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职业经理人,到地产行业大佬的蜕变,郁亮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进入2011年后,郁亮明显地变瘦了。与以往那个白白胖胖、不温不火的郁总判若两人。伴随其形象转变的,是郁亮的风格。在与媒体记者的对话和交流中,郁亮常常抢白记者的问题,用一种幽默、轻松却带有一种压迫感的方式将问题反抛回去。在化解了问题尖锐性的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回旋余地。一种全新的郁亮风格诞生,机智,强势,却又不失幽默。
郁亮更敢说了,在不同的公开场合,甚至主动调侃他与王石意见不合的传闻、刘爱明等高管出走与他有关的传闻,毫不回避,主动澄清。看似无意提及,实则有意为之,早年担任过财务总经理的他,谨慎与沉稳仍然掩饰不住。
从职业经理人,到地产行业大佬的蜕变,郁亮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收获的是自信
1965 年12 月,郁亮出生于江苏苏州,母亲是一位普通工人,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也许是出于天赋,郁亮的理科成绩非常出色,在他考入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时,其数学成绩是满分。大学时,他最爱读的书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而这两本书似乎构成了这个年轻人理想的底色:约翰·克里斯朵夫奋斗的一生让他极为着迷;而《光荣与梦想》里所描绘的美国断代史,则让他收获了一种自信—一个在纷乱中崛起的时代是成就一个凡人最好的舞台。
此时,中国南部的一个小渔村正响彻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群梦想家和淘金者试图将这个名为“深圳”的地方建造为蓝图上的“理想国”。郁亮在报纸上一次次看到关于深圳的故事,也看到“深圳该姓资还是姓社”几近白热化的论争,而论争越激烈,那里越散发着潘多拉盒子般的魅力。1988 年大学毕业后,郁亮做了去深圳的选择。
郁亮说:“我内心里一直在追求变化,所以不断在想,不断在变。那时我觉得变化就是理想。”
两年后,由于郁亮所在的外贸公司业务萎缩,他向领导提交了一份厚厚的建议书,内容是建议公司在内地发展连锁零售业务,但建议书交上去后便石沉大海。他想到了离开。
1990 年,经身在万科的同学推荐,郁亮见到了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王石对那次见面曾有过简短的叙述:90 年代初的万科人事政策中对北大、清华的学生不问专业、来者不拒的做法也引来了一个年轻人。这天,和平路50 号董事长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桌子上摆着履历和一份“商业连锁模式”建议书,求职者叫郁亮,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专业毕业,之前供职深圳外贸集团,见到万科招聘连锁业务的人才前来应聘。
此时,王石正雄心勃勃地要将他的公司打造成为多元化、集团化的军团,当时5100 万的净资产、“上市公司”的光环和十几种业务门类将这家小公司装点得熠熠生辉。“我觉得他们挺有理想的,”郁亮说,“因此我决定加入。”此外,让郁亮做出选择的另一个理由是,自己那份厚厚的建议书,王石不仅看完了,而且还做了详细的标记。
加入万科后,郁亮的主要工作是证券和投资。1993 年5月28 日,万科4500 万B 股挂牌发行,共募集资金45135 万港币,郁亮由此大露头角。
这次B 股发行,万科不仅获得了资本,也获得了国际投行的质疑,他们并不认可万科的多元化,当时他们犹如章鱼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地产、零售、证券、工业、文化,就连蒸馏水和电影都有他们布下的棋子。投行说,你们究竟是干吗的?我没法衡量你们的价值。
也是在1993 年,位于上海的万科城市花园开售,而这个靠近机场、地处偏远的项目竟意外获得海归的追捧。要知道仅仅一 年前,当王石和郁亮来到这儿时,这里还是大片的农田,只有稀稀拉拉的耕牛和拖拉机而已。一个判断在多次务虚会上达成了:中国未来的造城运动将给大众住宅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
1994 年的某一天,郁亮来到王石办公室,直接问他,为什么我还不是副总经理?王石回答道,对啊,为什么你还不是?两年后,做完减法的郁亮得到了副总经理的职位。而这种版本的对话曾在1992年一模一样地出现过,那时郁亮“要”到的职位是部门主管。
