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与息肉的诊断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收治的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9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对比二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发生率和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不清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4、5.306,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而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06、7.452,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病灶血流Ⅱ级+Ⅲ级占76.67%,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的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的平均血流速度(TAV)、搏动指数(PI)、子宫黏膜下肌瘤之间的动脉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65、8.389、26.653,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地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T)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癌组织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164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N AC T-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组(41例)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组(1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p53、p1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Ki67水平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CT-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2035例产妇及4070例双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和双胎新生儿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7例,194例)与剖宫产组(1938例,3876例),分析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双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在2035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1.83±4.44)岁,平均分娩孕周(35.23±2.1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327.84±486.11)g,双胎之大平均出生体重(
目的 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A3方案,测定其对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值情况.结果 ①在培养的1200例V VC致病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1.17%(974/120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83%(226/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