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下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标。该文在思想政治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等方面对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研究,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巩固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就业及回应学生正常诉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 价值观 政治观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c)-0147-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 Taking 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any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is determined. This paper makes a sampl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n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iew, values and career selection view.The paper not only puts forward and improves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but also consolidates and expands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iming to strengthen employment and respond tothe normal demands of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alues; Political view;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大學生思想政治状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表现,能够直接反映立德树人的效果,该文对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以期把握农林高校中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方法。
1 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为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称学院)在校本科生,共1 710人,男女生比例为85∶15,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5个工科专业。调查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座谈访谈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价值观、择业观等进行测量[1]。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56份,2019级占33.5%,2018级占25.3%,2017级占29.6%,2016级占11.6%;机械类专业(含农机)占57%,电气专业占22.3%,车辆专业占12.5%,电科专业占8.2%。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在主流上呈现良好态势,绝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明确,价值取向积极向上,求知欲高,自我管理能力强,对个人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待提升。
2.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
(1)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调查表明,信仰共产主义的同学占65.2%,29.9%的同学不明确自己的信仰;59.8%的同学认同“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也有24.3%的同学认为科学的信仰和理性是一回事,8.8%的同学认为信仰是非理性的,7.1%的同学只信仰自己,这说明在这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观重要体现的指标上,大部分学生具备明确信仰,主流信仰是正向的,但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信仰功利化、虚无化和世俗化的倾向,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正确信仰的引导教育。 (2)大学生的入党。调查显示,有81.7%的同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5.8%的同学不想加入,另外有12.5%的同学持无谓态度,总体要求入党的比例略低于实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说明部分同学递交申请书只是随大流,在思想上并没有充足的准备。结合在座谈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学生入党动机受社会、家庭、大学思政教育体系、同辈群体及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基于共产主义信念的信仰型入党动机比例在不断降低,奉献型的入党动机占主流想法,实用功利型和趋同从众型也有一定的市场。
(3)对大学生党员评价。47.9%认为绝大多数合格,40.8%认为大多数合格,说明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上、行为上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是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持否定想法的比例只占11.3%。
2.2 大学生的价值观
(1)在问及“个人的主要价值”时,74.7%的同学选择“对社会的贡献大小”,19.5%的同学选择“生活是否舒适、安康”,5.8%选择财富和权力的大小。
(2)在问及“自己是哪类大学生”时,有63.7%的同学认为自己“积极为理想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但也有32.9%的同学“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该如何努力”,甚至3.4%的同学“无所追求,随遇而安”。
(3)在“当初上大学的首要理由”中,49.1%的同学选择“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好工作,实现个人价值”,29.3%的学生选择“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幸福生活”,18.2%的学生选择“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3.4%的学生选择“获得较高的金钱和社会地位”。
调查结果表明,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学生能较为全面地认识人的价值。但在价值观选择上趋向积极、务实和功利化,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紧迫感、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明显增加,注重学习、讲究效率已成为他们的主要价值取向,大多数大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素质,从而在就业和个人发展上赢得主动权,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择手段,病态竞争[2]。
(4)对于诚信问题,74.4%的同学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但也有14.6%的觉得别人是否诚信与自己无关,只要自己诚信就可以了。对于如何讲诚信,77.5%的同学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究诚信,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但也有约22.5%的同学诚信观堪忧,把诚信和利益挂上钩,或作为交换条件。座谈中,同学们也反映了考试作弊屡禁不绝,手段层出不穷,虽然教育部新规加大处罚力度,还是不少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这些问题相当大的原因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惩罚机制缺乏力度、价值取向不正确等社会环境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投射,表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不坚定,当面对较大的利益诱惑时,学生的实际行为和内心诚信准则就会有所落差,因此,严肃考纪仍然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3 大学生的择业观
(1)在就业意识上,54.3%的同学认为“有,但比较模糊”,35.7%的认为“有”,还有10.0%的同学认为“没有”,高年级的同学明显就业意识较强,虽然绝大部分同学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但对具体的就业岗位、途径,包括能力的要求都不是太清晰,需要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2)对未来就业很有信心的占19.2%,“只要自己努力应该不会太难”的占61.9%,“走一步算一步”占14.9%,没信心的只占4.0%,说明近年来学院以“新工科”为导向,在教学中开展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以市场的需求倒逼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掌握较为扎实。同时学院开展4年不断线的就业创业的课程实践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整体培养质量上符合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专业信心较好。但仍有18.9%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清晰,职业生涯规划模糊,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坚持把解放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中,39.0%的同学“兼顾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24.1%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30.8%的“到经济收入高的地方去”,只有6.1%的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从数据看到,当前学生择业价值观,从“关注社会”逐步转向到“关注个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自我突出。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选择去偏远的地方或基层去奉献自己的才能,工作的地点、待遇及发展前景是他们所关注的。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往往侧重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急功近利的求职心态与追求个人发展的职业价值观念共存[3]。
