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教育模式探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s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从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实践方面对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并相应的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在上述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必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优势互补,从政府、大学生和高校三个层面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在构建高校良性平台时引入模块化思想。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整合;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140.02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攀升,而就业率却不断下降,大众化教育只是导致“就业难”局势的假象,其根源是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基于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高校教育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晚、发展缓慢、研究视角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势,但一些不科学的研究角度将很多学者引入误区。刘丽娟等认为就业教育是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分”,以传统教学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对口、能够胜任工作岗位需要的“填充性”个体,是一种寻找到已有工作为目的的被动求职教育。但实际上就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马建平认为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我国要从“就业教育”模式向“创业教育”模式转变。刘颖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毕业分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三个阶段,认为就业教育是一种积极的“职业性”教育,而创业教育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是一种主动的“创业性”教育,由此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看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
  本文认为,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不是对立不同的,两者在本质上相互关联,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延伸,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
  2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国很多高校对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教学思想、模式、方法和实践方面的界定、理解等存在一定误区及表面化运作现象,致使我国高校教育发展不规范、缺乏系统性。
  2.1教学思想
  就业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促使学生顺利就业;而创业教育思想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精神,使其成为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思想的理解片面化,表面化运作,秉承按需 “填充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忽视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种现象导致一些学者误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就业指导阶段,如田爱民认为高校、社会过于重视“就业率”,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2教学模式
  就业教育有目标教学、“训练式”教学和自我能力培养等模式;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多样性,每个成功高校的教学模式各有特色。我国教育模式有大班受授、“专才”教学及自我增值教育等模式,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受授,忽视人本原则。创业教育始于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此后发展成三种主流的教学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为主导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培训模式”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模式”。虽然创业教育发展迅速,短短几年全国高校就掀起一场创业风,但教学模式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完整性。
  2.3教学方法
  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有课堂方法和课外实践:有说教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等,并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和到校外磨练。但创业教育更加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常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
  我国高校侧重通过课堂、老师、教材传递知识,方法教条化和“一锅端”现象,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已习惯“填鸭式”教育,塑造的人才缺乏创新性和探索精神;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师资人才,教师大都是纸上谈兵;创业大赛只是纯粹的比赛,重视结果;创业园表面化运作,形同虚设。
  2.4教学实践
  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有校外实践,但创业教育倡导全程化的实践体系:一年级唤醒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意识;大二、三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或假期到校企联盟基地实习;大四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与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在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现在很多高校仍采用3+1、2+1的实践模式,这种“临阵磨枪式”、“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实践模式对大学生来说已是“亡羊补牢为时晚已”。
  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互联不仅局限于教学思想、方法、模式和实践这几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而言,如果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那么就业教育就是一种促进学生寻求更好职业、设计更好职业发展道路、开创更好事业的教育,两者的关联性决定了其进行有机结合的必然性。
  3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之道路
  基于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联通的本质和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使创业教育理念推进就业教育思想,用就业教育的基础促进创业教育深入发展。本文从政府、大学生和高校三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以保障高等教育持续化、社会发展和谐化、经济增长高速化。
  3.1政府
  2010年6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提出要培养“顶尖人才”、“领袖人才”和“创新人才”等,但社会对高等教育关注程度低,很多企业不愿意提供资金和机会让学生接触企业经营活动;而高校层面,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教学相关的软硬件设施。
  政府应站在经济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强教育观,深刻把握并大力宣扬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变全民的教育观;改革教育体系,将创造性和创新性灌输于整个教育体系;提高高校软硬件条件,向高校提供专项资金;颁布相关条例和政策,保障高校教育运行的良好环境;倡导校企合作。   3.2大学生
  塑造大学生自主创新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首先是观念,要转变大学生传统观念;接着是认识自我,进行SWOT分析,做到知己;接着是定位,找回自我;其次是充电,积累足够的知识基础,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最后是理论的运用,参加创业比赛、学术交流,体验创业园的苦乐,到实习基地磨练,使梦想开花结果。
  3.3高校
  模块化指在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将模块化思想引入高校平台的建设,可发挥每个模块的优势,接口的完美耦合可达到整个系统最优化,详见下图。
  3.3.1教育观
  高校作为教育实施的平台,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高校管理者要摆正高校的位置。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素质、创新性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机整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理念。
  3.3.2校企联盟
  教育离不开外部资金与资源支撑,高校应建立校企联盟和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这些基地既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也为就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创业园,推动校企合作共赢;企业在学校建立教育咨询机构为课程开发、教学活动、项目设计及就业与创业等提供专业指导;开设企业基金,打造企业出资、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的新格局,促使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3.3课程
  高校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设置意识类、相关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和体验类四类课程,在大规模定制的基础上,根据特殊需要,选择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课程进行个性化教育,将标准化和个性化教育有机整合到一起;同时,高校在规划创业课程时应根据自身的教育的目标,结合创业与就业教育的精髓,逐步形成合理、特色和健全的课程体系。
  3.3.4实践
  以管理学中政策指导矩阵视角,对实践体系进行构建,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的平台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体现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全面性和协调性。见图2。
  3.3.5师资
  师资是教育持续发展的“引擎”,世界各国的共同经验证明,师资既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导因素。基于我国师资人才匮乏的现状,高校亟待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团队:一方面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定期委派到企业进行实践体验;另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一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在创业或职业发展方面的成功人士充实师资队伍,确保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化、教学内容专业化和教学质量高效化,并建立优秀兼职教师制度。
  3.3.6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情况决定教育水平,高校必须鼓励深化教育研究,从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视角学科对高等教育研究并深入探讨我国未来教育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教育研究提供“出口”保障,创办教育专栏类学术期刊。
  4结论
  根据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从教育思想、方式、方法和实践四个角度对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进行分析,并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教育观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教条化和师资匮乏等问题,得出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性的提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并从政府、大学生和高校三个层面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其中将模块化思想引入高校如何构建良好的平台,但高校必须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丽娟,李晓东.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30(1):75.76.
  [2]马建平.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J].科技与教育,2006,(4):67.68.
  [3]刘颖.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综述[J].民营科技,2010,(8):94.
  [4]田爱民,郭瑞.高等学校就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3):132.134.
其他文献
摘要:近代河南洪涝灾害频发,可谓无年不灾,其中1841年~1843年、1855年、1921年、1931年、1935年、1938年河南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洪涝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危害民众生命,进而引发饥荒,导致灾民流离失所,也激起迷信活动的泛滥。  关键词: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影响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5902  水灾,也称洪涝灾害。洪涝包含
以2,4-二氟苯胺和苯为原料,以亚硝酸异丙酯为重氮化剂,利用改良的Gomberg-Bachmann偶联反应合成2,4-二氟联苯。探索了反应的工艺条件,精品收率达83.4%,较文献值有大幅度提高
物流产业是当代社会生产与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入的产物,是促进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加速器"与"第三利润的源泉"。在近几年,随着各国市场经济进程加快,使得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物流领域
<正> 中毒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是皮肤科少见的一种重症药物过敏反应,该症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或大疱以至皮肤迅速出现松解、剥脱、感染为特征,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属临床疑难病症,近
榆叶梅一麓用嫁接或播种繁殖,扦插不宜成活,2002年我们应用了GGR6号生根粉进行了扦插试验。试验表明效果明显,取得好的经济利益。
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日益彰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不断出现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正当地利用,甚至出现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的现象。通过对个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