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目标来动员人民,用目标来组织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
记者:李校长,您好!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提出了中国梦,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反响。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那么,您能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有何重大背景和现实意义吗?
李君如: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十分成功。怎么把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又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问题。
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用目标来动员人民,用目标来组织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叫“共产党”,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有远大理想的党,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又善于从实际出发确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我们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不仅为我们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中国梦”,就是作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其意义就在于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内部涌动着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的要求,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历代志士仁人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
也就是说,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从“康乾盛世”这一落日的辉煌中,中华民族因夜郎自大而错失工业化的机遇,到鸦片战争清政府因落后而挨打后,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中国丧失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开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地追求的民族复兴之梦。
二、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无比漫长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他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早已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那么能详细介绍一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圆梦”的历程吗?
李君如: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无比漫长。由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要解决的是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的梦想也就包括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两大梦想。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2050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长达200多年。
第一个100年,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为了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之梦,必须先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到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都是为了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足足奋斗了一个多世纪,才圆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
第二个100年,是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创设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和社会前提。而只有实现了这个梦想,才能最后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7年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站起来的中国人就已经踏上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路。由于我们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真正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按照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党的十六大关于“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决策,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圆梦,就是要圆这“两个一百年”之梦。
现在离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只有8年时间了。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为此,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号召。
三、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
记者:从中华民族“圆梦”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随着历史阶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那么,如何把握当前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李君如:党的十八大形成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知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自觉地承担起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承担起了为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史使命,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号召。
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刚刚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全面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精神、力量等问题时深刻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精辟地揭示了中国梦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意义,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族”和“人民”这两个范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意义所在。强调“民族”的意义,实现中国梦不仅在于我们将完成历代志士仁人的民族振兴愿望,而且将造福于世界各地的所有华人。强调“人民”的意义在于,中国梦是造福于人民的,同每一个人的个人理想息息相关,同时要靠人民来实现。事实上,中国梦不仅是整个国家的富强之梦,而且是同国人的住房梦、就业梦、社会保障梦、生活环境优美梦等国民个人愿望直接相联系的,是中国人的总体追求与每个人的个体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憧憬和企盼。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提出中国梦,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更好地坚守“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质属性,更好地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奉献我们的一切。
四、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记者: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当前应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李君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集中起来,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来说,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回顾和总结我们圆梦的历史,第一个100年圆“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之梦,靠的是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第二个100年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靠的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常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来自实践的最权威的结论。今天,我们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任务,最终圆满实现中国梦,还是要靠改革开放。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记者: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
李君如:在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与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一必须走中国道路,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聚焦于改革开放。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也即改革开放中国的力量。因此,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其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梦。邓小平曾经明确地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他还说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这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振兴中华”与“赶上时代”是我们改革开放两个相互联系的目的。而“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所以在振兴中华的同时要强调“赶上时代”,是因为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要恢复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
再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这是因为,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并且经历过历史曲折的东方大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扫除民族复兴大业的各种体制障碍,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体制,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中国能够用短短30多年时间,就从苏联模式的体制中解放出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我们知道,这30多年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性的,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也懂得,今天的中国面临着许多矛盾、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民生等问题上有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破解。
深化改革开放尽管十分艰难,但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总之,不改革,空谈改革,乱改革,都不可能实现中国梦。
五、中国梦既然是连接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追求,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记者: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和面对这些问题呢?
