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炔诺孕酮片在健康中国女性志愿者体内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来源 :中国新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左炔诺孕酮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中国女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左炔诺孕酮片后,取血,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单次口服左炔诺孕酮片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1.5 mg后的Cmax分别为(24.58±10.48)和(24.09±10.15)ng.mL-1;Tmax分别为(1.8±0.2)和(1.7±0.2)h;AUC0~72 h分别为(241.9±99.8)和(244.9±105.8)ng.h.mL-1。试验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02.6±24.8)%。结论:试验制剂左炔诺孕酮分散片与参比制剂左炔诺孕酮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of levonorgestrel tablets in healthy volunteers. Methods: Twenty healthy female volunteers in China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a single oral dose of levonorgestrel and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by LC-MS / MS. Results: The Cmax values ​​of single-dose levonorgestrel tablets and test preparations after 1.5 mg were (24.58 ± 10.48) and (24.09 ± 10.15) ng.mL-1, respectively; the Tmax were (1.8 ± 0.2) and (1.7 ± 0.2) h; AUC0 ~ 72 h were (241.9 ± 99.8) and (244.9 ± 105.8) ng.h.mL-1, respectively. The bioavailability F of the test formulation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formulation was (102.6 ± 24.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levonorgestrel dispersible tablets were bioequivalent to levonorgestrel tablet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双能量减影(DES)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诊断确诊的40例肋骨骨折病例,将其标准DR图像与DES技术取得的骨骼及软组织图像进行对比,比
目的探讨女婴无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00~2004年入院的2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患儿均采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ASARP)治疗,对手术后效果及排便功能进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区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68例10岁以下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均
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急性心梗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以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收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接受一定的教育,其所受教育能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将其精力投予在教学领域,和教育相关的论题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国家相关部门也对教育投
上周,秘鲁一项有关禁止使用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法规正式生效。2012年11月,秘鲁的邻国玻利维亚也推出了一项新法规,同样禁止种植转基因作物。秘鲁成为新近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和使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小目标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航天等领域,例如精确制导系统、预警系统、无人侦察机等。研究红外小目标识别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