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使役介词“由”的语义性质及句法地位

来源 :语言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出施事的“由”是介词吗?它所构成的句子是被动句吗?文章通过分析“由”的句法语义结构来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分析“由”字被动句的问题以及“功能范畴”解决方案的不足.随后,构建了“由”的句法语义结构,即“(使役力量)……由+必有论元施事+谓词”,并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语料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该结构,回答了为什么“由”具有准使役性的问题.最后,讨论了将“由”处理为准使役介词的优势:有利于解决“由”字句的句法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多义词“由”内部的语义联系问题.
其他文献
非应答“对”在汉语日常会话中具有序列结束的功能,此功能的表达及演变可由其序列分布推知.非应答的“对”常见于扩展性讲述序列及序列的第三位置.在扩展性讲述中,“对”或处在扩展性讲述话轮的结尾,提示序列和话轮的结束;或处在长话轮中,标示互动僵局的终止.而在扩展性有限的序列中,“对”总是附在相邻对后件之后,作为序列第三位置对听话人的亲附行为表示认可,同时是序列结束标志.“对”的非应答特征及其“序列结束”功能的凸显,是后件语音形式交叠或脱落并规约化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法可促使学习者自我探究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本文将美国“探究式学习模式”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结合,构建了“四段九步”的汉语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与教学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点的理解和运用,锻炼学习者的语篇表述能力,构建师生多维合作的课堂关系.此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调整再融入到不同教学环节中,以更适用于汉语综合课与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