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旨在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建议
伴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如何给文化基础课定位、如何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如何推进文化基础课改革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技工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文化基础课教学难度大
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目前不如普教类学校,来技校上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为以后就业做准备,对文化基础课没有兴趣或听不懂、学不会,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化基础课没有信心,更缺乏热情。因此,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很大困难。
(二)文化基础课素质教育作用难发挥
因学制安排和企业实习等多方面原因,多数技工院校内部仍然存在着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当然,专业技能培养是技工教育的生命线,但是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得学生的“特定能力”与“核心能力”之间权重失衡。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实践表明,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文化基础课会致使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和发展受到影响,培养出来的人才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较低,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核心技能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欠缺。此外,如果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影响甚至限制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提高思想素质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没有经受文化氛围熏陶的人,是很难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的。技工类院校的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很幼稚,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转变学生关于学习和知识的看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文化基础课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在技工学校教育中,专业课教学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及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到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对教師而言是教得无奈,对学生而言是学得轻松,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致使文化基础课的地位无足轻重。
二、技工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建议
(一)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关系
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成才、发展的重要基础, “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技工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文化基础课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不搞一刀切,可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的着眼点是解决基础差异大和学生同步发展的矛盾,减轻各方面的压力,不断树立学习和教学的信心,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就业做好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准备。同时,在分层教学中,大胆地引入自主选择的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层次,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选择既趣味浓厚、知识性强、容易接受,又能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要有耐心、细心、热心、恒心、爱心。要深刻认识到技工学校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要看到技工院校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要树立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履行好我们的教育职责。
第二,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文化课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上多运用互动式和启发式等全员参与的形式;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落实主体性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才能有目的地不断钻研教法和学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要拓展多种渠道,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依据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通过电影、事迹报告、专业讲座、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仅有技术不算人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基础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和对技校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督促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深入开发文化基础课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决定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以及获得学位的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
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等之间比例必须适当,文化必修课注重基础素质,专业主干课突出重点,处理好基础宽与专业精的关系;任选课兼顾学生的多元需求,如人文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技能强化或多证书课程、工具类课程、文化补习或加深课程、兴趣与特长课程等。积极开发针对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尊重学习者的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避免简单化地组织和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而应探索与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相适应的考试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获得相应的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建议
伴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如何给文化基础课定位、如何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如何推进文化基础课改革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技工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文化基础课教学难度大
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目前不如普教类学校,来技校上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为以后就业做准备,对文化基础课没有兴趣或听不懂、学不会,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化基础课没有信心,更缺乏热情。因此,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很大困难。
(二)文化基础课素质教育作用难发挥
因学制安排和企业实习等多方面原因,多数技工院校内部仍然存在着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当然,专业技能培养是技工教育的生命线,但是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得学生的“特定能力”与“核心能力”之间权重失衡。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实践表明,只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文化基础课会致使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和发展受到影响,培养出来的人才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较低,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核心技能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欠缺。此外,如果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影响甚至限制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提高思想素质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没有经受文化氛围熏陶的人,是很难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的。技工类院校的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很幼稚,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转变学生关于学习和知识的看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文化基础课缺乏科学评价体系
在技工学校教育中,专业课教学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及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到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对教師而言是教得无奈,对学生而言是学得轻松,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致使文化基础课的地位无足轻重。
二、技工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建议
(一)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关系
文化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成才、发展的重要基础, “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技工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文化基础课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不搞一刀切,可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的着眼点是解决基础差异大和学生同步发展的矛盾,减轻各方面的压力,不断树立学习和教学的信心,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就业做好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准备。同时,在分层教学中,大胆地引入自主选择的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层次,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选择既趣味浓厚、知识性强、容易接受,又能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要有耐心、细心、热心、恒心、爱心。要深刻认识到技工学校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要看到技工院校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要树立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履行好我们的教育职责。
第二,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文化课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上多运用互动式和启发式等全员参与的形式;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落实主体性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才能有目的地不断钻研教法和学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要拓展多种渠道,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依据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通过电影、事迹报告、专业讲座、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仅有技术不算人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基础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和对技校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督促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深入开发文化基础课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决定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作为毕业以及获得学位的标准,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
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等之间比例必须适当,文化必修课注重基础素质,专业主干课突出重点,处理好基础宽与专业精的关系;任选课兼顾学生的多元需求,如人文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技能强化或多证书课程、工具类课程、文化补习或加深课程、兴趣与特长课程等。积极开发针对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尊重学习者的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避免简单化地组织和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而应探索与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相适应的考试模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获得相应的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