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构想,假如我们仅从所有制角度进行解读,是无法把握其本质的,要想读懂它,必须应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它的涵义、把握它的本质目标,才能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涵义;本质
恩格斯把唯物史观定义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由此可见,唯物史观的核心是“人”和“人的世界”本身。它把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正是这一目标把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连结起来。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提出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构想。对这一构想的解读只有应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形式的涵义,才能准确把握它的本质目标。
一、唯物史观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每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从分工产生开始,劳动就失去了自由自主的性质。伴随着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相分离的社会分工这一历史进步而来的,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于是大多数人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劳动也不再是每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了。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不仅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而且深入到劳动内部,由于劳动本身的物质性环节与精神性环节相分离,使得劳动者已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而是和物一样是被别人支配的客体了。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再属于自己,自己反而受产品的支配和奴役,这种物的异化源于人的劳动的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他们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劳动力的购买者;他们在劳动中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因此人们会像逃避瘟役一样逃避劳动。当人们只有逃避劳动,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时,人与自己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于是人丧失了自身。并由此“生产出不事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
正是对劳动异化的分析,使马克思发现了私有制的本质,即创造私人财富的劳动,不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劳动,而是异化劳动。私有制是劳动异化的实现形式,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因此,只有消除劳动异化从而消除人的异化才能真正消灭私有制。所以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他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2]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共产主义与私有制是不相容的,共产主义一定要消灭私有制,这是因为私有制的本质不是财富的占有而是人的劳动异化,因此必须“通过人”对自身异化的扬弃才能实现。消灭私有制的目的,是为了把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人性的复归。这种复归是以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财富”为基础的,因而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共产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是人的解放而不是物的占有。实现人自身的解放,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
二、“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涵义
马克思正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人的异化的分析,从而在《资本论》中,把否定资本主义之后新建立的所有制形式称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他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3]其实,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已提出,代替私有制的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4]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所作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其一,他们的表述着重强调“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只有这种占有才能实现自己充分的、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个人所有制”是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物质保证。其二,这种占有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实现,尽管各个人的力量都是生产力,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这些力量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有真正的力量。因此“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显而易见,这种所有制既体现为个人所有,又体现为社会所有,是个人与社会的高度统一。无论是个人所有还是社会所有都是实现个人自由的物质手段。可见,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
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目标
在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下,劳动者结合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联合体成员都是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自由人。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在回答“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呢”时,他说:“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6]可见,自由的人的涵义:一是指获得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使人不受自然界的奴役,
能够驾驭自然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指获得社会领域的自由,使人不再受阶级的压迫和奴役,成为社会自由结合的主人;三是指实现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自身自觉的主人。总之,自由的人就是能独立自主的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由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手段而不是本质特征,这正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选集:第4卷,1995,24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120.
[3]资本论:第1卷,1975,83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 13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 8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760.
[作者简介]鲍珊萍,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人文社科系教师,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
[关键词]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涵义;本质
恩格斯把唯物史观定义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由此可见,唯物史观的核心是“人”和“人的世界”本身。它把人类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正是这一目标把唯物史观与共产主义连结起来。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提出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构想。对这一构想的解读只有应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形式的涵义,才能准确把握它的本质目标。
一、唯物史观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每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从分工产生开始,劳动就失去了自由自主的性质。伴随着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相分离的社会分工这一历史进步而来的,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于是大多数人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劳动也不再是每个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了。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不仅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而且深入到劳动内部,由于劳动本身的物质性环节与精神性环节相分离,使得劳动者已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而是和物一样是被别人支配的客体了。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再属于自己,自己反而受产品的支配和奴役,这种物的异化源于人的劳动的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是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他们在劳动中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劳动力的购买者;他们在劳动中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因此人们会像逃避瘟役一样逃避劳动。当人们只有逃避劳动,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由时,人与自己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于是人丧失了自身。并由此“生产出不事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
正是对劳动异化的分析,使马克思发现了私有制的本质,即创造私人财富的劳动,不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劳动,而是异化劳动。私有制是劳动异化的实现形式,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因此,只有消除劳动异化从而消除人的异化才能真正消灭私有制。所以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他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2]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共产主义与私有制是不相容的,共产主义一定要消灭私有制,这是因为私有制的本质不是财富的占有而是人的劳动异化,因此必须“通过人”对自身异化的扬弃才能实现。消灭私有制的目的,是为了把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人性的复归。这种复归是以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财富”为基础的,因而是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共产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是人的解放而不是物的占有。实现人自身的解放,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
二、“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涵义
马克思正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人的异化的分析,从而在《资本论》中,把否定资本主义之后新建立的所有制形式称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他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3]其实,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已提出,代替私有制的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4]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所作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丰富内涵:其一,他们的表述着重强调“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只有这种占有才能实现自己充分的、不受限制的自主活动,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个人所有制”是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物质保证。其二,这种占有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实现,尽管各个人的力量都是生产力,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这些力量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有真正的力量。因此“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显而易见,这种所有制既体现为个人所有,又体现为社会所有,是个人与社会的高度统一。无论是个人所有还是社会所有都是实现个人自由的物质手段。可见,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
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目标
在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下,劳动者结合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联合体成员都是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自由人。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在回答“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呢”时,他说:“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6]可见,自由的人的涵义:一是指获得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使人不受自然界的奴役,
能够驾驭自然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指获得社会领域的自由,使人不再受阶级的压迫和奴役,成为社会自由结合的主人;三是指实现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自身自觉的主人。总之,自由的人就是能独立自主的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由自由人组成的联合体。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它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人的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手段而不是本质特征,这正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选集:第4卷,1995,24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979,120.
[3]资本论:第1卷,1975,83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 13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995, 8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760.
[作者简介]鲍珊萍,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人文社科系教师,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