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可行性和阻碍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一种新型的老年人养老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符合,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具有积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本文分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较成熟国家的现状,以及国内某些地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情况,研究了当前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以促使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   日间照料中心   社区发展
  在我国,照顾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迫切。由于家庭规模小和“4-2-2”家庭模式的到来,使长期以来照料老年人的方式遭到冲击。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老年人护理仍然存在服务水平相对较低、服务内容过于单一、供需矛盾、资源短缺等问题,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出现,成为家庭照顾老年人的有力支持和补充。但是,我国日间照料中心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总结了国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国内城市社区发展的可行性与阻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国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得到良好发展。
  一、国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现状
  最早的日间照料中心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为了减轻医院的压力,当时的医务人员为社区内病情得到控制的病人提供了对应监护和治疗。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州才开始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其服务范围不仅限于精神方面,还用于其他医疗保健。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先提出了“社区关怀”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民的“反家庭”运动加快了社区护理的发展。随后,英国政府宣布了《社区照顾法规》,澄清了高级服务行业的政策目标是社区日间照料。 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社区医疗收支不平衡,阻碍了其发展。随后,政府提出“福利多元化”理论,改善了英国的福利政策,促进了社区护理的繁荣发展。
  二、国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阻碍
  从理论上讲,中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对象分为普通服务对象和政府承担的服务对象。其中,一般服务目标是指60岁以上,日常生活中需要照顾的老人、半残疾或残疾老人;政府提供服务的目标是指8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老人或独居老人、收入低的老人、享受优惠待遇的老人。但实际上,我国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化水平远不如发达国家,在老年人的疾病和康复问题上不能给予良好的照顾,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在亚洲一些比较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大部分日常生活是由家人、朋友和邻居负责的。在欧美国家,一般由经过培训的注册护士、护理助理、职业康复师、治疗师、心理学家等提供专业的日间照料服务。在我国,日间照料中心护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缺乏康复训练、疾病照护等方面的知识,还缺乏专业化的看护,导致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不信任,不愿意选择日间照料中心。
  中国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通常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缺乏相关知识,服务内容传统单一,专业度不高,有限的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此外,国内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制度保障,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
  此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社区管理相对僵化和宽松,效率低下。首先,缺乏专业的行政人员;其次,没有合理全面的管理制度,管理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和偏好;第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对自身的职能了解不清,本是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和实用性的服务,有些地方却将其作为媒体使用,借此宣传其他项目。
  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国内发展策略
  1.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人员方面
  一方面,我国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和社会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和监督制度;另一方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员不仅要保障数量,还要保障质量。目前,护工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差,社会地位低,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服务人员非常紧缺,不能很好地提供社会服务。因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必要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高素质服务人员团队,提升服务人员的申请标准和能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必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必要提升人员的待遇,结合服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成果来分配相应的工资,以减少服务人员的流失,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2.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对象与内容方面
  我国应建立一种个性化管理机制,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评估来提供个性化服务。政府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拨款目标和拨款标准,并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统筹规划,分步骤地推进,合理配置。另外,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组织中介评估机构评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质量。当前,大部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服务更倾向于日常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训练、疾病照护等方面都没有专业保障,所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该获得社会上的康复理疗、医疗保健等支持,以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3.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组织管理方面
  政府应提供监管和法律支持,制定老年人护理服务相关的激励政策,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提供专业服务人员,保障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专业化,让更多老年人信赖并选择日间照料中心。
  同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必须明确立场。现阶段,人们对老年人日间照料心还有很多误解,在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老年人对日间照料中心具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因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消除误解,发挥网络和协调的作用,扩大志愿者队伍,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工作量标准,逐步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系统。
  四、结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国政府和社会承担着沉重的责任,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充分结合了家庭护理和社区护理的各自优势。社区养老将成为我国未来养老的必然发展趋势,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化,并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满足了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而在熟悉的环境中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尽管中国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但随着人们对日间照料中心的认识逐渐清晰,开始打破传统观念,再加上国家的不断支持、社区工作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专业化的团队,让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东,吴善玉.浅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视界,2018(2).
  [2]郭笑雪,何东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存在价值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9).
