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r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9月淮南朝阳医院接诊的100例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选择同期孕检健康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教育程度、既往妊娠史、手术流产史、阴道炎史、现患滴虫性阴道炎、内裤换洗间隔时间、每周性生活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职业、既往分娩史、现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内裤材质、外阴清洗、精神紧张、配偶教育程度及配偶职业与妊娠期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相关(P<0.05);将居住地、职业、既往分娩史、现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内裤材质、外阴清洗、精神紧张及配偶职业因素作为自变量X,以发生细菌性阴道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居住地、职业、既往分娩史、现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内裤材质、外阴清洗、精神紧张及配偶职业均与妊娠期发生细菌性阴道病具有相关性(OR=2.284、3.865、4.115、1.102、8.087、2.227、1.524及1.560,P<0.05),表示上述因素均可能是导致妊娠期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的高危因素;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术后刀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住地、职业、既往分娩史、现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内裤材质、外阴清洗、精神紧张及配偶职业均属于妊娠期发生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独立因素,为减少细菌性阴道病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应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加强育龄妇女有关细菌性阴道病的防治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