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发展形象思维的策略

来源 :名师在线·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要把握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情境导入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操作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巩固应用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
  关键词:形象思维;认识线段;情境创设;操作探究;巩固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65-02
  引  言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要直观地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所谓直观认识,就是通过对实物或模型的观察和操作,形成直观的图形整体概念,体会图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很难把握这一目标和重点,要么浅尝辄止,只是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名称;要么喧宾夺主,教学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显然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脱离了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
  一、简述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通常指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思维结果的确定性[1]。数学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指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它是用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具体形象性。下面,笔者将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一课为例,谈谈培养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做法。
  二、在情境创设中激活形象思维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图形与几何领域,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形象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丰富表象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认识线段”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大屏幕出示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缝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学生很容易猜到答案是线。
  笔者继续用大屏幕创设“游子吟”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一根弯曲的线在慈母的手中慢慢变直了,并提问:“你能让你手中的线变直吗?”学生动手把自己的毛线拉直。笔者随机请三位学生到前面来给学生们展示。
  交流讨论:拉直的毛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发现:拉的方向不同,横着拉、竖着拉、斜着拉,但是他们的毛线都是直的。
  引出新知:像这样拉直的毛线,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线段。(板书)
  这样的导入设计,有意识地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设备,声情并茂地从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和经典唐诗入手,唤醒学生已有表象和生活经验,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建立起数学形象相联系的感知觉,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新的表象:线段是直的。
  三、在操作探究中发展形象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概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直观表象,形成概括思维,并向抽象思维发展。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笔者紧扣操作探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为其向抽象思维过渡做铺垫,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1:画线段
  教师示范画线段:我们把刚才认識的直直的线段请到黑板上。你能把你的线段请到作业纸上吗?
  学生动手画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学生画的线段(斜着画的、竖着画的、横着画的):方向不同,但都是直的。
  教师要重点让学生观察、比较横着画的两条线段,使其发现:一条长、一条短,然后让学生指一指这两条线段都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从而让学生理解线段是有长度的。
  教师:为了能让大家看清线段的起点和终点,我们要在线段的两头加上标记,(教师示范)。这两个标记就是线段的端点,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给自己画的线段加端点。
  师生总结: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及时出示练习,让学生利用线段的特征,判断它们是不是线段。
  环节2:在教室里找线段
  教师出示数学教材,示例教材的一条边就是线段,并指出其两个端点,再让学生指出数学教材的另外三条线段,找出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接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物体上的线段,如文具盒、黑板、门窗等,并和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线段的两个端点。
  环节3:在图形里找线段
  大屏幕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学生在屏幕上指出不同的线段,标出端点。
  师生小结: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叫几边形。
  环节4:折图形、找线段、标端点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折图形、找线段、标端点活动,并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把正方形的纸横着对折、竖着对折、斜着对折,并比较线段,有长有短。
  在这一环节,学生在不同的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直观表象,初步培养了抽象能力。学生通过拉线段、画线段等活动,初步感知线段的特点,体会线段有长有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再通过找线段、折线段等活动,理解数学课本、文具盒的某些边可以看作线段;通过在图形上找线段的活动,丰富对线段特点的体验,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通过折纸活动,先自己随意折,再按教师要求去折,体会每一条折痕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都可以看成线段,并从折痕有长有短中体会线段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感受每一条线段都是有长度的。学生在分层次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线段的认识,积累丰富的表象认知,为培养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
  四、在巩固应用中提升形象思维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新的认知。课尾,笔者设计了巩固练习:
  大屏幕出示:有两个端点,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
  学生动手在作业纸上画线段。
  小结:有两个端点,只能在两个端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大屏幕出示:三个点,你能画出几条线段呢?
  学生动手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交流展示:画出来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边形。
  想一想,为什么都画出了同样的三边形?
  思考:如果有四个点呢?
  总结小组的发现。
  本环节是让学生利用直尺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特点。而让学生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既是要求又是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完成三点之间、四点之间画线段的活动,才能水到渠成。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结  语
  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土壤主要是数学课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严谨设计每一个问题,通过巧妙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感知、丰富表象,为培养形象思维积累材料。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让学生真正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冉武勇.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8-19.
  作者简介:王琴(1979.11-),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中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感受数学有趣  1、摄取学生熟悉的现实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
期刊
在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中,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较注重传统教学,急功近利,课外阅读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笔者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极不理想,本人深感要改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落后现状的必要。那么如何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呢?  古人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笔者就攻克阅读这门学问浅谈一些陋见。
期刊
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用上语文的手段听、说、读、写,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而多读是学习语文之根本。那么,怎样做才能把多读、读好落到实处呢?笔者谈一点看法。  一、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要切实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课标”规定的各学段首要的阅读教学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教学  一、深入生活,创设想象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模式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利用想象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的经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等,都可以做为学习的资源。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更喜欢和生活有关的文章。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要设计情境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深化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中学语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动手实际、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可能性”教学为例,探究了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目标引领;小组合作;分层达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23-
期刊
摘 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实验中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并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论述了笔者对小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价值追求;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主导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一节教学环节条理紧凑、引人入胜的好课,教
期刊
词汇教学是比较乏味的。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英语词汇,继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深入,词汇教学当然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其教法需要不断地改进或发展。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1、教师孤立教词,讲得过多。  孤立地教词、孤立地讲解,是以往词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使学生记忆一堆互不联系
期刊
摘 要: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既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遣词造句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运用相应的技巧进行阅读,从而感受到课外阅读蕴含的美。本文将以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为立足点,探索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翻译艰涩、语句不通、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文言文的特点与难点  文言是我国古代各种文献资料所使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