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现实之恶也往往超出人们所料。
4月17日央视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指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北校区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其毗邻的农药厂地块土壤、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严重超标,其中一家化工厂地下水中氯苯超标达9万多倍,“毒地”导致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
4月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回应称,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地块(农药厂)污染的影响。官方还称,该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
官方与央视报道打架,在舆论场上还真是罕见。不过,回顾常外“毒地”事件,官方态度可谓一以贯之:今年1月,澎湃新闻已经对此有所报道,随后遭《常州日报》辟谣,那里根本没有化工厂。2月底,财新调查报道此事后,常州环保局在学校周边执法,认为没有臭味。
显然,常州当地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但即便央视报道了,他们高度重视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了,对环境污染“零容忍”了,政府也不承认自己有错,学校选址有问题。
指标异常133人,还在说检测达标,显然是在“打脸”。如果说污染已是对学生与家长的直接伤害,那么当地职能部门依旧轻描淡写的态度,则无异于“二次伤害”。官方匪夷所思的态度,使得新华网、人民网、《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都坐不住了,一致谴责常州缺乏监管还“捂盖子”。
还好,最新的消息显示,国务院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污染一事将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也已经介入。
即便往好处想,真相浮现,官员下台,但是孩子们受损的健康会好吗?目前 “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有4人病假,46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其余学生全部到校。“常外”给家长发的公开信,一方面承认新闻中的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一方面又说央视的报道有硬伤,希望学生们安心学习,备战中考。
而家长们呢,面对如此严重的健康威胁,他们的诉求仅仅是,学校搬迁至其他校区过渡,待学校周围环境得到整治后再回迁。看来,好不容易把自己孩子送进了重点中学的家长,并无退路。
联想到上周判决的湖南血铅案,一家化工企业污染严重,致3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更为可怕的是,因为难以举证污染和病变的关系,13名原告仅2人获赔,索赔206万,法院只判赔2.6万元,还不够诉讼成本。
“毒地”危害同血铅一样,是长期的、不容易被发现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观测性,维权变得异常艰难。当前的法律体系,并不能让受害的孩子获得应有的赔偿。而此时,政府若不能为民解忧,反而为保全自己而强势干预,无疑给此类事件又增添了悲剧色彩。
正如新华网六问“常外”“毒地”事件:谁在捂盖子、环评为何失守、学校为何死扛、事件会如何处理、还有多少“常外”、“毒地”能否禁绝?希望公众能够得到答案。
4月17日央视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指常州外国语学校新北校区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其毗邻的农药厂地块土壤、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严重超标,其中一家化工厂地下水中氯苯超标达9万多倍,“毒地”导致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
4月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回应称,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地块(农药厂)污染的影响。官方还称,该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
官方与央视报道打架,在舆论场上还真是罕见。不过,回顾常外“毒地”事件,官方态度可谓一以贯之:今年1月,澎湃新闻已经对此有所报道,随后遭《常州日报》辟谣,那里根本没有化工厂。2月底,财新调查报道此事后,常州环保局在学校周边执法,认为没有臭味。
显然,常州当地知道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但即便央视报道了,他们高度重视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了,对环境污染“零容忍”了,政府也不承认自己有错,学校选址有问题。
指标异常133人,还在说检测达标,显然是在“打脸”。如果说污染已是对学生与家长的直接伤害,那么当地职能部门依旧轻描淡写的态度,则无异于“二次伤害”。官方匪夷所思的态度,使得新华网、人民网、《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都坐不住了,一致谴责常州缺乏监管还“捂盖子”。
还好,最新的消息显示,国务院启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机制,污染一事将由国家督学牵头赴当地进行专项督导,环保部也已经介入。
即便往好处想,真相浮现,官员下台,但是孩子们受损的健康会好吗?目前 “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有4人病假,46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其余学生全部到校。“常外”给家长发的公开信,一方面承认新闻中的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一方面又说央视的报道有硬伤,希望学生们安心学习,备战中考。
而家长们呢,面对如此严重的健康威胁,他们的诉求仅仅是,学校搬迁至其他校区过渡,待学校周围环境得到整治后再回迁。看来,好不容易把自己孩子送进了重点中学的家长,并无退路。
联想到上周判决的湖南血铅案,一家化工企业污染严重,致300多名儿童血铅超标,更为可怕的是,因为难以举证污染和病变的关系,13名原告仅2人获赔,索赔206万,法院只判赔2.6万元,还不够诉讼成本。
“毒地”危害同血铅一样,是长期的、不容易被发现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观测性,维权变得异常艰难。当前的法律体系,并不能让受害的孩子获得应有的赔偿。而此时,政府若不能为民解忧,反而为保全自己而强势干预,无疑给此类事件又增添了悲剧色彩。
正如新华网六问“常外”“毒地”事件:谁在捂盖子、环评为何失守、学校为何死扛、事件会如何处理、还有多少“常外”、“毒地”能否禁绝?希望公众能够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