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从多方面分析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化差异,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235-02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关注中国,中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和文化差异,他们在宗教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导致的语用失误,往往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造成交际失败。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可分为“宏观跨文化交际”(macr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微观跨文化交际”(micr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宏观跨文化交际实质上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交际。这既包括了国家与国家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又包括了地区与地区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微观跨文化交际是和宏观跨文化交际相对而言,微观跨文化交际一般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这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曾经说过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准确地用英语交流。
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让其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其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了解文化差异,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便有效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化差异
(一)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
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义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三种情况。而文化意义空缺或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引起误解,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甚至交际失败。例如:龙——dragon,中国人视为吉祥物,有着神奇的力量,成为至尊帝王的象征,象汉语中的“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而在西方人眼里,dragon是一种吐火伤人、兴风作浪、杀人放火的怪物,是“灾难、邪恶、恐怖 的象征。例如数字4在中国人看来因为与“死”同音,所以被视为很不吉祥。许多中国人尽可能地避开这个数字。而在西方许多国家中,“4”并没有这个意义,但是他们却很忌讳数字“13”。很多国家甚至不出现13这个数字,如果13楼会用12A或12B来代替,他们很忌讳13个人同桌吃饭。
(二)观念上的差异
1、隐私方面
中国人比较坦诚直接,隐私观念也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要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地提及自己的事情。在中国文化中一些司空见惯了的问题和谈话内容会被西方人当作室对隐私的侵犯。比如说中国人之间习惯的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相互之间问“吃了吗?去哪啊?”这在西方人眼中看来是侵犯他们的隐私,干涉了他们的私生活。一旦人们想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性地会问对方的职业、年龄、收入等等。而上述的这些全部是西方人的隐私,任何人也无权侵犯。
2、时间观方面
西方人将时间观和金钱观紧密联系在一起,“Time is money”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守时的好习惯。在西方,如果要拜访某人的话必须实现预约,说明拜访的时间、目的和地点,并且通常都会准时准点的到达。而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中国,人们可以事先不打招呼就突然去拜访某位朋友,会不考虑别人的时间安排而漫无边际地聊天,并且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拒绝别人的邀请,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巩固朋友关系的手段之一。
(三)语言方面的差异
1、客套语方面
中国人崇尚谦虚,“谦虚就是美德”,贬己尊人是最富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当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通常都会谦虚的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或者“我做的还不够。”而西方人通常会大大方方地对赞扬表示接受并说:“Thank you。”
2、称谓语方面
称谓语是用来称呼自己和别人的词语。中国的称谓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重名分,讲人伦”的伦理观念的影响,在称谓上十分复杂。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 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而西方社会在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它的称呼系统要比汉语的称呼系统简单得多,一般对人称呼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Mrs.,Ms.,Miss就可以了。
五、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文化素质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实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此外,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此外,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知识,并坚持给自己充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体验异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体现在准确,得体,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上。我们学好英语最大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缺乏一种英语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所学内容创设各种语言环境,通 过 role play,group discuss, pair work,simulation seminar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各种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互问候、打电话、送生日礼物等活动。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等直观手段, 给学生提供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以增强课堂的教学趣味性,通过创设真实、半真实的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适时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跨文化教学,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外语文化素质与品位。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开展有外籍教师参加的英语角、举办英语晚会等都是课堂教学的拓展。经常组织学生与外籍教师一道外出郊游,经常举办学生与外籍教师联谊舞会等。还可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外宾宾馆、车站机场、为外宾义务服务、导游、导购。邀请中外“英语通 ”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学唱英语歌曲、观看体现西方文化、历史、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的影视和录像,使他们对西方文化及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耳濡目染, 从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更加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开设系统的文化知识选修课
结合专业特点,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系统的跨文化知识选修课,如:英美文化入门、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学、语言与文化等,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六、结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教育。而外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语言本身,更要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存在的文化背景及差异,以此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王秋霞.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社,1999.
