服务主体是中小企业。在经济下行阶段,正是保理业务其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产品特点、增强银行和客户的粘合度、拉动企业存款沉淀等优势的时候。
(三)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产品创新一直是银行发展的驱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核心企业在解决自身资金需求的同时,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只有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能达到自己运作的平衡,整个供应链管理才能实现自己运用的最优化,因此,符合这一特点的定向保理将在今后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定向保理,可以批量营销上游供应商客户,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低、难以获得银行融资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核心企业资质较好,付款相对有保证,双方操作规范、交易过程透明,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大大降低了授信风险。
2012年10月30日,总行对《中国建设银行国内保理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内容之一是扩大基础商务合同范围,可基于买卖合同、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政府军队采购合同等办理保理业务;同时丰富了业务品种,满足优质客户对池保理、融资租赁保理及中长期保理的特殊业务需求,为拓展客户群体、提升产品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另外,今后保理业务的发展将会围绕电子化创新展开。企业的财务管理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已实现了无纸化,相应地,对银行金融产品的电子化程度要求会更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保理业务电子化发展趋势的催化剂,而保理电子化产品创新将直接提升银行保理业务的服务水平。也就是说,未来银行的竞争将直接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
(四)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要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提升协同防范风险水平;进一步明确贸易真实性的审查要求,提高隐蔽保理办理条件和管理要求,鼓励办理公开保理;加强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资金监控,通过联动保理活期账户与内部账户的资金划转,有效控制间接还款;细化各子产品的业务办理流程及风险防控具体措施,加强对隐蔽保理、服务保理、池保理、租赁保理等特殊业务的操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