一千亿的历程
2000 年,郁亮全面负责公司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在他接过权柄的那一刻,他的“导师”王石并没有任何特别的交代,连一次长谈都没有。在一次采访中,王石对郁亮的评价只有两个词:“踏实”、“细腻”。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经理人必备的美德。但如果你觉得这两个词还欠缺一点杀伤力的话,那就错了。军人出身的他,还送给郁亮一个评价—重剑无锋。
就职之后,郁亮开始了“海盗计划”,着手从中海地产挖人;另外,他又主持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这完全可以视为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七一 的人储备性的发力。当年,万科地产收入达到24 亿,但那时的他已经在想要用5 年的时间做到100 亿了。
2003 年,在深圳云海山庄举行的一次高层务虚会上,有小组在讨论时设定销售过千亿的十年发展计划,当时王石跳起来,说道:“你们年轻人不要浮夸!”当时的万科正受到顺驰强力的挑战,王石认为千亿目标是年轻人在压力下的一种不理智,他说,顺驰没那么重要。而郁亮则觉得这跟顺驰没关系,是市场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王石最终相信了这个年轻人和他一直坚持的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景。但毫无疑问,接下来郁亮必须要将万科淬炼为在管理和运作上达到世界一流的公司。2004 年,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的万科成立20 周年庆典上,郁亮正式提出要用10 年做到千亿,而当年万科的销售额只有91 亿元人民币。
2010 年,一千亿目标提前4 年实现了。那一天,郁亮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封通知邮件,语气平静,并无特别兴奋。他只是在邮件发出的那一刻,才在内心中做了一次小小的庆祝。如果真有什么特别之举的话,恐怕就是几天后送给每位员工的纪念币了,其正面镌刻了1000 亿的数字,背面则是珠穆朗玛峰,因为那年,王石又一次登上了那里。
郁亮钟爱德鲁克的一句话:“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故事发生。”在郁亮的履历里,这个在内心喜好平静的人并不愿意用“大喜大悲”来标注人生的某个时刻。作为经理人,他将按部就班、顺理成章视为一种职责。“一切都在我们设想的轨道上运转,当结果到来时,你怎么会有特别的感受呢?这又不是中了六合彩,如果真有什么意外之喜和意外之悲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在管理上还有漏洞。”
这个仿佛用工业刻度来要求自己的人生未免有点机械化,但这并非郁亮的脸谱,而事实上,他一直在心中抵制外界送给他的任何标签。他不喜欢自己的人生以及成功被一种简单的方式总结(他自己都没有总结过)。如果说曾有一段时间,他每年都会送给自己一块价值不菲的名表来“奖赏”自己的话,那么在3 年前,他突然顿悟,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未免有点儿浅薄了。他找到了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减肥。
2008 年,郁亮突然萌生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念头,要用两年的时间将体重从75 公斤减到他加入万科时的64 公斤,并将此视为送给自己加入万科20 年的礼物。
理想主义的恣意人生
14年前,46岁的王石,开始人生第一次登雪山。对于王石而言,每一次登山,都是一次在红尘世界里永远无法获得的心灵之旅。13年后,45岁的郁亮首次踏上了雪山之巅。对于郁亮而言,日后即将踏上的雪山,亦是一次次挑战自我的旅途。
当年王石穿上粉红衣服与董洁同登时尚杂志封面,2011年,郁亮一袭粉红衬衫招来众多惊艳目光。
万科真是一家奇特的企业,或者说万科总裁总有恣意人生。
如果要亮出郁亮的行程安排,那简直会羡慕死那些正忙于商海沉浮而无暇分身的企业老总。
5月6日,正站在启孜峰6206米山顶上;
5月,参加珠海站自行车比赛;
6月,参加顺义站自行车比赛;
7月,考察慕士塔格峰;
9月3日,登上海拔5276米的四姑娘二峰顶……
