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游的资源,下游开发需要用的能源,正是铝产业链上最关键的因素。对这两大资源的掌控力,将决定企业未来在市场上话语权的大小。
原料供应瓶颈、冶炼成本过高、产能过剩……这些问题成为全球铝冶炼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对那些铝土矿自给率不足的公司来说,上游被资源企业掐住喉咙,下游因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在金融危机期间,有超过七成的铝生产企业出现了亏损。
对于上游的资源企业来说,虽然拥有了整个产业链上的更多话语权,但因为征收资源税等风险,以及实现最大价值化的冲动,同样有着延伸其产业链的内在需求。
挪威铝业巨头海德鲁公司(NorskHydro ASA)与全球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 V R D)的互相参股,是上下游铝企业结盟的典型案例。今年5月2日,双方达成协议,海德鲁将以49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后者旗下铝业务的主要股权,其中包括11亿美元现金,以及海德鲁22%的股权。
上下游一体化,这是俄铝、美铝等世界铝业巨头的普遍做法,但近几年来,更多的铝业公司开始进行瘦身,试图在自己的核心领域建立更强的竞争力。
上游的资源,下游冶炼需要用的能源,这两点正是铝产业链上最关键的因素。对这两大资源的掌控力,将决定企业未来在市场上话语权的大小。
从长远角度来看,预计铝需求未来每年至少会增长4% -6%。但整个铝行业在上游对资源的激烈争夺,在中下游对成本控制的严格要求,让一些企业开始只做自己最擅长,最有利可图的部分,剩下的业务要不出售,要不结盟合作。
但整合并不一定都能取得佳绩,2007年,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以38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加拿大铝业,到2008年底,力拓加铝(R i o T i n t oAlcan)拥有的铝土矿储量达到了19.66亿吨,当年的铝土矿产量以3500万吨位居全球各大铝业公司之首,在上游拥有绝对优势,但因为金融危机期间铝产品需求的大幅下降,下游业务严重亏损,大大拖累了其利润,只能不断地变卖资产改善财务水平。
上游饥渴症
海德鲁与淡水河谷显然在业务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而互相参股的风险更低。
在海德鲁与淡水河谷互相参股的交易中,海德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兰德茨格显得尤为兴奋,除了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将自己的业务从欧洲拓展到全球外,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取得足够的原材料供应。“这是很聪明的做法。”美国铝业亚太区兼中国区总裁陈锦亚告诉《英才》记者。
海德鲁将因此获得全球第三大铝土矿——巴西Paragominas矿区60%的控股权,并且有权在2013年和2015年分两次收购该矿区剩余40%的股权,每次的收购价格均为2亿美元。
海德鲁与淡水河谷显然在业务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而互相参股的方式也比并购风险更低。钢铁分析师吴说,淡水河谷帮海德鲁补上了铝矿石自给率不足的短板;而海德鲁无论是在太阳能还是水能方面,都有自己的长处,弥补了淡水河谷在铝产品的技术上和低成本的能源上的局限,所以两者结合将能把成本降得很低。
美铝、俄铝等国际铝业巨头的铝土矿自给率能达到80%左右,而海德鲁自身的铝土矿自给率一直不太高,比较依赖购买铝土矿和氧化铝等原材料来制铝。布兰德茨格表示,这项交易将确保公司在未来超过100年氧化铝生产的原材料充足供应。
淡水河谷还一股脑地将旗下诸多氧化铝工厂的股权转让给海德鲁,Alunorte氧化铝精炼厂91%的股权、Albras氧化铝工厂51%的股权以及CAP氧化铝精炼项目81%的股权等。
其实,盯着淡水河谷手中资源的远不止海德鲁一家。2009年,淡水河谷就曾将CAP氧化铝精炼厂19%的股份给迪拜铝业(Dubal),当时海德鲁拥有该厂20%的股份。
迪拜铝业也一直在试图通过与上游资源企业合作,来获得更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它与必和必拓、全球氧化铝公司(美铝的子公司)、穆巴达拉发展公司等签订了合资协议,在几内亚开发氧化铝精炼厂项目。迪拜铝业通过其持有的对690平方千米的矿区租赁权,该项目将可得到10亿吨的铝土矿,从而使迪拜铝业得到长期低成本的氧化铝供应。
力拓又打铝算盘
如果不能更多掌控上游,国内钢企今天面临的困境可能就是铝加工企业的明天。
目前,中国铝冶炼行业生产所需的铝土矿约有一半需要进口来满足。中国铝业是国内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和原铝生产商,但其铝土矿自给率只有60%左右。王喆说,力拓加铝和俄铝等上游资源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在氧化铝的长协定价上动主意,希望获得短期的比较灵活的价格机制,这对于手上没有资源的加工厂来说是比较不利的。
如果不能更多地掌控上游,国内钢铁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能就是铝加工企业的明天。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几大巨头控制着全球的铁矿石资源,我国的钢铁企业又是一盘散沙,在与铁矿石巨头的长协定价被打破后,只能独自承受暴增的资源成本。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在2010年工作会上曾表示,铝行业以拼成本为特征的微利时代还将延续,全球铝产能过剩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做中下游,成本拼不过国内的民营铝加工企业,还要受制于上游。中铝在《氧化铝电解铝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提出,今后三年要淘汰技术落后的产能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而把资源的获取和开发放在结构调整的首位。
