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白洋淀全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BCR 3步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讨论了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小,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徐州22100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白洋淀全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BCR 3步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讨论了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小,并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1)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及重金属污染来源探讨.研究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Cu含量均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9倍和1.3倍.Cd的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质量分数达到51.20%,生物可利用性较大;Pb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r、Cu、Ni和Zn以残渣态为主要的存在形式.白洋淀的首要污染因子是Cd,整体面临较高Cd风险.圈头片风险最高,端村片风险最低;南刘庄片区域内风险相差较大,其中N4为白洋淀全域最高风险点.源解析结果显示,Cd、Cu、Pb和Ni受人类活动因素较多,Cr和Zn则更多的受到自然因素影响.
其他文献
从湖南省冷水江锡矿山尾渣土壤中筛选分离出3株具有较高锑耐性的细菌,通过宏观吸附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阐明3株细菌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机制.根据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为提高传统电动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耐镉细菌联合电动修复技术修复镉污染土壤.通过在含镉土壤中接种3种耐镉细菌Escherichia coli strain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是将易损失的NO3-N转化为NH4+-N,而被植物或微生物重新吸收利用,从而有助于湿地沉积物的氮保留
河口湿地是遭受互花米草入侵的主要区域,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真菌的影响,以秋茄湿地、芦苇湿地,白骨壤湿地3种典型的湿地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
为了探讨氟对鱼类的生殖毒性效应,以成年斑马鱼为试验对象,氟化钠暴露45 d和90 d后,运用组织切片观察斑马鱼性腺组织的发育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性腺中雌二醇(Estradi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的广泛应用使其环境释放量不断增加,从而影响到土壤氮的转化过程.然而,目前关于TiO2NPs对湖滨沼泽土壤氮矿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典
采集银川市城区不同功能区的40个地表灰尘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测定了美国环保局(EPA)优先控制的6种PAEs化合物的含量,并对其污染特征、污染分布和人体暴露
妊娠是生育期妇女一段特殊的生理时期,机体为了适应宝宝的生长发育,孕妇无论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适度的改变通过机体的代偿和孕妇的正确处理是完全能
以阜新市某氟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对园区及周边地下水样品中的Cr、As、Cu、Hg、Mn及F6种元素分季节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