李君如:在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上,除了要认识到上述基本道理,还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是因为,中国梦既然是连接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追求,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其一,关于理想与实干。梦,是理想,但理想不仅不是空想,还要避免空想,这就要实干。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鲜明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应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末顾炎武谈到这段历史时把这个教训概括为“清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这些历史典故和经验,在许多场合多次告诫我们要牢记此类误国之鉴。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进一步把这一教训同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更加发人深思。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理”是以“实”为基础的,“实”是实际,也是实践,从实际出发之“理”、来自实践之“理”、应用于实践之“理”、自觉接受实践检验之“理”,才是我们所要之“理”,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之“理”。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想”不仅是“干”的愿望和原动力,更要靠“干”变为现实。“理”与“实”、“想”与“干”的这种辩证关系,构成的就是理想与实干的辩证逻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向人民群众描绘美好蓝图,展望发展前景,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千万不能给人民群众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不宜提一些虽然符合共产党人的理想但目前这一阶段还做不到的口号。也就是说,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才能变为生活中的现实。
其二,关于改革与发展。讲实干,最重要的实干,就是要实实在在搞改革、实实在在谋发展。在改革的问题上,不改革没有出路,但坚持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能离开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来推进改革。我们曾经说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这一论断,已经说明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服务,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实现形式,脚踏实地地推进。当前,我们深化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也好,“摸着石头过河”也好,都必须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特别是这个阶段的发展要求出发。记得当年邓小平在处理党内外关于“傻子瓜子”等问题的不同看法时,就是这样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局,来处理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重温。只有从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来推进改革,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期盼的中国梦。
其三,关于机遇与挑战。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敢于抓住机遇,善于应对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圆梦的过程,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的过程。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而不是谁恩赐给我们的。事实上,抓机遇的过程,往往就是经受各种挑战和考验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在今天的国内外形势下,提出和认识这个问题,格外重要。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并还将继续告诉我们,除非中国人自己不争气,世界上谁也阻挡不了中国梦的实现。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只有正确对待和把握机遇与挑战等问题,我们才能不因取得伟大成就而盲目陶醉,才能不因面临各种挑战而盲目悲观。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惟有紧紧抓住今天依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勇敢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将中国梦的美好希望变为美好现实。
■ 责任编辑:袁志平
记者:李校长,您好!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提出了中国梦,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反响。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那么,您能谈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有何重大背景和现实意义吗?
李君如: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十分成功。怎么把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又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问题。
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用目标来动员人民,用目标来组织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叫“共产党”,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有远大理想的党,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又善于从实际出发确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我们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不仅为我们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中国梦”,就是作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其意义就在于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内部涌动着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的要求,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历代志士仁人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
也就是说,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从“康乾盛世”这一落日的辉煌中,中华民族因夜郎自大而错失工业化的机遇,到鸦片战争清政府因落后而挨打后,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中国丧失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那时开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地追求的民族复兴之梦。
二、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无比漫长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他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早已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那么能详细介绍一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圆梦”的历程吗?
李君如: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无比艰辛,无比漫长。由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要解决的是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的梦想也就包括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两大梦想。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到2050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长达200多年。
第一个100年,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为了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之梦,必须先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个历史性课题。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到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都是为了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足足奋斗了一个多世纪,才圆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
第二个100年,是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创设了不可或缺的政治和社会前提。而只有实现了这个梦想,才能最后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7年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站起来的中国人就已经踏上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路。由于我们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真正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按照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党的十六大关于“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决策,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到建党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到建国100年的时候,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圆梦,就是要圆这“两个一百年”之梦。
现在离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只有8年时间了。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为此,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号召。
三、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
记者:从中华民族“圆梦”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随着历史阶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那么,如何把握当前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李君如:党的十八大形成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知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自觉地承担起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承担起了为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史使命,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号召。