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做法与对策
3.1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高校学生工作的政治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把抗疫精神融入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的教育[4],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巩固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坚持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从思想政治层面上解答大学生种种困惑和疑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二是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三是发挥好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三下乡、党团日等主题突出的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整体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3 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观念和措施
通过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全程指导、深挖市场,秉持“就业工作没有节假日”的服务理念,从学生就业实际需求出发,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实践水平的能力,把线下现场招聘和线上云招聘方式相结合,通过导师精准推荐岗位,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3.4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回应学生诉求
一是将时事政治或社会关注热点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引导大学生思想认知的良性发展。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各项具体工作,立足于做细、做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学习困难和生活需求,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能回应学生的正常诉求[6]。三是把大学生的考勤管理、考试管理、文明行为管理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进行量化评价,正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钱镇,李策.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思考—— 以上海市7所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2):116-119.
[2] 丁成际.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其建设[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50-53.
[3] 廖海鹏,顾李丹,吴新林.“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体性因素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4-15,32.
[4] 陈晨.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探索,2020(4):63-67.
[5] 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4-97.
[6] 沈壮海,王迎迎.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5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45-50.
①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的农林特色机电类专业人才双育人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9CG0421)。
作者简介:李健英(1972—),男,汉族,福建福安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 价值观 政治观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c)-0147-03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 Taking 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anyi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is determined. This paper makes a sampl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n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iew, values and career selection view.The paper not only puts forward and improves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enhanc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but also consolidates and expands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iming to strengthen employment and respond tothe normal demands of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Values; Political view;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大學生思想政治状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表现,能够直接反映立德树人的效果,该文对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抽样调查,以期把握农林高校中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方法。
1 调查概况
调查对象为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称学院)在校本科生,共1 710人,男女生比例为85∶15,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5个工科专业。调查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座谈访谈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价值观、择业观等进行测量[1]。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56份,2019级占33.5%,2018级占25.3%,2017级占29.6%,2016级占11.6%;机械类专业(含农机)占57%,电气专业占22.3%,车辆专业占12.5%,电科专业占8.2%。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在主流上呈现良好态势,绝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明确,价值取向积极向上,求知欲高,自我管理能力强,对个人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目标,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待提升。
2.1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
(1)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调查表明,信仰共产主义的同学占65.2%,29.9%的同学不明确自己的信仰;59.8%的同学认同“人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也有24.3%的同学认为科学的信仰和理性是一回事,8.8%的同学认为信仰是非理性的,7.1%的同学只信仰自己,这说明在这项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观重要体现的指标上,大部分学生具备明确信仰,主流信仰是正向的,但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信仰功利化、虚无化和世俗化的倾向,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正确信仰的引导教育。 (2)大学生的入党。调查显示,有81.7%的同学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5.8%的同学不想加入,另外有12.5%的同学持无谓态度,总体要求入党的比例略低于实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说明部分同学递交申请书只是随大流,在思想上并没有充足的准备。结合在座谈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学生入党动机受社会、家庭、大学思政教育体系、同辈群体及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基于共产主义信念的信仰型入党动机比例在不断降低,奉献型的入党动机占主流想法,实用功利型和趋同从众型也有一定的市场。