  [3]李强,赵立志,李凌霄.中国城市老龄化发展中的长照服务问题研究与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 2020(5).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2000年以来的香港中短篇小说杂志《字花》和《香港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形象学、区域文学研究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文学文本中的香港人形象及其心理认同问题,挖掘香港城市文学创作中所展示出的独特内涵和时代风貌。香港的城市经验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启示,研究香港文学中的港人形象,有助于深化城市与人文共生同构关系的理解,并顺带关照到当下港人心灵回归及文化回归的问题。
  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从时间角度关注了怀旧者和遗忘者两类人群,探索香港的城市历史,追寻城市文化中的怀旧轨迹;第二部分从空间理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人类学为视角,以韦斯·安德森的两部定格动画《犬之岛》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为研究对象,用历时性的方法分析契约和自由这两大曾经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的思想,缕清两者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之处:一方面,自由需要契约来保障;另一方面,契约又限制了自由。
  契约思想源远流长,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一直到17、18世纪,完整的社会契约理论才构建出来。霍布斯、洛克等社会契约学家从以功利主义伦理学为基础的自利的人出发,阐明了契约是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大潮,越来越多的华人开始学习汉语。国内外许多组织和部门纷纷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推进海外华人学习汉语。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先生连续资助了十七届“中国寻根之旅”学中文夏令营活动,支持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第十七届夏令营第一团到第五团的营员,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其语言使用和文化认同状况进行调查,并就菲律宾华裔的语言使用现状、语言态度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讨论。调查发现: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基本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他们在生活中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
摘要:为了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实效性,实现德育目的,本文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了“三维度+融入”模式下“三全育人”体系。该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通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运行机制,构建了立体化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信息工程人才。  关键词:“三维度+融入” 育人模式 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
期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钓鱼岛事件的发生激起了台湾青年的热血,点燃了他们沉郁已久的心。为了保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台湾青年们一改五六十年代虚无、消极的面容,纷纷投身保钓运动。其中的左翼青年在后期将钓运推向了祖国统一运动。本文选取了海外保钓运动中的一员统派健将——李渝,将文本与史料两相对照,分析她左翼思想生成与延宕的全过程。并以其为范本,试图还原出一代保钓左翼人士们投身革命,心向红色中国的精神履痕。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李渝在革命前夜,即钓运发生之前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在这一阶段的文学创作中,李渝小说的现代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这个学习主体,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教育 现状 策略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很多家长对怎样才能赢在起跑线上,显得手足无措,外行的家长自有一套评定的标
期刊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形式语义相似的近义词,对于这些近义词的辨析也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交际、交往、来往、往来、交流、交换”即是这样的一组词,我们称之为交际类动词。本文使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借助于国家语委语料库,从类联接、语义韵、语义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考察。
  通过考察各词右侧词语中的被修饰成分,我们发现“交际、交往、来往、往来、交流、交换”的类联接区别主要在NP类、VP类以及UP类,但它们的语义韵倾向都为中性。
  通过分析各词左侧词语中的辅助成分以及动作主体,发现“交际、交往、来
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仍在舞台演绎。其历史悠久,艺术造诣颇高,不仅代表着莆仙一带的文化艺术成就,也传承着宋元南戏、明清传奇的遗韵。
  历来莆仙戏的研究多关注于其与宋元南戏发生的关系,为南戏研究服务,这样就容易忽略莆仙戏成长过程的主动性,即莆仙戏的形成是积极地与外界产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所以在莆仙戏发展历程的研究中,还要挖掘其与外来戏曲声腔如梨园戏、潮剧、弋阳腔等发生的关系,使莆仙戏的研究更加全面。
  首先,以历史的眼光对莆仙戏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除了肯定民间艺术积淀为莆仙戏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并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本文探究了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信息碎片化 网络素养教育 大学生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信息碎片化导致完整的信息被划分为数量巨大但是内容分散的信息片段,让信息本身出现了不全面的情况,所以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化节奏的加快,信息流动的范围和速度全面提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国际文化传播作为软实力建设的一部分越来越具备研究意义。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媒介事件可以吸引全球媒介和受众的关注,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并在事件的直播中弘扬本国文化、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组织者可以通过策划全球性的文化事件来推进文化输出。由于其影响力能够跨越国界,而其提前策划的特性又往往能够有效地传播主办方的本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因此媒介事件是国际文化传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本文将文化符号学研究视角引入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