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现状,可以分析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专业设置结构不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办学条件、师资层次、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引入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标准作为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开放式教学成为实习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加强校企结合,发展现代学徒制度,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习教学管理和创新教育。
关键词:中职实习 存在问题 对策
1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的现状
服务于新经济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在普高热和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难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断认识和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我们迎来了职教的又一个春天。作为培养在生产、服务和技术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习教学,将发挥主导、积极的作用。随着学分制、弹性制、宽进严出、多证制、自主招生等机制的实施,以及扩大办学自主权和规模等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实习教学管理上: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人数增加、实习场地设备严重短缺,师资缺乏、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管理机制僵化等因素,原本科学、规范、系统的动态实习教学管理只能忙于应付,更谈不上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诸如实习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有潜在危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立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技能特色、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结构不优;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整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差、师资层次低、办学没特色、缺乏灵活性,从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1 关于实习教学管理理念的定位问题职校实习教学管理包括管理层以及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大多数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实习教学管理定位不准确,没有从实习教学自身的规律、特色出发,结合实际考虑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或者只有认识没有行动,往往停留在理论研究的纸上谈兵。实习管理层必须要精通业务,要成为实习教学动态调控管理的行家,力争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教”要引入职业教育新理念。指导或引导实习教师具有适应市场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实习教学动态调控管理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教研教改的能力。“学”就是在整个实习管理的动态教程中深入到市场、企业、一线教师、班级中去,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使自己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反过来增进实习教学的管理能力。“做”就是要做到身体力行,要精通业务,开设实习教学公开示范课,带头搞好教研教改工作,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规范整个实习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与教师一起探讨实习教学的最佳方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实习教学管理层向职业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
1.2 关于实习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正确把握实习教学管理的实质,及时解决培养规格和模式、专业构建、课程结构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目前职校实习教学的模式比较僵化,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脱钩现象较严重,也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车工车“棒子”、钳工锉“板子”、电工接“板子”的实习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应从管理体制模式、培养模式、学制模式等方面着手改革,使管理从过去的主要由计划决策变为现在的主要由市场需求引导。要具有专业设置的适应性,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来改革原有专业设置和课程,尽快建立职校专业科系管理模式。职校教材也必须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对教学大纲和计划作突破性的改革,要独具匠心,有别于其他教材,充分展现创新思想,突出应用操作技术,最好组织市场调研后自编教材,这样专业针对性强,以培养能力为主,保证“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模拟生产现场、实际动手操作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弹性制、学分制、注册等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材施教,更要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广与应用。
1.3 关于实习教学的师资管理与教学评价中等职校的实习师资队伍成分较复杂,一部分是由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是高等职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类型组成。总体来讲,前者有技术但专业理论知识、学历层次较低,后者有学历但实际生产操作能力欠缺,在知识、技能的传授、组织教学管理方面各有千秋。实习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师资,因此实习师资的结构规划、培训、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严格考核,除考核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外还应重视教师的工作成果,强调以实习教学质量优劣为标准;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采用“请进来派出去”教师业务进修的制度化、经常化的方式,一方面请外面的企业技师、高级技师、专家给学校教师讲授最新技术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外派进修的力度,到企业、社会上去拜具有高超技艺和绝活的企业技术骨干为师,并且要培养学科技术带头人,使实习教师队伍整体向“双师型”靠拢。
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常常是实习教学内部的标准,教学测量和评估的方式往往也比较单一和僵化,没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业界标准和工程实际缺乏直接联系,缺乏社会要求和市场驱动的直接作用。教学测量和评估可以直接引入产业界的技术和管理标准;首先要明确市场运作中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和标准是如何定位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操作技能市场是否认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实习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评价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可根据各阶段的目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口试、笔试、操作测试、企业测试、仿真综合能力测试等,要认真研究考试的内容、考试方式的改革,可根据技术操作型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兼顾过程控制目标控制,既要考知识又要考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尤其对操作技能的几项核心技术应进行综合性的过关考试,发现问题要及时会诊,必要时采取集体会诊制度,从而使整个实习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1.4 关于实习教学的管理特色与实习设备、专业教室建设实习教学的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和内容特色、教学模式、专业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装备特色、师资特色、产教结合特色等诸多方面,在其他方面均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实习设备、专业教室建设显得格外重要,而目前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职校实习设备型号陈旧、配置不齐全、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而且设备的合理利用率不主,缺少前沿高尖端科技的实习设备,设备投入资金短缺,没有进行特色专业教室的建设。