可是,万科并没有因为总裁郁亮奔波自行车、马拉松、登山等赛事而裹步不前,相反,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万科业绩表现斐然,以总销售额970.8亿元、总销售面积841.2万平方米占据了行业头把交椅。
10年前,当王石把“万科之舵”交到郁亮手中时,这个35岁的年轻人足足用了三年时间来适应总经理这个新角色。
10年后的今天,郁亮与王石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进入2011年,郁亮体重减少了7公斤,原来微胖的脸庞有了棱角,体态变得更加干练和结实;除了经常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外,郁亮也开始登雪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万科的发展战略上,郁亮也与王石保持着一致。“我跟主席(王石)很多意见是一致的。”郁亮经常强调。
就个体而言,郁亮与王石有着很大的差别。郁亮比王石小14岁,不同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甚至王石的火暴和硬朗,与郁亮的细腻和踏实皆形成了性格上的反差。但当年王石把郁亮推到总经理位置时,无疑相信郁亮能够延续他的梦想。
有人把王石看做是万科的“精神领袖”,郁亮也表示“主席(王石)的话要从精神层面去理解”。但从某个角度看,王石与郁亮更像是一对搭档,维系两个人的是信任。王石说过: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的某一个意见最后被证明是错的,而他们(郁亮及管理层)是对的。恐怕这也是王石放心地海外游学的原因之一。
2010年,一千亿目标的完成,标志着郁亮驾驶的“万科”这艘巨舰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在万科突破千亿销售额之后的2个多月里,郁亮对外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忘记规模和数字吧!”
有时,郁亮不得不从理想中走回现实。而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千亿元之后,万科的“上半场”已经完美落幕,作为全球最大住宅公司的总裁,45岁的郁亮将把万科带向何方?万科的“下半场”,“高潮”又在哪里?
显然,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是郁亮将要面对的最大考验。 (编辑/张本科)
进入2011年后,郁亮明显地变瘦了。与以往那个白白胖胖、不温不火的郁总判若两人。伴随其形象转变的,是郁亮的风格。在与媒体记者的对话和交流中,郁亮常常抢白记者的问题,用一种幽默、轻松却带有一种压迫感的方式将问题反抛回去。在化解了问题尖锐性的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回旋余地。一种全新的郁亮风格诞生,机智,强势,却又不失幽默。
郁亮更敢说了,在不同的公开场合,甚至主动调侃他与王石意见不合的传闻、刘爱明等高管出走与他有关的传闻,毫不回避,主动澄清。看似无意提及,实则有意为之,早年担任过财务总经理的他,谨慎与沉稳仍然掩饰不住。
从职业经理人,到地产行业大佬的蜕变,郁亮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
收获的是自信
1965 年12 月,郁亮出生于江苏苏州,母亲是一位普通工人,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也许是出于天赋,郁亮的理科成绩非常出色,在他考入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时,其数学成绩是满分。大学时,他最爱读的书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而这两本书似乎构成了这个年轻人理想的底色:约翰·克里斯朵夫奋斗的一生让他极为着迷;而《光荣与梦想》里所描绘的美国断代史,则让他收获了一种自信—一个在纷乱中崛起的时代是成就一个凡人最好的舞台。
此时,中国南部的一个小渔村正响彻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群梦想家和淘金者试图将这个名为“深圳”的地方建造为蓝图上的“理想国”。郁亮在报纸上一次次看到关于深圳的故事,也看到“深圳该姓资还是姓社”几近白热化的论争,而论争越激烈,那里越散发着潘多拉盒子般的魅力。1988 年大学毕业后,郁亮做了去深圳的选择。
郁亮说:“我内心里一直在追求变化,所以不断在想,不断在变。那时我觉得变化就是理想。”
