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教学的核心。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医教学中的育人,重在对学生医德、医术的奠基培养。
[关键词]中医教学 医德 医术
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卫生保健、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珍藏着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历代医家的心血。继承、发掘祖国医学遗产,造就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对医学事业的崇高荣誉感和高度时代感与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及专业技能,这将是他们从医生涯的基础。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中应重点对学生做好“医德、医术”两方面的奠基。坚持沿着用良好的师德培养学生品德、铸就高尚医德、履行社会公德、弘扬民族美德的方向育人。
高尚的医心
唐代教育家韩昌黎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简洁的论述,一向倍受推崇,广为引证。所谓“传道”,即“传”做人之“道”。我国古代对医生素质的要求十分严格,在选择学生时,首先将其品德考察作为主要条件,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强调的:“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同时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高尚情操,做到以身立教。《医史》记述,金代名医李杲,虽身出富贵之家,但待人诚恳,“忠信笃敬,”严以律己,慷慨厚道,远非一般纨袴子弟可及,灾荒之年“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不辞劳苦,一心赴治,民多复生。他认为学医不是为了博取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传道医人”,并以此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准,当了解到罗谦甫“性行敦朴,有志于学”时,特意招面试问:“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甫答曰:“亦传道耳,”方收其为徒。唐代孙思邈拒绝皇帝多次征召,轻视厚俸,隐居乡野,不求地位,甘为民医,“誓愿普救舍灵之苦”,誉为药王。宋代陈子明在《外科精要》中痛斥“用心不臧,贪人财利”的医生是含灵之巨贼。明代李时珍,23岁弃考科举,从父勤奋学医,不畏艰辛,到处奔波,虚心求教,广搜博采,勇于实践,历经27年的辛勤努力,“书考800余家,岁历三十稔,稿凡三易,”于60岁时写成《本草纲目》这部东方巨著,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图1000多幅,附方11000多个,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为16纲,60类,其业绩永载史册。“杏林春暖”的典故,歌颂三国名医董奉治病不要钱的美德,……历代医家不图名利,不要地位,不贪钱财,不求荣华,藐视豪门权贵,“仁慈为本”,“博施济众”,“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高尚品德,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古人云:“敬其师而乐其道”,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象征,天然的学生感使他们乐于接受师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需要正确的、系统的理论加以指导,而且需要可资效仿的榜样。一个好的教师,在于用自己的行为去熏陶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得到良好品行的教育。教师务必深刻认识“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意义,“内正其身,外正气容,”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有高尚情操,具浩然正气,始终把传授专业知识与医德培养融为一体,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不为权势所倾,不被金钱所惑,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事业有高度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心想国家,情系万家,使他们在将来的医务工作中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一颗“赤诚的医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正如孙思邈所说:“人命之重,贵于千金”。生命不能以任何宝贵财物所换取。医生伦理就是“仁义”二字,“无欲无求”,让患者减轻痛苦,战胜死神,恢复健康,使生命重新欢腾,这就是医生的“天职”。献身医学,舍身忘我,排除万难,忠于职守,不谋私利,是医生的品德。因此“白衣天使”是光荣的、神圣的、值得信赖的,是寄予厚望的。医护人员的热情负责,关心体贴,本身就是对患者的支持和鼓舞,会使病人对健康充满希望和信心。因此,对即将从事医务工作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特别重视对他们进行人命关天的“天职”教育。如在讲情绪治病时,就要强调医护质量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满腔热忱给病人以安慰和鼓舞,认真负责,平等待人,让患者感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怕脏累,以苦为荣,乐在其中。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挞伐职业内部的某些不正之风,如推辞病人,索要“红包”等丑恶现象,以唤起学生的良知。严格自律,廉洁行医,任凭社会上追名逐利风起浪涌,我自巍然不动。以明代医家陈实功为楷模,教育学生用“五戒”约束自己,做到“戒怠慢、戒越轨、戒失职、戒儿戏、戒贪利”。忠诚、正直、平易、宽厚,这样医务人员才能使人感到仪表、情操、心灵之美,才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其事业才能永放光辉。
精湛的医术
医术,乃为人健康之术。让学生懂得医务工作者系人民生命安危于一身,应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才能妙手回春,使患者药到病除。“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精湛的医术在于博学多闻,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在临床上,因责任或技术造成事故者屡见不鲜,正如药王孙思邈说:“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所以学医者必须广纳诸长,“博极医源,精湛不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强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已成为千古名训。因此,学医之人,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满,胸怀若谷,“学而不厌。”明代医学家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也指出:“凡作医师,宜先虚怀”,“我见坚固,势必轻人”。人有所长,各具千秋,“三人行,必有吾师。”虚心是学业长进的前提,是知识不竭的源泉,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就难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在临床上也就难以听取他人的意见,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医学知识如同浩瀚无边的海洋,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管别人如何器重你,崇拜你,都应该随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应做到同心同德,同行相尊,互帮互学,共同磋商,用“赤诚的医心”和“精湛的医术”去为民解痛除疾,努力尽到健康卫士的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必须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专业精深之人。他们常因教师广博的知识而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与极大的心灵感召力,进而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热情。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卫生事业的需求,为中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诊法辨证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艺无止境,教师且不可把自己视为身怀一技的工匠,只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养,严谨治学,博览群书,钻研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把过去的知识精华继承下来传给学生,把现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教给学生。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不断将学生由“山重水复”引出“柳暗花明”。
总之,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有技术,但医德不高,或有医德,而技术低劣,均不能担当救死扶伤的重任。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医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掌握精湛的医术,坚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来鼓舞、鞭策学生。任重道远,不畏艰苦,勇于登攀,用全部心血铸就人民的健康和祖国的辉煌。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