学生的实习场所出不能跟今后企业生产现场一致。如果没有一个与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起点比较高、装备比较先进的实习场地,就培养不出现代市场急需的实用操作型技能人才。所以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投资建立功能设备齐全的专业教室;另一方面要广泛联系一批能代表最新技术、工艺的企业,用校外实习基地来弥补学校设备的不足,形成与企业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机制,可采用“三明治”、“仿工厂”等模式。产教结合是新型职业教育的特征,是实习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实习教学特色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改革发展思路
2.1 开放式教学成为实习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实习教学管理除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外,管理机制也必需转变观念,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对管理的形式、内容、方法要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调整、改革以主动适应开放式动态实习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2.2 引入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标准作为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科学、严格的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来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要重视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主要是教学任务与目标心及完成任务目标的实施方案,同时还应规定过程和结果的控制标准。着重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及定期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3 加强校企结合,发展现代学徒制度职教实习教学管理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尽快发展的趋势体现为企业参与特征,也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努力做到的共同特征。学徒制是一种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学徒制度,既作为实习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又可以进一步密切实习教学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学徒制培训是实现产教结合的一种好形式。
2.4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习教学管理和创新教育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只能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人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结性教育,而中等职校实习教学管理的特色,应反映在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领域中的优势——个性和不可取代性;另一方面创新教育不是一种类型,而是一种思想观念,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以灵活的学习机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适应市场职业变迁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实习 存在问题 对策
1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的现状
服务于新经济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在普高热和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难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断认识和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我们迎来了职教的又一个春天。作为培养在生产、服务和技术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实习教学,将发挥主导、积极的作用。随着学分制、弹性制、宽进严出、多证制、自主招生等机制的实施,以及扩大办学自主权和规模等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在实习教学管理上: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人数增加、实习场地设备严重短缺,师资缺乏、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管理机制僵化等因素,原本科学、规范、系统的动态实习教学管理只能忙于应付,更谈不上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诸如实习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有潜在危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建立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技能特色、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结构不优;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整体水平不高;办学条件差、师资层次低、办学没特色、缺乏灵活性,从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1 关于实习教学管理理念的定位问题职校实习教学管理包括管理层以及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大多数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实习教学管理定位不准确,没有从实习教学自身的规律、特色出发,结合实际考虑如何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或者只有认识没有行动,往往停留在理论研究的纸上谈兵。实习管理层必须要精通业务,要成为实习教学动态调控管理的行家,力争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教”要引入职业教育新理念。指导或引导实习教师具有适应市场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实习教学动态调控管理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教研教改的能力。“学”就是在整个实习管理的动态教程中深入到市场、企业、一线教师、班级中去,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掌握各专业的特点,使自己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反过来增进实习教学的管理能力。“做”就是要做到身体力行,要精通业务,开设实习教学公开示范课,带头搞好教研教改工作,一方面在现有条件下规范整个实习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与教师一起探讨实习教学的最佳方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实习教学管理层向职业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
