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数学教育有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所以研究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内容上的衔接对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衔接也是促进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笔者以大学数学与中学教学内容衔接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其中的重叠部分与遗漏部分。希望可以为我国大学数学的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
   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数学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与中学数学一样,是数学科学体系的一个子体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应该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学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部分,大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延续。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随着研究地深入以及我国数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发现二者在很多内容上出现重复、遗漏等问题。笔者以二者的内容衔接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简要探索。
   一、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不衔接性
   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不断进步,导致中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内容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在这种调整中,将部分大学数学的相关教学内容,放入了中学的教学体系之中。
   另一方面,我国大学数学的基础教材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各个高校将自己的学科建设精力投入到更加高精尖的方向,注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将大学本科阶段的数学教学搁置一边,导致现阶段很多高校仍采用原来的大学数学教材,其中不乏传统、陈旧的教学内容。
   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无法得到衔接,很多内容不是衔接不上,就是过于重复,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数学符号的表示,以及其涉及范围存在不一致性;第二,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叠现象;第三,中学新教材没有讲授的内容,大学教材却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使用。
   二、我国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得不到衔接的具体内容
   在教材选取方面,大学数学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数学、概率统计三门课程组成。其中线性数学在中学阶段没有太大的联系,本文的论述将其排除。本文在研究中选取的是我国高等数学教学的通行教材,即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的《高等数学》,初中阶段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
   1.数学符号及其涉及范围的不一致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学数学的教学发展有了突破性的进步,改革以后的中学数学教材,其内容的丰富性与难度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数学符号采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新标准,而我国大学数学的教材中,仍旧沿用旧的数学符号,导致二者具有不一致性。例如:大学教材在表述数集的字母右上角会用“+”来表示该数集内排出()与附属的集,但是中学数学却没有提及,这为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重叠部分。随着教学的改革,中学数学的教材中出现很多大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主要体现有以下几点,即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某些讲解上具有一致性,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对于重叠的部分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教师却并没有注意;另外,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中学阶段,讲授这些时并没有很清楚的讲授,有一部内容没有提及,而大学阶段却认为已经学过了没有再进行讲解。
   3.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脱节内容。相对来说,二者都是数学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子系统,所以在自身发展中,很少会考虑对方的教学安排,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的脱节。例如:中学阶段没有讲授过的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与极坐标,大学教材中认为其已经讲授过了,所以没有提及。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不衔接性,笔者通过以上几点研究,对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大学数学的教学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平衡教学机制,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数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胡学刚.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衔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2]唐祥德,王华,唐国民.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3]张彦春.大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教育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4]李保臻.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关系之探讨——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J].数学教学研究,2005(12).
  [5]季素月,袁洲.高中与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5(3).
  作者简介:李婷(1981—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图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