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完成这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尝试:
1、“两种专题培训”一是信息技术操作培训。学校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分层次组织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初、中、高级培训,保障了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理论专题辅导。通过专家报告、参与式研修等方式,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定期发布研究课例、教学案例等资料,加强技能练习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四个专项比赛”学校在积极进行培训的同时,还采取“以比赛促学习、以比赛促应用”的形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四个专项比赛:一是课件制作比赛活动;二是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比赛活动;三是在信息环境中“说课-讲课-评课”比赛活动;四是优秀教育专题网站、班级网站评选活动。
第二阶段则是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已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并正积极向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方向迈进。在我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我们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每一学科都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力量,信息技术的融入也更好的帮助了教学。
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学生不是为了编程而编程,而是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做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体验一下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来加以证明;又如,在社会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库;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在美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等等。由于学科本身性质的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但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科(特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简单地说,应该这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一)、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无限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二)、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机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三)、是要创设环境,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创造数字化硬件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平台、构造信息资源总库、开展示范性推广活动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四)、是要优化管理,全面推进整合。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整合管理,努力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还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有机整合这一综合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对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立足学科内容改革,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不仅仅是把这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以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1、整合要立足于课程
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当的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
2、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技术应意在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此外,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大规模地培训教师,以及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完成这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尝试:
1、“两种专题培训”一是信息技术操作培训。学校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分层次组织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初、中、高级培训,保障了教师信息技术的掌握。二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事例理论专题辅导。通过专家报告、参与式研修等方式,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定期发布研究课例、教学案例等资料,加强技能练习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学科教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四个专项比赛”学校在积极进行培训的同时,还采取“以比赛促学习、以比赛促应用”的形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四个专项比赛:一是课件制作比赛活动;二是信息化教学案例设计比赛活动;三是在信息环境中“说课-讲课-评课”比赛活动;四是优秀教育专题网站、班级网站评选活动。
第二阶段则是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已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并正积极向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方向迈进。在我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我们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每一学科都融入了信息技术的力量,信息技术的融入也更好的帮助了教学。
在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内容只要能为课程服务,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学生不是为了编程而编程,而是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问题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做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体验一下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变化来加以证明;又如,在社会科学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库;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在美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等等。由于学科本身性质的不同,信息技术对各门学科本身,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时间,但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学科(特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则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简单地说,应该这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一)、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无限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二)、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机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三)、是要创设环境,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创造数字化硬件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平台、构造信息资源总库、开展示范性推广活动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四)、是要优化管理,全面推进整合。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整合管理,努力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还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有机整合这一综合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对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立足学科内容改革,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不仅仅是把这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以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1、整合要立足于课程
在基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要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学科学习任务。整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当的是课程,而不是计算机,强调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提供平台。
2、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技术应意在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此外,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小学低年级以生活实践性的活动为主,小学高年级以社会综合课题学习为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