[关键词]中医教学 医德 医术
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的卫生保健、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珍藏着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历代医家的心血。继承、发掘祖国医学遗产,造就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教学的宗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对医学事业的崇高荣誉感和高度时代感与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及专业技能,这将是他们从医生涯的基础。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中应重点对学生做好“医德、医术”两方面的奠基。坚持沿着用良好的师德培养学生品德、铸就高尚医德、履行社会公德、弘扬民族美德的方向育人。
高尚的医心
唐代教育家韩昌黎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简洁的论述,一向倍受推崇,广为引证。所谓“传道”,即“传”做人之“道”。我国古代对医生素质的要求十分严格,在选择学生时,首先将其品德考察作为主要条件,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强调的:“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同时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高尚情操,做到以身立教。《医史》记述,金代名医李杲,虽身出富贵之家,但待人诚恳,“忠信笃敬,”严以律己,慷慨厚道,远非一般纨袴子弟可及,灾荒之年“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彼中民感时行疫疠”,“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不辞劳苦,一心赴治,民多复生。他认为学医不是为了博取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传道医人”,并以此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准,当了解到罗谦甫“性行敦朴,有志于学”时,特意招面试问:“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甫答曰:“亦传道耳,”方收其为徒。唐代孙思邈拒绝皇帝多次征召,轻视厚俸,隐居乡野,不求地位,甘为民医,“誓愿普救舍灵之苦”,誉为药王。宋代陈子明在《外科精要》中痛斥“用心不臧,贪人财利”的医生是含灵之巨贼。明代李时珍,23岁弃考科举,从父勤奋学医,不畏艰辛,到处奔波,虚心求教,广搜博采,勇于实践,历经27年的辛勤努力,“书考800余家,岁历三十稔,稿凡三易,”于60岁时写成《本草纲目》这部东方巨著,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图1000多幅,附方11000多个,并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为16纲,60类,其业绩永载史册。“杏林春暖”的典故,歌颂三国名医董奉治病不要钱的美德,……历代医家不图名利,不要地位,不贪钱财,不求荣华,藐视豪门权贵,“仁慈为本”,“博施济众”,“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高尚品德,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古人云:“敬其师而乐其道”,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象征,天然的学生感使他们乐于接受师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需要正确的、系统的理论加以指导,而且需要可资效仿的榜样。一个好的教师,在于用自己的行为去熏陶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得到良好品行的教育。教师务必深刻认识“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意义,“内正其身,外正气容,”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的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有高尚情操,具浩然正气,始终把传授专业知识与医德培养融为一体,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不为权势所倾,不被金钱所惑,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事业有高度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心想国家,情系万家,使他们在将来的医务工作中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出一颗“赤诚的医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正如孙思邈所说:“人命之重,贵于千金”。生命不能以任何宝贵财物所换取。医生伦理就是“仁义”二字,“无欲无求”,让患者减轻痛苦,战胜死神,恢复健康,使生命重新欢腾,这就是医生的“天职”。献身医学,舍身忘我,排除万难,忠于职守,不谋私利,是医生的品德。因此“白衣天使”是光荣的、神圣的、值得信赖的,是寄予厚望的。医护人员的热情负责,关心体贴,本身就是对患者的支持和鼓舞,会使病人对健康充满希望和信心。因此,对即将从事医务工作的学生来说,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特别重视对他们进行人命关天的“天职”教育。如在讲情绪治病时,就要强调医护质量与服务态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满腔热忱给病人以安慰和鼓舞,认真负责,平等待人,让患者感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怕脏累,以苦为荣,乐在其中。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挞伐职业内部的某些不正之风,如推辞病人,索要“红包”等丑恶现象,以唤起学生的良知。严格自律,廉洁行医,任凭社会上追名逐利风起浪涌,我自巍然不动。以明代医家陈实功为楷模,教育学生用“五戒”约束自己,做到“戒怠慢、戒越轨、戒失职、戒儿戏、戒贪利”。忠诚、正直、平易、宽厚,这样医务人员才能使人感到仪表、情操、心灵之美,才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其事业才能永放光辉。
精湛的医术
医术,乃为人健康之术。让学生懂得医务工作者系人民生命安危于一身,应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才能妙手回春,使患者药到病除。“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精湛的医术在于博学多闻,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在临床上,因责任或技术造成事故者屡见不鲜,正如药王孙思邈说:“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所以学医者必须广纳诸长,“博极医源,精湛不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强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已成为千古名训。因此,学医之人,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满,胸怀若谷,“学而不厌。”明代医学家缪希雍在《本草经疏》中也指出:“凡作医师,宜先虚怀”,“我见坚固,势必轻人”。人有所长,各具千秋,“三人行,必有吾师。”虚心是学业长进的前提,是知识不竭的源泉,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就难以学习他人的长处,在临床上也就难以听取他人的意见,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医学知识如同浩瀚无边的海洋,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必须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管别人如何器重你,崇拜你,都应该随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应做到同心同德,同行相尊,互帮互学,共同磋商,用“赤诚的医心”和“精湛的医术”去为民解痛除疾,努力尽到健康卫士的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必须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专业精深之人。他们常因教师广博的知识而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与极大的心灵感召力,进而激起求知的欲望和热情。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卫生事业的需求,为中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诊法辨证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教艺无止境,教师且不可把自己视为身怀一技的工匠,只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养,严谨治学,博览群书,钻研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把过去的知识精华继承下来传给学生,把现代的新知识、新技术教给学生。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不断将学生由“山重水复”引出“柳暗花明”。
总之,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有技术,但医德不高,或有医德,而技术低劣,均不能担当救死扶伤的重任。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强医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掌握精湛的医术,坚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来鼓舞、鞭策学生。任重道远,不畏艰苦,勇于登攀,用全部心血铸就人民的健康和祖国的辉煌。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