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制度实施60多年来,虽然在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制度仍不完善。从辅导员发展进程来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周期相对较长,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当前形势而言,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的必然需要。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弱化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管理者、服务提供者等角色,管理着大量的学生、对接部门,日常工作时间处理着许多事务性工作,这使得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工作是“压力山大”。从长远来看,“以德治国”的基本取向将被扭曲。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会背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对“精致利己主义”的评价会越来越接近。
  (二)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动力不足
  根据调查和访问数据显示,一般来说,教师的工资高于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比教师的工作复杂,但福利待遇低于教师。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一般公众的认识不成正比。这样的差距使得顾问们对他们的工作不那么感兴趣,导致辅导员缺乏专业化化动机,导致工作倦怠感。
  (三)辅导员工作职业化的存在瓶颈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是大学生的心灵导师,是大学生生活规划的导航员,辅导员需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由于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常常需要处理很多繁琐的具体事务,导致大多数辅导员处于"样样会,样样不精"的职业状态。而辅导员很多都不是相应的专业,那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和目标单一,培训体系非常不完善,导致职业化存在瓶颈。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角色定位较模糊,缺乏强烈职业认同感
  许多高校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多重部门管理、多重考核标准;由于辅导员事务繁杂,缺少精力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好;辅导员职责工作不明确以及有更多的突发性事务要处理,还要做一些非分内的事情;更有甚者将其定位为“保姆、保安、保洁”,很大程度少的降低了辅导员的社会认可度。
  (二)进入门槛较较低,缺乏强有力专业支撑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中,由于辅导员工作准入标准不明确,存在诸多问题。在辅导员的录取标准方面,许多高校只规定了很宽泛的标准,包括工作经历、沟通能力、后勤管理能力等,而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进而在选拔辅导员的时候,缺乏可操作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辅导员缺乏明确的入职标准,辅导员进入高校的专业基础薄弱,而且高校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导致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三)职业标准不明确,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
  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职业标准不明确。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做琐碎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做学生的工作。他们承担的任务复杂、繁重、工作时间长,这些都给辅导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即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它们也会承受一定的高负荷压力。因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越来越严重,效率急剧下降的现象层出不穷。明确的工作职责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业兴趣,建立长期的职业理想。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着眼战略定位,加强工作研究、明确工作职责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的辅导员队伍,关键是正确引导辅导员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明确的工作职责。辅导员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但从本质上讲,辅导员的职务属于教师职务,而不是行政职务。管理只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一种辅助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灌输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因此,辅导员必须明确工作任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科学管理方法,才能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优化选聘机制,搭建培训平台,提升业务能力
  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管理机制普遍存在不足。构建科学可行的辅导员培训体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辅导员培训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可以指定加强辅导员培训的对策。在学校,高校可以选择学校领导、部委领导、骨干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进行校内培训,以适应当地条件,有针对性、有利于学校辅导员培训的实际情况。在学校之外,高校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一方面,发展激励型辅导员培训计划;另一方面要纠正辅导员对培训管理的态度,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加强培训管理机制的强制性完善,有利于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提高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促进辅导员业务精神的科学发展。
  (三)完善考评体系,制定奖惩制度,通畅晋升渠道
  良好的评价、奖惩机制能够帮助辅导员获得相应的职位提升,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建设水平。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包括奖金、奖金、岗位津贴、基本工资等。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由于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殊性,不能采用专业教师的评价标准。高校辅导员的评价和聘用不仅要考虑科研成果、学历等因素,还要考虑辅导员的绩效,如获奖情况、就业情况、班党团建设、学风等。提高绩效的重要性,使他们具有职业认同感。同时,要及时调整绩效考核结果不佳的员工,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可以突出评价机制的重要性,也有助于高校辅导员树立积极参与评价的积极态度。为了提高个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应结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不断进行相应的学习,以提高个体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作者簡介:  张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作者简介:  王悦,女,山东济南市,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影像艺术。
期刊
五月的三湘大地,绿意葱茏。龙山县中湾村蔬菜基地里,成片的辣椒嫩得发亮,长势喜人。“从省里培训回来后,我们村就依葫芦画瓢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再过一个多月,这批辣椒就可以采摘
自2015年6月抚州市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以来,抚州市、县、乡三级共派出1810支'连心'小分队、近万名驻村干部,他们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坚持吃住在'连
<正>江西省脱贫攻坚第五督察组临时党支部于2017年5月23日进驻抚州市开展督察以来,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带着党性、带着责任、带着政策、带着感情搞督察,认真履行抓党建、
夏日的草地上,杨国义牵头的“溜达大鹅牧民专业合作社”所饲养的1.8万只莱茵鹅,正悠闲自在的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