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型语文课堂建构策略探微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生成型语文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率比较高,效果也十分明显。在生成型语文课堂中,学生充满自信,心情快乐而愉悦,学习效率高。
  【关键词】
  生成型 语文课堂 建构策略 探微
  学生的思维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及时生成而构建的,因此以生为本的生成型语文课堂才是理想的高效课堂。生成型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及时的引导学生们的思维,还能够促使教学内容完美的契合学生们思维,从而建构高效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将结合引导质疑、深度探究以及拓展延伸等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构建生成型语文课堂。
  一、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质疑是学习探究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存在疑惑才会主动思考并寻求答案,从而才能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并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熟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巧妙的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疑惑生成主动的课堂教学,并且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发散思维去解答自己的疑问,解决问题,从而构建生成动态的高效课堂。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高中语文中《师说》这一课时,我根据原先做成的教案为学生们讲解古文的内容和释义,并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闻”翻译为“知道”的意思,但是对于我这样的解释有学生表示不能够认同。因此,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该学生表示:既然是生乎吾前,那就表示他接受教育也在我之前,那这里的“闻”也可以翻译为“接触学问的时间”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要求学生们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之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完后有一小部分人都认为前面同学说的非常合理,也有大部分同学觉得“闻”就是“知道”的意思,于是我找出一位同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该学生表示:前面提到“生乎吾前”或许可以将“闻”理解为“接触知识的时间”,生乎吾后呢?显然这样的解释是说不通的,并且随后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也验证了这一点。该学生说完以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豁然开朗。
  由此可见,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疑惑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促使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好的激活思维并发散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动性,从而更牢固的掌握自己的所学知识。
  二、深度探究,鼓励创新
  创新是所有发展的前提,有创新才有新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和创新思维,做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并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而激发学生创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在探究的过程中触发灵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此生成创新型高效课堂。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高中语文中《项脊轩志》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学习。学习了文章以后,学生们对文中“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有所异议,因此我引导学生们大胆的发表了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兄弟、亲人的怀念,并借助于鸡犬的态度来烘托自己的情感;也有同学认为这句话是作者对人性的窥探,认为兄弟分家后就连亲情都不复存在。听了学生们各种各样的理解之后,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学生们准确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们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去了解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境。而学生们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对这篇文章认识更加深刻了。
  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度探究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保护学生的认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并能够做到积极发言,提高创新能力。
  三、拓展延伸,拓宽视野
  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借助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力量去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使得学生们在各个方面灵活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或借助于文学的力量去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些课外知识为学生拓展延伸,从而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完善对人才的培养任务。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高中语文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课时,如果仅仅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来了解蔺相如这个人显然可信度是较低的。因此,为了引导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廉颇、蔺相如的品行和智慧,我不仅为学生们讲解了课本内容,还为学生们拓展了许多课外知识帮助学生们加深了解,并开拓视野。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就文章中提高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两个事件引导学生们了解蔺相如的智慧与胆魄。然后,我引导学生们对文中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进行了学习,并以此让学生们认识到廉颇的耿直忠厚以及蔺相如的宽大胸襟。学生了解了文章后,我又引领学生们学习了缪贤、司马迁、刘向等人对蔺相如的评价,并借助这些历史评价来加深对此人的认识。
  可见,拓展延伸的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并使得学生在了解课外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联系结合自己的课内知识,使得两者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师生共同构建生成型高效课堂。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发现,而采用巧妙的方法开展生成型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7(20)
  【2】陈国文.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
其他文献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矿化度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造林绿化难度大.柽柳属树种的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盐碱、抗风蚀和风沙,是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
历史上的河南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以气吞山河、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用双手和钢纤、铁锤,历经10年寒暑,在县崖峭壁上开凿了举世闻名的"
期刊
【摘 要】  对于多数教师来说,中年级阶段的习作教学难度较大,而这一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对学生今后的习作质量以及语文素养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重视中年级习作起步时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提高其习作兴趣与信心,避免学生对习作心生畏惧。本文就中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指导策略进行探讨,旨在让学生勤于动笔,善于习作,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中年级 习作 教学指导 策略  
2002年在沂水县开展了晚熟枣优良品系选择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3年筛选,筛选出了丰产适应性强、品质好的沂水大雪枣和沾化冬枣2个晚熟枣优良品系,并为其丰产栽培提供了完整的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毋庸置疑,如今,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农业生产已进入新阶段,农民那种传统的小农意识,已不
【正】 2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头条消息报道了河南农业近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王明义副省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国家的粮食生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近期将在郑州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全省县域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
<正> 乘着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浩荡春风,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春天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二十一世纪头20年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以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B301、B302、B303、B304、B305、B306、B317、B318、B331、B385、B513、B517、BM13、BM19、BM27、BM86为试验材料,以易县毛白杨作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