(3)对大学生党员评价。47.9%认为绝大多数合格,40.8%认为大多数合格,说明大学生党员群体在思想上、行为上能够起到带头作用,是得到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持否定想法的比例只占11.3%。
2.2 大学生的价值观
(1)在问及“个人的主要价值”时,74.7%的同学选择“对社会的贡献大小”,19.5%的同学选择“生活是否舒适、安康”,5.8%选择财富和权力的大小。
(2)在问及“自己是哪类大学生”时,有63.7%的同学认为自己“积极为理想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但也有32.9%的同学“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该如何努力”,甚至3.4%的同学“无所追求,随遇而安”。
(3)在“当初上大学的首要理由”中,49.1%的同学选择“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好工作,实现个人价值”,29.3%的学生选择“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幸福生活”,18.2%的学生选择“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3.4%的学生选择“获得较高的金钱和社会地位”。
调查结果表明,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学生能较为全面地认识人的价值。但在价值观选择上趋向积极、务实和功利化,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紧迫感、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明显增加,注重学习、讲究效率已成为他们的主要价值取向,大多数大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素质,从而在就业和个人发展上赢得主动权,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择手段,病态竞争[2]。
(4)对于诚信问题,74.4%的同学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但也有14.6%的觉得别人是否诚信与自己无关,只要自己诚信就可以了。对于如何讲诚信,77.5%的同学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究诚信,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但也有约22.5%的同学诚信观堪忧,把诚信和利益挂上钩,或作为交换条件。座谈中,同学们也反映了考试作弊屡禁不绝,手段层出不穷,虽然教育部新规加大处罚力度,还是不少人铤而走险,以身试纪。这些问题相当大的原因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惩罚机制缺乏力度、价值取向不正确等社会环境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投射,表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不坚定,当面对较大的利益诱惑时,学生的实际行为和内心诚信准则就会有所落差,因此,严肃考纪仍然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3 大学生的择业观
(1)在就业意识上,54.3%的同学认为“有,但比较模糊”,35.7%的认为“有”,还有10.0%的同学认为“没有”,高年级的同学明显就业意识较强,虽然绝大部分同学意识到就业的重要性,但对具体的就业岗位、途径,包括能力的要求都不是太清晰,需要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2)对未来就业很有信心的占19.2%,“只要自己努力应该不会太难”的占61.9%,“走一步算一步”占14.9%,没信心的只占4.0%,说明近年来学院以“新工科”为导向,在教学中开展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以市场的需求倒逼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掌握较为扎实。同时学院开展4年不断线的就业创业的课程实践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整体培养质量上符合社会的需求,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专业信心较好。但仍有18.9%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清晰,职业生涯规划模糊,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坚持把解放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在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中,39.0%的同学“兼顾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24.1%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30.8%的“到经济收入高的地方去”,只有6.1%的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从数据看到,当前学生择业价值观,从“关注社会”逐步转向到“关注个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自我突出。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选择去偏远的地方或基层去奉献自己的才能,工作的地点、待遇及发展前景是他们所关注的。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往往侧重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急功近利的求职心态与追求个人发展的职业价值观念共存[3]。
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做法与对策
3.1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高校学生工作的政治标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实践教育,把抗疫精神融入爱国情怀、团结作风、奋斗精神和担当品格的教育[4],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巩固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坚持把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从思想政治层面上解答大学生种种困惑和疑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二是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三是发挥好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开展青年志愿服务、三下乡、党团日等主题突出的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整体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3 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观念和措施
通过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全程指导、深挖市场,秉持“就业工作没有节假日”的服务理念,从学生就业实际需求出发,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实践水平的能力,把线下现场招聘和线上云招聘方式相结合,通过导师精准推荐岗位,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3.4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回应学生诉求
一是将时事政治或社会关注热点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引导大学生思想认知的良性发展。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各项具体工作,立足于做细、做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学习困难和生活需求,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能回应学生的正常诉求[6]。三是把大学生的考勤管理、考试管理、文明行为管理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进行量化评价,正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参考文献
[1] 钱镇,李策.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思考—— 以上海市7所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2):116-119.
[2] 丁成际.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其建设[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50-53.
[3] 廖海鹏,顾李丹,吴新林.“95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体性因素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14-15,32.
[4] 陈晨.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探索,2020(4):63-67.
[5] 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4-97.
[6] 沈壮海,王迎迎.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5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45-50.
①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思政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的农林特色机电类专业人才双育人模式探索》(项目编号:2019CG0421)。
作者简介:李健英(1972—),男,汉族,福建福安人,硕士,副研究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