1.2 关于实习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正确把握实习教学管理的实质,及时解决培养规格和模式、专业构建、课程结构和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目前职校实习教学的模式比较僵化,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生产脱钩现象较严重,也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的车工车“棒子”、钳工锉“板子”、电工接“板子”的实习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实习教学管理模式应从管理体制模式、培养模式、学制模式等方面着手改革,使管理从过去的主要由计划决策变为现在的主要由市场需求引导。要具有专业设置的适应性,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束缚,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来改革原有专业设置和课程,尽快建立职校专业科系管理模式。职校教材也必须针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对教学大纲和计划作突破性的改革,要独具匠心,有别于其他教材,充分展现创新思想,突出应用操作技术,最好组织市场调研后自编教材,这样专业针对性强,以培养能力为主,保证“必须、够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模拟生产现场、实际动手操作系统、仿真技术、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弹性制、学分制、注册等分层教学的手段因材施教,更要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推广与应用。
1.3 关于实习教学的师资管理与教学评价中等职校的实习师资队伍成分较复杂,一部分是由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另一部分是高等职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类型组成。总体来讲,前者有技术但专业理论知识、学历层次较低,后者有学历但实际生产操作能力欠缺,在知识、技能的传授、组织教学管理方面各有千秋。实习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师资,因此实习师资的结构规划、培训、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严格考核,除考核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外还应重视教师的工作成果,强调以实习教学质量优劣为标准;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学习、提高的积极性。采用“请进来派出去”教师业务进修的制度化、经常化的方式,一方面请外面的企业技师、高级技师、专家给学校教师讲授最新技术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外派进修的力度,到企业、社会上去拜具有高超技艺和绝活的企业技术骨干为师,并且要培养学科技术带头人,使实习教师队伍整体向“双师型”靠拢。
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常常是实习教学内部的标准,教学测量和评估的方式往往也比较单一和僵化,没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与业界标准和工程实际缺乏直接联系,缺乏社会要求和市场驱动的直接作用。教学测量和评估可以直接引入产业界的技术和管理标准;首先要明确市场运作中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和标准是如何定位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操作技能市场是否认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实习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评价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可根据各阶段的目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口试、笔试、操作测试、企业测试、仿真综合能力测试等,要认真研究考试的内容、考试方式的改革,可根据技术操作型人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兼顾过程控制目标控制,既要考知识又要考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尤其对操作技能的几项核心技术应进行综合性的过关考试,发现问题要及时会诊,必要时采取集体会诊制度,从而使整个实习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1.4 关于实习教学的管理特色与实习设备、专业教室建设实习教学的管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和内容特色、教学模式、专业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装备特色、师资特色、产教结合特色等诸多方面,在其他方面均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实习设备、专业教室建设显得格外重要,而目前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职校实习设备型号陈旧、配置不齐全、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而且设备的合理利用率不主,缺少前沿高尖端科技的实习设备,设备投入资金短缺,没有进行特色专业教室的建设。学生的实习场所出不能跟今后企业生产现场一致。如果没有一个与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起点比较高、装备比较先进的实习场地,就培养不出现代市场急需的实用操作型技能人才。所以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投资建立功能设备齐全的专业教室;另一方面要广泛联系一批能代表最新技术、工艺的企业,用校外实习基地来弥补学校设备的不足,形成与企业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机制,可采用“三明治”、“仿工厂”等模式。产教结合是新型职业教育的特征,是实习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实习教学特色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中等职业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管理改革发展思路
2.1 开放式教学成为实习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实习教学管理除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外,管理机制也必需转变观念,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对管理的形式、内容、方法要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调整、改革以主动适应开放式动态实习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2.2 引入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标准作为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科学、严格的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来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要重视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主要是教学任务与目标心及完成任务目标的实施方案,同时还应规定过程和结果的控制标准。着重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及定期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3 加强校企结合,发展现代学徒制度职教实习教学管理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尽快发展的趋势体现为企业参与特征,也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努力做到的共同特征。学徒制是一种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学徒制度,既作为实习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又可以进一步密切实习教学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学徒制培训是实现产教结合的一种好形式。
2.4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习教学管理和创新教育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只能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人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结性教育,而中等职校实习教学管理的特色,应反映在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领域中的优势——个性和不可取代性;另一方面创新教育不是一种类型,而是一种思想观念,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以灵活的学习机制,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思想品德、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适应市场职业变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