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倾城之恋》中成就白流苏婚姻的不是作品结尾处所写的是因为香港这座城的倾覆,而是一种无奈,是白流苏甚至张爱玲自己的无奈。这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这是由白流苏的地位所决定的,包括她在家庭、爱情、社会中的地位。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白流苏的地位进而得出她所成的婚姻其实也还是渺茫的,充满泪水与不快乐。
关键词:无奈;地位;家庭;爱情;社会
大家都知道张爱玲的名作《倾城之恋》的结尾处写到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一场战争使一座城市倾覆了,文中的白流苏随后得到了范柳原的结婚启事,实现了她一直以来希望的名分。我们仔细想想,到底这是不是命运的安排?一座城的倾覆成就了一个女人的婚姻,可能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作者无奈的安排。在当时那种社会,一个女人渴望的最基本的幸福都得不到保障。作者其实也写出了这一点:“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从这些也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怀疑。白流苏即便是得到了这个名分,日后也不会幸福,虽然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但幸福永远是跟她无缘的。
这种无缘是由她的地位决定的,下面我将从白流苏在家庭、爱情、社会中的地位这三点进行分析。“她和范柳原的婚姻,只是名义上的,这婚姻缺乏爱情。《倾城之恋》,将恋情倒出后,城是空城。这是作品中的另一个城,婚姻家庭的“围城”,无爱之空城。香港之城的沦陷是暂时的战争,毕竟不是生活中的常态。” 他们日后的日子注定充满泪水与不快乐。
1 家庭地位
作品一开头便告诉我们一个讯息,即此时的白流苏已经离婚几年在娘家待着。纵观整个家庭,主要成员有白老太太、三爷、四爷、三奶奶、四奶奶,还有其他的小姐、女儿们等等。白老太太是白流苏的亲生母亲,但她也是一个传统的母亲,当自己这个离了婚的少妇向母亲求救的时候,她的态度也只能是不冷不热:“流苏听他母亲这话风,一位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 “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可以说,在此,一个女子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自己亲生母亲的帮助。四爷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他的母亲说“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账上的钱” ,他的妻子说“你四哥不成材” ,而他自己也知道“这时候,四爷一个人躲在那里拉胡琴,却是因为他自己知道楼下的家庭会议中没有他置喙的余地。” 因为他的无能造成了他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即便在当时的社会,他还不如四奶奶、三奶奶等有发言权。流苏也向四爷求救过,“四哥你瞧,你瞧——你——你倒是评评理看!” 可四哥的回答只能让“流苏赌气撒开了手,一径进里屋去了。” 三爷、三奶奶、四奶奶在对待流苏的事情上是一个调子,得知流苏离了婚的那位死去的消息,都巴不得她去奔丧守寡,好丢了这个包袱。流苏当年回来时带回家的钱财也已经被他们搜刮完了,现在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刺,就想着借机除去。
流苏自己也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主要的亲人都不可能帮她。“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一样是两个女儿,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冷冷清清,相形之下,委实使人难堪。” 所以,当徐太太再次来到白公馆邀请流苏跟她一起去香港时,流苏也猜到可能是范柳原的阴谋,但“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家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气。”家庭给予的居然是气,可见悲惨。
2 爱情地位
白流苏因为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而回到自己娘家生活,而正如前文所说她在这个家庭里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选择婚姻。“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 这次的范柳原其实原本与流苏没有关系,可是命运却让这个“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的富家公子看上了离了婚的少妇白流苏。而“对于流苏来说,生存第一,爱情还只是一个奢侈品。如果不先遇见柳原,流苏也会考虑嫁给别人的。” 流苏选择范柳原的唯一目的就是图他的钱,为了生存。于是,她和他展开了一场勾心斗角的情场游戏。但流苏在这场爱情游戏中还是处于劣势,不论何时。从开始就猜到是范柳原的阴谋让徐太太说服她去香港,而她还是赌上自己的前途去了这座新城。