两年后,由于郁亮所在的外贸公司业务萎缩,他向领导提交了一份厚厚的建议书,内容是建议公司在内地发展连锁零售业务,但建议书交上去后便石沉大海。他想到了离开。
1990 年,经身在万科的同学推荐,郁亮见到了王石。在其自传《道路与梦想》中,王石对那次见面曾有过简短的叙述:90 年代初的万科人事政策中对北大、清华的学生不问专业、来者不拒的做法也引来了一个年轻人。这天,和平路50 号董事长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桌子上摆着履历和一份“商业连锁模式”建议书,求职者叫郁亮,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专业毕业,之前供职深圳外贸集团,见到万科招聘连锁业务的人才前来应聘。
此时,王石正雄心勃勃地要将他的公司打造成为多元化、集团化的军团,当时5100 万的净资产、“上市公司”的光环和十几种业务门类将这家小公司装点得熠熠生辉。“我觉得他们挺有理想的,”郁亮说,“因此我决定加入。”此外,让郁亮做出选择的另一个理由是,自己那份厚厚的建议书,王石不仅看完了,而且还做了详细的标记。
加入万科后,郁亮的主要工作是证券和投资。1993 年5月28 日,万科4500 万B 股挂牌发行,共募集资金45135 万港币,郁亮由此大露头角。
这次B 股发行,万科不仅获得了资本,也获得了国际投行的质疑,他们并不认可万科的多元化,当时他们犹如章鱼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地产、零售、证券、工业、文化,就连蒸馏水和电影都有他们布下的棋子。投行说,你们究竟是干吗的?我没法衡量你们的价值。
也是在1993 年,位于上海的万科城市花园开售,而这个靠近机场、地处偏远的项目竟意外获得海归的追捧。要知道仅仅一 年前,当王石和郁亮来到这儿时,这里还是大片的农田,只有稀稀拉拉的耕牛和拖拉机而已。一个判断在多次务虚会上达成了:中国未来的造城运动将给大众住宅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
1994 年的某一天,郁亮来到王石办公室,直接问他,为什么我还不是副总经理?王石回答道,对啊,为什么你还不是?两年后,做完减法的郁亮得到了副总经理的职位。而这种版本的对话曾在1992年一模一样地出现过,那时郁亮“要”到的职位是部门主管。
一千亿的历程
2000 年,郁亮全面负责公司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在他接过权柄的那一刻,他的“导师”王石并没有任何特别的交代,连一次长谈都没有。在一次采访中,王石对郁亮的评价只有两个词:“踏实”、“细腻”。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经理人必备的美德。但如果你觉得这两个词还欠缺一点杀伤力的话,那就错了。军人出身的他,还送给郁亮一个评价—重剑无锋。
就职之后,郁亮开始了“海盗计划”,着手从中海地产挖人;另外,他又主持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这完全可以视为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七一 的人储备性的发力。当年,万科地产收入达到24 亿,但那时的他已经在想要用5 年的时间做到100 亿了。
2003 年,在深圳云海山庄举行的一次高层务虚会上,有小组在讨论时设定销售过千亿的十年发展计划,当时王石跳起来,说道:“你们年轻人不要浮夸!”当时的万科正受到顺驰强力的挑战,王石认为千亿目标是年轻人在压力下的一种不理智,他说,顺驰没那么重要。而郁亮则觉得这跟顺驰没关系,是市场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王石最终相信了这个年轻人和他一直坚持的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景。但毫无疑问,接下来郁亮必须要将万科淬炼为在管理和运作上达到世界一流的公司。2004 年,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的万科成立20 周年庆典上,郁亮正式提出要用10 年做到千亿,而当年万科的销售额只有91 亿元人民币。
2010 年,一千亿目标提前4 年实现了。那一天,郁亮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封通知邮件,语气平静,并无特别兴奋。他只是在邮件发出的那一刻,才在内心中做了一次小小的庆祝。如果真有什么特别之举的话,恐怕就是几天后送给每位员工的纪念币了,其正面镌刻了1000 亿的数字,背面则是珠穆朗玛峰,因为那年,王石又一次登上了那里。
