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人们之所以把音乐称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课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一、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都具有生活的底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不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歌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以及这首歌曲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报童的深切同情,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的苦难命运呼喊不平。这首歌曲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投入地演唱,達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想象性再创造,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指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地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创设情境来强化学生的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例如,我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的教案设计中,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创设成一个情境,产生一个情感氛围,使学生以景带情、情景交融。我在指导学生歌唱发声时,假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小渔民,站在渔船的甲板上,大家望着满满一大渔网的“金黄鱼”“银带鱼”渔民们露出了喜悦的笑脸,他们五人一组有节奏用力地拉着渔网,嘴里唱着“拉蓬号子”。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下,学生的歌唱状态最佳,气息会自然下沉,小腹有紧张度,并能克服学生歌唱时下巴肌肉僵硬的缺点。
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揭示教材内容,并自己拍摄MTV,而且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同学,扮成四川当地某一少数民族儿童,在吴山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的教学高潮,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声乐课教学一刻也不能离开情感投入,教师要时刻抓住情感美的主线,贯穿始终。以曲之情,发己之情,以己之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充分理解音乐,感受艺术形象,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通过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的内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作品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都具有生活的底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唱聂耳创作的《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少年儿童不能体验解放前报童的痛苦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歌词唱得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所蕴含的对报童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以及这首歌曲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报童的深切同情,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兜售报纸的苦难命运呼喊不平。这首歌曲抒发着对报童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强烈的恨和抗议。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同学的情感,很快他们投入地演唱,達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使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想象性再创造,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活动状态。当学生在老师的审美指导下产生不可遏制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觉地调动感知、理智、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地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创设情境来强化学生的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例如,我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的教案设计中,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创设成一个情境,产生一个情感氛围,使学生以景带情、情景交融。我在指导学生歌唱发声时,假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小渔民,站在渔船的甲板上,大家望着满满一大渔网的“金黄鱼”“银带鱼”渔民们露出了喜悦的笑脸,他们五人一组有节奏用力地拉着渔网,嘴里唱着“拉蓬号子”。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下,学生的歌唱状态最佳,气息会自然下沉,小腹有紧张度,并能克服学生歌唱时下巴肌肉僵硬的缺点。
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揭示教材内容,并自己拍摄MTV,而且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同学,扮成四川当地某一少数民族儿童,在吴山树林中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的教学高潮,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声乐课教学一刻也不能离开情感投入,教师要时刻抓住情感美的主线,贯穿始终。以曲之情,发己之情,以己之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充分理解音乐,感受艺术形象,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