进了浅水湾饭店,“流苏见是范柳原,虽然早就料到这一着,一颗心依旧不免跳得厉害。” 这里,虽然什么都在预料之中,但流苏没有作出其他行为,而就是一步步得这么做了。这能说明什么呢?即便多聪明的一个女子,但此时,她还是无奈的。为了生存,她只能这样。在爱情中低下的地位,她没有办法改变,哪怕委屈自己,得到一个名义上的婚姻,她也愿意。而流苏到了香港之后发现,虽然柳原是爱她的,但她只可能作他的情妇,这不是流苏要的,她要的是婚姻,做范柳原的妻子。所以,她不能迁就他。流苏一个决定便回了上海,流苏想着“既然他没有得到她,或许他有一天还会回到她这里来,带了较优的议和条件。” 然而,当十一月底范柳原从香港发来电报要求白流苏回去的时候,她无奈了:“她突然失去了自制力,她发现她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禁不起老!于是第二次离开了家上香港来。这一趟,她早失去了上一次的愉快的冒险的感觉,她失败了。” 白流苏做了范柳原的情妇。从开始到现在,一切都还是顺着范柳原的计划进行的,虽然其中有波折,流苏虽然有争取,但终究徒劳。再说后来的战争,香港倾覆,两个人最终结婚,而又回到上海。可是真的有幸福吗?相比起流苏之前的丈夫,现在的范柳原不过是比他更有钱、比他在国外呆过,比他在别人面前更绅士一点而已,本质上看来,流苏的婚姻还是不安的。或许那一刹那的彻底地谅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的活个十年八年,但也不会是永远。结果还是惨淡。
3 社会地位
当时的白流苏,不过一个和丈夫离了婚的少妇,二十八岁,在娘家待着也毫无地位。碰到徐太太要给她介绍对象,大家都当成了笑话,没人理睬。这不仅是她在家庭中地位低下,这里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她们的评价。她们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没有正常意义上女人的权利的,她们的命运取决于她的男人。而当她失去了男人,她自然也就走投无路了,无奈的,哪怕只是一个名分,一个虚无的称号,她们也渴望得到,心甘情愿。作品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便是徐太太。貌似她在为了流苏的事情奔波,先是找了一个姜先生,而得知范柳原看上流苏的事情后便极力地为二人撮合。实际上,原因只有一个。即她的丈夫跟范柳原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能得罪了范柳原,弄得自己生意不好做。流苏也知道“牺牲一个不相干的孤苦的亲戚来巴结他,也是可能的事。” 所以后来的危急时刻,他们自顾自搬到安全地带去了。再说后来四奶奶决定跟四爷进行离婚,众人都说是流苏的错。流苏离了婚后又得到这样的成就,在他们眼中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不赞成四奶奶的决定。可见,社会对于流苏所谓的成就都不承认,她又怎么可能幸福呢?胡琴还是咿咿哑哑的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当时的社会,不问也罢!
总之,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白流苏的地位都是低下的,令人同情。作者在最后让她得到了那个名分,只能是一种怜悯,无奈的叹息。
关键词:无奈;地位;家庭;爱情;社会
大家都知道张爱玲的名作《倾城之恋》的结尾处写到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一场战争使一座城市倾覆了,文中的白流苏随后得到了范柳原的结婚启事,实现了她一直以来希望的名分。我们仔细想想,到底这是不是命运的安排?一座城的倾覆成就了一个女人的婚姻,可能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或者说是作者无奈的安排。在当时那种社会,一个女人渴望的最基本的幸福都得不到保障。作者其实也写出了这一点:“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从这些也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怀疑。白流苏即便是得到了这个名分,日后也不会幸福,虽然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但幸福永远是跟她无缘的。
这种无缘是由她的地位决定的,下面我将从白流苏在家庭、爱情、社会中的地位这三点进行分析。“她和范柳原的婚姻,只是名义上的,这婚姻缺乏爱情。《倾城之恋》,将恋情倒出后,城是空城。这是作品中的另一个城,婚姻家庭的“围城”,无爱之空城。香港之城的沦陷是暂时的战争,毕竟不是生活中的常态。” 他们日后的日子注定充满泪水与不快乐。
1 家庭地位
作品一开头便告诉我们一个讯息,即此时的白流苏已经离婚几年在娘家待着。纵观整个家庭,主要成员有白老太太、三爷、四爷、三奶奶、四奶奶,还有其他的小姐、女儿们等等。白老太太是白流苏的亲生母亲,但她也是一个传统的母亲,当自己这个离了婚的少妇向母亲求救的时候,她的态度也只能是不冷不热:“流苏听他母亲这话风,一位的避重就轻,自己觉得没意思,只得一言不发。” “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可以说,在此,一个女子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自己亲生母亲的帮助。四爷是一个特殊的角色,他的母亲说“你四哥不争气,狂嫖滥赌,玩出一身病来不算,不该挪了公账上的钱” ,他的妻子说“你四哥不成材” ,而他自己也知道“这时候,四爷一个人躲在那里拉胡琴,却是因为他自己知道楼下的家庭会议中没有他置喙的余地。” 因为他的无能造成了他在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即便在当时的社会,他还不如四奶奶、三奶奶等有发言权。流苏也向四爷求救过,“四哥你瞧,你瞧——你——你倒是评评理看!” 可四哥的回答只能让“流苏赌气撒开了手,一径进里屋去了。” 三爷、三奶奶、四奶奶在对待流苏的事情上是一个调子,得知流苏离了婚的那位死去的消息,都巴不得她去奔丧守寡,好丢了这个包袱。流苏当年回来时带回家的钱财也已经被他们搜刮完了,现在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刺,就想着借机除去。