郁亮钟爱德鲁克的一句话:“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故事发生。”在郁亮的履历里,这个在内心喜好平静的人并不愿意用“大喜大悲”来标注人生的某个时刻。作为经理人,他将按部就班、顺理成章视为一种职责。“一切都在我们设想的轨道上运转,当结果到来时,你怎么会有特别的感受呢?这又不是中了六合彩,如果真有什么意外之喜和意外之悲的话,那只能说明我们在管理上还有漏洞。”
这个仿佛用工业刻度来要求自己的人生未免有点机械化,但这并非郁亮的脸谱,而事实上,他一直在心中抵制外界送给他的任何标签。他不喜欢自己的人生以及成功被一种简单的方式总结(他自己都没有总结过)。如果说曾有一段时间,他每年都会送给自己一块价值不菲的名表来“奖赏”自己的话,那么在3 年前,他突然顿悟,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未免有点儿浅薄了。他找到了一种更加有趣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减肥。
2008 年,郁亮突然萌生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念头,要用两年的时间将体重从75 公斤减到他加入万科时的64 公斤,并将此视为送给自己加入万科20 年的礼物。
理想主义的恣意人生
14年前,46岁的王石,开始人生第一次登雪山。对于王石而言,每一次登山,都是一次在红尘世界里永远无法获得的心灵之旅。13年后,45岁的郁亮首次踏上了雪山之巅。对于郁亮而言,日后即将踏上的雪山,亦是一次次挑战自我的旅途。
当年王石穿上粉红衣服与董洁同登时尚杂志封面,2011年,郁亮一袭粉红衬衫招来众多惊艳目光。
万科真是一家奇特的企业,或者说万科总裁总有恣意人生。
如果要亮出郁亮的行程安排,那简直会羡慕死那些正忙于商海沉浮而无暇分身的企业老总。
5月6日,正站在启孜峰6206米山顶上;
5月,参加珠海站自行车比赛;
6月,参加顺义站自行车比赛;
7月,考察慕士塔格峰;
9月3日,登上海拔5276米的四姑娘二峰顶……
可是,万科并没有因为总裁郁亮奔波自行车、马拉松、登山等赛事而裹步不前,相反,在过去的三个季度,万科业绩表现斐然,以总销售额970.8亿元、总销售面积841.2万平方米占据了行业头把交椅。
10年前,当王石把“万科之舵”交到郁亮手中时,这个35岁的年轻人足足用了三年时间来适应总经理这个新角色。
10年后的今天,郁亮与王石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进入2011年,郁亮体重减少了7公斤,原来微胖的脸庞有了棱角,体态变得更加干练和结实;除了经常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外,郁亮也开始登雪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万科的发展战略上,郁亮也与王石保持着一致。“我跟主席(王石)很多意见是一致的。”郁亮经常强调。
就个体而言,郁亮与王石有着很大的差别。郁亮比王石小14岁,不同的时代烙印,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甚至王石的火暴和硬朗,与郁亮的细腻和踏实皆形成了性格上的反差。但当年王石把郁亮推到总经理位置时,无疑相信郁亮能够延续他的梦想。
有人把王石看做是万科的“精神领袖”,郁亮也表示“主席(王石)的话要从精神层面去理解”。但从某个角度看,王石与郁亮更像是一对搭档,维系两个人的是信任。王石说过: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的某一个意见最后被证明是错的,而他们(郁亮及管理层)是对的。恐怕这也是王石放心地海外游学的原因之一。
2010年,一千亿目标的完成,标志着郁亮驾驶的“万科”这艘巨舰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然而在万科突破千亿销售额之后的2个多月里,郁亮对外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忘记规模和数字吧!”
有时,郁亮不得不从理想中走回现实。而现在最现实的问题是:千亿元之后,万科的“上半场”已经完美落幕,作为全球最大住宅公司的总裁,45岁的郁亮将把万科带向何方?万科的“下半场”,“高潮”又在哪里?
显然,找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是郁亮将要面对的最大考验。 (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