今年,中铝将继续推进原材料铝土矿的获取和开发,但它在上游的企图心不仅仅是在铝土矿上,而是要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多金属矿业公司。3月,中铝宣布与力拓签署非约束性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按47%∶53%股权比例成立合资公司,持有西非几内亚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95%的股权。
能源成本之困
因为使用了太多的燃煤发电,澳大利亚铝冶炼和精炼业应向海外转移。
电解铝是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在我国电力成本占整个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3%。如何在这种高能耗的工业中降低成本,这成为铝工业企业共同的话题。
今年3月,我国四部委发出通知,划出了15家铝厂进入直购电试点,其中中铝占了九个席位,而它全资收购的辽宁抚顺铝厂成为试点的第一家公司。
直购电试点将使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电力成本平均每千瓦时降低四五分钱。但仅仅两个月后,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的用电优惠又被限期取消。
在中铝的战略中,它依然希望进入电力的上游领域,以提高煤炭自给能力和发电机组自备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燃料成本。
不久前,澳大利亚一家名为格拉顿的研究所通过研究认为,澳大利亚铝冶炼和精炼业应关闭店铺,向海外转移,因为这种能源密集的铝工业使用了太多的燃煤发电,无法达到低碳排放的要求。
电力不足常常会影响到铝工业的发展。必和必拓在南非的工厂就曾经因为电力紧,缩减10%的用电量。
“我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海德鲁与淡水河谷互相参股后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陈锦亚告诉我们,日本、韩国等国家之所以没有生产电解铝,是因为能源成本太高,未来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的增高,资源、能源、环保的成本只能变得更高。
全球第一大铝业公司俄铝在其转亏为盈后大举进军中国铝业市场,并已于今年在香港IPO。俄铝预期,该公司2010年目标将亚洲区的销售比例由2009年的20%提高至30%。
原料供应瓶颈、冶炼成本过高、产能过剩……这些问题成为全球铝冶炼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尤其对那些铝土矿自给率不足的公司来说,上游被资源企业掐住喉咙,下游因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在金融危机期间,有超过七成的铝生产企业出现了亏损。
对于上游的资源企业来说,虽然拥有了整个产业链上的更多话语权,但因为征收资源税等风险,以及实现最大价值化的冲动,同样有着延伸其产业链的内在需求。
挪威铝业巨头海德鲁公司(NorskHydro ASA)与全球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 V R D)的互相参股,是上下游铝企业结盟的典型案例。今年5月2日,双方达成协议,海德鲁将以49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后者旗下铝业务的主要股权,其中包括11亿美元现金,以及海德鲁22%的股权。
上下游一体化,这是俄铝、美铝等世界铝业巨头的普遍做法,但近几年来,更多的铝业公司开始进行瘦身,试图在自己的核心领域建立更强的竞争力。
上游的资源,下游冶炼需要用的能源,这两点正是铝产业链上最关键的因素。对这两大资源的掌控力,将决定企业未来在市场上话语权的大小。
从长远角度来看,预计铝需求未来每年至少会增长4% -6%。但整个铝行业在上游对资源的激烈争夺,在中下游对成本控制的严格要求,让一些企业开始只做自己最擅长,最有利可图的部分,剩下的业务要不出售,要不结盟合作。
但整合并不一定都能取得佳绩,2007年,全球第三大矿业公司力拓以38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加拿大铝业,到2008年底,力拓加铝(R i o T i n t oAlcan)拥有的铝土矿储量达到了19.66亿吨,当年的铝土矿产量以3500万吨位居全球各大铝业公司之首,在上游拥有绝对优势,但因为金融危机期间铝产品需求的大幅下降,下游业务严重亏损,大大拖累了其利润,只能不断地变卖资产改善财务水平。
上游饥渴症
海德鲁与淡水河谷显然在业务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而互相参股的风险更低。
在海德鲁与淡水河谷互相参股的交易中,海德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布兰德茨格显得尤为兴奋,除了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将自己的业务从欧洲拓展到全球外,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取得足够的原材料供应。“这是很聪明的做法。”美国铝业亚太区兼中国区总裁陈锦亚告诉《英才》记者。