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刚刚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全面阐述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这一梦想的道路、精神、力量等问题时深刻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精辟地揭示了中国梦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意义,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族”和“人民”这两个范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意义所在。强调“民族”的意义,实现中国梦不仅在于我们将完成历代志士仁人的民族振兴愿望,而且将造福于世界各地的所有华人。强调“人民”的意义在于,中国梦是造福于人民的,同每一个人的个人理想息息相关,同时要靠人民来实现。事实上,中国梦不仅是整个国家的富强之梦,而且是同国人的住房梦、就业梦、社会保障梦、生活环境优美梦等国民个人愿望直接相联系的,是中国人的总体追求与每个人的个体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憧憬和企盼。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因此,提出中国梦,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更好地坚守“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质属性,更好地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奉献我们的一切。
四、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记者: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当前应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李君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集中起来,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来说,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回顾和总结我们圆梦的历史,第一个100年圆“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之梦,靠的是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第二个100年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靠的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常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来自实践的最权威的结论。今天,我们要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任务,最终圆满实现中国梦,还是要靠改革开放。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记者: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
李君如:在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上,首先,要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与推进改革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一必须走中国道路,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都聚焦于改革开放。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也即改革开放中国的力量。因此,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其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中国梦。邓小平曾经明确地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他还说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这就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振兴中华”与“赶上时代”是我们改革开放两个相互联系的目的。而“振兴中华、赶上时代”,就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所以在振兴中华的同时要强调“赶上时代”,是因为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要恢复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而是要使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
再次,要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这是因为,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并且经历过历史曲折的东方大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扫除民族复兴大业的各种体制障碍,从根本上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个方面的体制,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中国能够用短短30多年时间,就从苏联模式的体制中解放出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我们知道,这30多年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性的,还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我们也懂得,今天的中国面临着许多矛盾、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在民生等问题上有许多难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破解。
深化改革开放尽管十分艰难,但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总之,不改革,空谈改革,乱改革,都不可能实现中国梦。
五、中国梦既然是连接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追求,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记者: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和面对这些问题呢?
李君如:在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关系问题上,除了要认识到上述基本道理,还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改革开放的内在逻辑,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是因为,中国梦既然是连接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追求,造福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实现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其一,关于理想与实干。梦,是理想,但理想不仅不是空想,还要避免空想,这就要实干。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鲜明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应该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末顾炎武谈到这段历史时把这个教训概括为“清谈误国”。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这些历史典故和经验,在许多场合多次告诫我们要牢记此类误国之鉴。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进一步把这一教训同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更加发人深思。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理”是以“实”为基础的,“实”是实际,也是实践,从实际出发之“理”、来自实践之“理”、应用于实践之“理”、自觉接受实践检验之“理”,才是我们所要之“理”,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之“理”。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想”不仅是“干”的愿望和原动力,更要靠“干”变为现实。“理”与“实”、“想”与“干”的这种辩证关系,构成的就是理想与实干的辩证逻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向人民群众描绘美好蓝图,展望发展前景,是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但千万不能给人民群众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不宜提一些虽然符合共产党人的理想但目前这一阶段还做不到的口号。也就是说,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才能变为生活中的现实。
其二,关于改革与发展。讲实干,最重要的实干,就是要实实在在搞改革、实实在在谋发展。在改革的问题上,不改革没有出路,但坚持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能离开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来推进改革。我们曾经说过,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这一论断,已经说明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改革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必须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服务,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的实现形式,脚踏实地地推进。当前,我们深化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也好,“摸着石头过河”也好,都必须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实际特别是这个阶段的发展要求出发。记得当年邓小平在处理党内外关于“傻子瓜子”等问题的不同看法时,就是这样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局,来处理改革中遇到的难题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重温。只有从实际出发,围绕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来推进改革,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期盼的中国梦。
其三,关于机遇与挑战。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中国梦,必须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敢于抓住机遇,善于应对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圆梦的过程,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的过程。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而不是谁恩赐给我们的。事实上,抓机遇的过程,往往就是经受各种挑战和考验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在今天的国内外形势下,提出和认识这个问题,格外重要。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并还将继续告诉我们,除非中国人自己不争气,世界上谁也阻挡不了中国梦的实现。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只有正确对待和把握机遇与挑战等问题,我们才能不因取得伟大成就而盲目陶醉,才能不因面临各种挑战而盲目悲观。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惟有紧紧抓住今天依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勇敢应对各种挑战,才能将中国梦的美好希望变为美好现实。
■ 责任编辑: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