[5]徐冰.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J].英语教学,2009.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235-02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关注中国,中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和文化差异,他们在宗教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导致的语用失误,往往会引起别人的误解,甚至造成交际失败。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可分为“宏观跨文化交际”(macr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微观跨文化交际”(micro-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宏观跨文化交际实质上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交际。这既包括了国家与国家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又包括了地区与地区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微观跨文化交际是和宏观跨文化交际相对而言,微观跨文化交际一般在一个国家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三、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这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基曾经说过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如、准确地用英语交流。
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让其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其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了解文化差异,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便有效自如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文化差异
(一)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
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义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三种情况。而文化意义空缺或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引起误解,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甚至交际失败。例如:龙——dragon,中国人视为吉祥物,有着神奇的力量,成为至尊帝王的象征,象汉语中的“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而在西方人眼里,dragon是一种吐火伤人、兴风作浪、杀人放火的怪物,是“灾难、邪恶、恐怖 的象征。例如数字4在中国人看来因为与“死”同音,所以被视为很不吉祥。许多中国人尽可能地避开这个数字。而在西方许多国家中,“4”并没有这个意义,但是他们却很忌讳数字“13”。很多国家甚至不出现13这个数字,如果13楼会用12A或12B来代替,他们很忌讳13个人同桌吃饭。
(二)观念上的差异
1、隐私方面
中国人比较坦诚直接,隐私观念也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要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地提及自己的事情。在中国文化中一些司空见惯了的问题和谈话内容会被西方人当作室对隐私的侵犯。比如说中国人之间习惯的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相互之间问“吃了吗?去哪啊?”这在西方人眼中看来是侵犯他们的隐私,干涉了他们的私生活。一旦人们想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性地会问对方的职业、年龄、收入等等。而上述的这些全部是西方人的隐私,任何人也无权侵犯。
2、时间观方面
西方人将时间观和金钱观紧密联系在一起,“Time is money”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守时的好习惯。在西方,如果要拜访某人的话必须实现预约,说明拜访的时间、目的和地点,并且通常都会准时准点的到达。而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中国,人们可以事先不打招呼就突然去拜访某位朋友,会不考虑别人的时间安排而漫无边际地聊天,并且在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拒绝别人的邀请,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巩固朋友关系的手段之一。
(三)语言方面的差异
1、客套语方面
中国人崇尚谦虚,“谦虚就是美德”,贬己尊人是最富中国特色的礼貌现象。当听到别人赞扬时,中国人通常都会谦虚的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或者“我做的还不够。”而西方人通常会大大方方地对赞扬表示接受并说:“Thank you。”
2、称谓语方面
称谓语是用来称呼自己和别人的词语。中国的称谓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重名分,讲人伦”的伦理观念的影响,在称谓上十分复杂。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 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而西方社会在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它的称呼系统要比汉语的称呼系统简单得多,一般对人称呼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Mrs.,Ms.,Miss就可以了。
五、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文化素质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实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此外,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此外,教师更要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知识,并坚持给自己充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体验异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体现在准确,得体,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行为上。我们学好英语最大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缺乏一种英语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所学内容创设各种语言环境,通 过 role play,group discuss, pair work,simulation seminar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各种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互问候、打电话、送生日礼物等活动。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等直观手段, 给学生提供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以增强课堂的教学趣味性,通过创设真实、半真实的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适时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跨文化教学,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跨文化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外语文化素质与品位。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
开展有外籍教师参加的英语角、举办英语晚会等都是课堂教学的拓展。经常组织学生与外籍教师一道外出郊游,经常举办学生与外籍教师联谊舞会等。还可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外宾宾馆、车站机场、为外宾义务服务、导游、导购。邀请中外“英语通 ”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学唱英语歌曲、观看体现西方文化、历史、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的影视和录像,使他们对西方文化及文化知识的实际应用耳濡目染, 从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更加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开设系统的文化知识选修课
结合专业特点,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系统的跨文化知识选修课,如:英美文化入门、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学、语言与文化等,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六、结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教育。而外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语言本身,更要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所存在的文化背景及差异,以此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王秋霞.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社,1999.
[5]徐冰.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J].英语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