流苏自己也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主要的亲人都不可能帮她。“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一样是两个女儿,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冷冷清清,相形之下,委实使人难堪。” 所以,当徐太太再次来到白公馆邀请流苏跟她一起去香港时,流苏也猜到可能是范柳原的阴谋,但“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家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气。”家庭给予的居然是气,可见悲惨。
2 爱情地位
白流苏因为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而回到自己娘家生活,而正如前文所说她在这个家庭里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选择婚姻。“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 这次的范柳原其实原本与流苏没有关系,可是命运却让这个“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的富家公子看上了离了婚的少妇白流苏。而“对于流苏来说,生存第一,爱情还只是一个奢侈品。如果不先遇见柳原,流苏也会考虑嫁给别人的。” 流苏选择范柳原的唯一目的就是图他的钱,为了生存。于是,她和他展开了一场勾心斗角的情场游戏。但流苏在这场爱情游戏中还是处于劣势,不论何时。从开始就猜到是范柳原的阴谋让徐太太说服她去香港,而她还是赌上自己的前途去了这座新城。
进了浅水湾饭店,“流苏见是范柳原,虽然早就料到这一着,一颗心依旧不免跳得厉害。” 这里,虽然什么都在预料之中,但流苏没有作出其他行为,而就是一步步得这么做了。这能说明什么呢?即便多聪明的一个女子,但此时,她还是无奈的。为了生存,她只能这样。在爱情中低下的地位,她没有办法改变,哪怕委屈自己,得到一个名义上的婚姻,她也愿意。而流苏到了香港之后发现,虽然柳原是爱她的,但她只可能作他的情妇,这不是流苏要的,她要的是婚姻,做范柳原的妻子。所以,她不能迁就他。流苏一个决定便回了上海,流苏想着“既然他没有得到她,或许他有一天还会回到她这里来,带了较优的议和条件。” 然而,当十一月底范柳原从香港发来电报要求白流苏回去的时候,她无奈了:“她突然失去了自制力,她发现她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禁不起老!于是第二次离开了家上香港来。这一趟,她早失去了上一次的愉快的冒险的感觉,她失败了。” 白流苏做了范柳原的情妇。从开始到现在,一切都还是顺着范柳原的计划进行的,虽然其中有波折,流苏虽然有争取,但终究徒劳。再说后来的战争,香港倾覆,两个人最终结婚,而又回到上海。可是真的有幸福吗?相比起流苏之前的丈夫,现在的范柳原不过是比他更有钱、比他在国外呆过,比他在别人面前更绅士一点而已,本质上看来,流苏的婚姻还是不安的。或许那一刹那的彻底地谅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的活个十年八年,但也不会是永远。结果还是惨淡。
3 社会地位
当时的白流苏,不过一个和丈夫离了婚的少妇,二十八岁,在娘家待着也毫无地位。碰到徐太太要给她介绍对象,大家都当成了笑话,没人理睬。这不仅是她在家庭中地位低下,这里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她们的评价。她们在当时的社会中是没有正常意义上女人的权利的,她们的命运取决于她的男人。而当她失去了男人,她自然也就走投无路了,无奈的,哪怕只是一个名分,一个虚无的称号,她们也渴望得到,心甘情愿。作品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便是徐太太。貌似她在为了流苏的事情奔波,先是找了一个姜先生,而得知范柳原看上流苏的事情后便极力地为二人撮合。实际上,原因只有一个。即她的丈夫跟范柳原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能得罪了范柳原,弄得自己生意不好做。流苏也知道“牺牲一个不相干的孤苦的亲戚来巴结他,也是可能的事。” 所以后来的危急时刻,他们自顾自搬到安全地带去了。再说后来四奶奶决定跟四爷进行离婚,众人都说是流苏的错。流苏离了婚后又得到这样的成就,在他们眼中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不赞成四奶奶的决定。可见,社会对于流苏所谓的成就都不承认,她又怎么可能幸福呢?胡琴还是咿咿哑哑的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当时的社会,不问也罢!
总之,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白流苏的地位都是低下的,令人同情。作者在最后让她得到了那个名分,只能是一种怜悯,无奈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