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合作学习;实效性;组建;合作目标;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63—01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表面上看,这些合作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实际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随意地分配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目标不明确等等。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灵活组建合作小组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如果教师灵活地组建合作小组,就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合作小组分静态合作小组和动态合作小组两种。静态合作小组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与学习地点相对固定,有同桌组成的学习组,也有以座位的前后两排共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准社会团体”。这种小组合作形式便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它被教师接受并广泛使用。动态合作小组特点是构成小组的成员不固定,是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由学生按照自主选择的相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自由、临时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是一种临时性的“志同道合”的关系。动态小组学习方式比静态小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空、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具有开放性,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课文篇幅较长,而段落内容在结构、手法等方面基本相同的文章的教学。为了让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人人有事可做,小组里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见下表。
二、明确提出合作目标
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教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课堂上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帮助作用,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十分盲目,并呈现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对过去只重基础训练的唯理性化的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矫正,但教师不能矫枉过正。没有打下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不会有更高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地设计读书方法训练目标与合作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等。
如教学《葡萄沟》一文,学生分组学习第一、二、三段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自主学习目标:(1)“我能读”。即放声朗读课文(可自由朗读也可小组齐读——进行自主读准确、读通顺的训练);(2)“我能帮”。即在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同伴帮一帮(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寻求同学与老师的帮助——提高提出问题与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我会读”。即在段落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有感情地读给同伴听一听(会找好句子,会作记号,会有感情地朗读,能在读中对部分内容有所感悟)。
三、科学评价合作效果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和合作技巧等方面,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力求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进一步将语文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如根据小组的表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等,为学生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63—01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表面上看,这些合作学习方式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实际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随意地分配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目标不明确等等。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灵活组建合作小组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如果教师灵活地组建合作小组,就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合作小组分静态合作小组和动态合作小组两种。静态合作小组的特点是小组成员与学习地点相对固定,有同桌组成的学习组,也有以座位的前后两排共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准社会团体”。这种小组合作形式便于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最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它被教师接受并广泛使用。动态合作小组特点是构成小组的成员不固定,是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由学生按照自主选择的相同类型的学习内容自由、临时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是一种临时性的“志同道合”的关系。动态小组学习方式比静态小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空、学习内容等方面更具有开放性,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课文篇幅较长,而段落内容在结构、手法等方面基本相同的文章的教学。为了让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人人有事可做,小组里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见下表。
二、明确提出合作目标
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时,教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课堂上如果忽视教师的引导、组织与帮助作用,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十分盲目,并呈现散漫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对过去只重基础训练的唯理性化的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矫正,但教师不能矫枉过正。没有打下坚实的听、说、读、写的基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不会有更高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地设计读书方法训练目标与合作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等。
如教学《葡萄沟》一文,学生分组学习第一、二、三段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出这样的自主学习目标:(1)“我能读”。即放声朗读课文(可自由朗读也可小组齐读——进行自主读准确、读通顺的训练);(2)“我能帮”。即在小组里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同伴帮一帮(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寻求同学与老师的帮助——提高提出问题与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我会读”。即在段落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有感情地读给同伴听一听(会找好句子,会作记号,会有感情地朗读,能在读中对部分内容有所感悟)。
三、科学评价合作效果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和合作技巧等方面,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力求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教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进一步将语文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如根据小组的表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等,为学生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