海德鲁将因此获得全球第三大铝土矿——巴西Paragominas矿区60%的控股权,并且有权在2013年和2015年分两次收购该矿区剩余40%的股权,每次的收购价格均为2亿美元。
海德鲁与淡水河谷显然在业务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而互相参股的方式也比并购风险更低。钢铁分析师吴说,淡水河谷帮海德鲁补上了铝矿石自给率不足的短板;而海德鲁无论是在太阳能还是水能方面,都有自己的长处,弥补了淡水河谷在铝产品的技术上和低成本的能源上的局限,所以两者结合将能把成本降得很低。
美铝、俄铝等国际铝业巨头的铝土矿自给率能达到80%左右,而海德鲁自身的铝土矿自给率一直不太高,比较依赖购买铝土矿和氧化铝等原材料来制铝。布兰德茨格表示,这项交易将确保公司在未来超过100年氧化铝生产的原材料充足供应。
淡水河谷还一股脑地将旗下诸多氧化铝工厂的股权转让给海德鲁,Alunorte氧化铝精炼厂91%的股权、Albras氧化铝工厂51%的股权以及CAP氧化铝精炼项目81%的股权等。
其实,盯着淡水河谷手中资源的远不止海德鲁一家。2009年,淡水河谷就曾将CAP氧化铝精炼厂19%的股份给迪拜铝业(Dubal),当时海德鲁拥有该厂20%的股份。
迪拜铝业也一直在试图通过与上游资源企业合作,来获得更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它与必和必拓、全球氧化铝公司(美铝的子公司)、穆巴达拉发展公司等签订了合资协议,在几内亚开发氧化铝精炼厂项目。迪拜铝业通过其持有的对690平方千米的矿区租赁权,该项目将可得到10亿吨的铝土矿,从而使迪拜铝业得到长期低成本的氧化铝供应。
力拓又打铝算盘
如果不能更多掌控上游,国内钢企今天面临的困境可能就是铝加工企业的明天。
目前,中国铝冶炼行业生产所需的铝土矿约有一半需要进口来满足。中国铝业是国内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和原铝生产商,但其铝土矿自给率只有60%左右。王喆说,力拓加铝和俄铝等上游资源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在氧化铝的长协定价上动主意,希望获得短期的比较灵活的价格机制,这对于手上没有资源的加工厂来说是比较不利的。
如果不能更多地掌控上游,国内钢铁企业今天面临的困境可能就是铝加工企业的明天。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几大巨头控制着全球的铁矿石资源,我国的钢铁企业又是一盘散沙,在与铁矿石巨头的长协定价被打破后,只能独自承受暴增的资源成本。
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在2010年工作会上曾表示,铝行业以拼成本为特征的微利时代还将延续,全球铝产能过剩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
做中下游,成本拼不过国内的民营铝加工企业,还要受制于上游。中铝在《氧化铝电解铝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提出,今后三年要淘汰技术落后的产能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而把资源的获取和开发放在结构调整的首位。
今年,中铝将继续推进原材料铝土矿的获取和开发,但它在上游的企图心不仅仅是在铝土矿上,而是要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多金属矿业公司。3月,中铝宣布与力拓签署非约束性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按47%∶53%股权比例成立合资公司,持有西非几内亚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95%的股权。
能源成本之困
因为使用了太多的燃煤发电,澳大利亚铝冶炼和精炼业应向海外转移。
电解铝是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行业,在我国电力成本占整个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3%。如何在这种高能耗的工业中降低成本,这成为铝工业企业共同的话题。
今年3月,我国四部委发出通知,划出了15家铝厂进入直购电试点,其中中铝占了九个席位,而它全资收购的辽宁抚顺铝厂成为试点的第一家公司。
直购电试点将使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电力成本平均每千瓦时降低四五分钱。但仅仅两个月后,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的用电优惠又被限期取消。
在中铝的战略中,它依然希望进入电力的上游领域,以提高煤炭自给能力和发电机组自备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燃料成本。
不久前,澳大利亚一家名为格拉顿的研究所通过研究认为,澳大利亚铝冶炼和精炼业应关闭店铺,向海外转移,因为这种能源密集的铝工业使用了太多的燃煤发电,无法达到低碳排放的要求。
电力不足常常会影响到铝工业的发展。必和必拓在南非的工厂就曾经因为电力紧,缩减10%的用电量。
“我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海德鲁与淡水河谷互相参股后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陈锦亚告诉我们,日本、韩国等国家之所以没有生产电解铝,是因为能源成本太高,未来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环保要求的增高,资源、能源、环保的成本只能变得更高。
全球第一大铝业公司俄铝在其转亏为盈后大举进军中国铝业市场,并已于今年在香港IPO。俄铝预期,该公司2010年目标将亚洲区的销售比例由2009年的20%提高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