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师,听课、评课是我们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也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看似简单平常的听评课要想做到听得全面,评得到位,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听评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少专业的研究,不得其法。本文就来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听评课更加规范、专业、有效,把课堂当成开展教学研究的现场,在互动中获取经验,在他人的课堂里实现自我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一、听课的误区
反思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听评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应付任务”、“效率低”、“流于形式”等,很多时候,作为听课教师的我们“不辞辛劳”地埋头把教学过程、板书和PPT内容全部“复制”到自己的听课笔记上,看上去很认真、很忙碌,却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把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想法或者感悟记录下来。下课后,听课笔记上只留下密密麻麻的记录,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到评课时就流于形式,偏爱使用一些不着边际、千篇一律的客套话,如“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等溢美之辞,言之无物、毫无新意,即使点到了不足也无关痛痒。或者只讲好坏、不提建议,只说现象、缺少分析等,评得不够深入、透彻、到位,导致了失去一次次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二、好课听出来
1.主动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生态系统的一分子
作为听课者,既然我们主动走进了他人的课堂,首先就得做一个有心人。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了解教学内容,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熟知重难点,然后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地进入听课状态。同时可以设想:假如自己执教这节课,会怎么设计,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这是教与听两者间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产生碰撞的前提。在听课过程中,作为听课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记问题,记认识和自己的思考、体会。比如,把执教者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改进的部分,结合自己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经常换位思考,如果这部分内容由我来执教,我会怎么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翻看自己的听课笔记,我在听课时重点记录下来除了上课教师的导入和过渡语,还有教师的提问、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情况的反馈、学生的表现等,当我在听课过程中有了感受、触动、思考和瞬间闪现的灵感,会立即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个性化的工作,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作为听课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把每次的听评课都当成是一次学习、反思、提升的机会。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让自己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分析,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生态系统的一分子。
2.善于捕捉细节,发现亮点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鲜活的课堂就是由许许多多细节组成的。师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很多课堂教学细节看似都是些小问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回放”,我们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仔细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上每一个有价值的教学细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发现亮点,认真思考,当然,这需要听课教师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和敏锐的观察力。
无论是随堂课、公开课、评优课,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执教教师的个性特征、语言特色和表情,学生的反应和情绪状态,还要观察PPT和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等,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品味之,揣摩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饱满起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以他人之课为镜,借鉴经验和教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聆听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一节优秀的课固然能给听课教师留下好印象,但是一节所谓“失败”的课也许更有学习和反思的价值。他人的课堂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自己去反思、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我在某次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听课过程中,当听到上课教师语言生硬、枯燥无味,而且把一些信息技术专业术语说得不够准确时,立刻引起自己的反思,警醒自己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加强技术修养,做到准确规范、严谨精炼地使用信息技术中的专业术语。当看到某位教师上课思路清晰,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我开始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决定以此为方向去努力。所以,我们在他人的课堂上看到的行为和状态,极有可能就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是应该努力的方向。旁观者清,听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能进一步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应努力把听课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自我认识的过程。我们在听后要思考: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中我得到了什么?应该如何借鉴其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他人的课堂里,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揣摩,深深地思考,通过听课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和专业技能,相信这种专业有效的听评课必将转化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智慧,成为我们在专业道路上前进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
一、听课的误区
反思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听评课,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应付任务”、“效率低”、“流于形式”等,很多时候,作为听课教师的我们“不辞辛劳”地埋头把教学过程、板书和PPT内容全部“复制”到自己的听课笔记上,看上去很认真、很忙碌,却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把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想法或者感悟记录下来。下课后,听课笔记上只留下密密麻麻的记录,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到评课时就流于形式,偏爱使用一些不着边际、千篇一律的客套话,如“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等溢美之辞,言之无物、毫无新意,即使点到了不足也无关痛痒。或者只讲好坏、不提建议,只说现象、缺少分析等,评得不够深入、透彻、到位,导致了失去一次次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二、好课听出来
1.主动思考,真正成为课堂生态系统的一分子
作为听课者,既然我们主动走进了他人的课堂,首先就得做一个有心人。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了解教学内容,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熟知重难点,然后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地进入听课状态。同时可以设想:假如自己执教这节课,会怎么设计,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这是教与听两者间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产生碰撞的前提。在听课过程中,作为听课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重点记问题,记认识和自己的思考、体会。比如,把执教者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改进的部分,结合自己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经常换位思考,如果这部分内容由我来执教,我会怎么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翻看自己的听课笔记,我在听课时重点记录下来除了上课教师的导入和过渡语,还有教师的提问、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情况的反馈、学生的表现等,当我在听课过程中有了感受、触动、思考和瞬间闪现的灵感,会立即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课堂教学是一项极其个性化的工作,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作为听课教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把每次的听评课都当成是一次学习、反思、提升的机会。只有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的参与者、研究者,让自己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分析,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生态系统的一分子。
2.善于捕捉细节,发现亮点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鲜活的课堂就是由许许多多细节组成的。师生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很多课堂教学细节看似都是些小问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一旦过去就不可能再“回放”,我们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仔细观察、善于捕捉课堂上每一个有价值的教学细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发现亮点,认真思考,当然,这需要听课教师平时有意识的积累和敏锐的观察力。
无论是随堂课、公开课、评优课,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执教教师的个性特征、语言特色和表情,学生的反应和情绪状态,还要观察PPT和板书设计的有效性等,好好利用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品味之,揣摩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饱满起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以他人之课为镜,借鉴经验和教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聆听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一节优秀的课固然能给听课教师留下好印象,但是一节所谓“失败”的课也许更有学习和反思的价值。他人的课堂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自己去反思、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我在某次信息技术教研活动的听课过程中,当听到上课教师语言生硬、枯燥无味,而且把一些信息技术专业术语说得不够准确时,立刻引起自己的反思,警醒自己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加强技术修养,做到准确规范、严谨精炼地使用信息技术中的专业术语。当看到某位教师上课思路清晰,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我开始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决定以此为方向去努力。所以,我们在他人的课堂上看到的行为和状态,极有可能就是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是应该努力的方向。旁观者清,听然后知不足,知不足才能进一步校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应努力把听课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自我认识的过程。我们在听后要思考: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中我得到了什么?应该如何借鉴其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他人的课堂里,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静静地聆听,细细地揣摩,深深地思考,通过听课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和专业技能,相信这种专业有效的听评课必将转化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智慧,成为我们在专业道路上前进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