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3
摘 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认知情况及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发展和推广得很好,而且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第二工业大学的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内涵了解得也比较透彻,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兴趣也比较高。而上海市民俗体育的总体发展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上海市居民对民俗体育的了解不多,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也是以中老年为主,推广范围还不够广且缺乏特色。上海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可以借鉴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的推广经验。
关键词 民俗体育项目 现状 推广
一、前言
我国民族民俗体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体育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显示出东方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且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运动会、旅游、民族风情表演等领域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些传统民族体育资源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很多我国优秀的体育项目。
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民俗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提到挖掘和整理适合全民健身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在当今体育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年轻人被一些“洋体育”充斥着,而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却不被大家所真正认识。通过本研究的挖掘,使更多的年轻人从一个传统、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多个层面来认识我们民俗体育的内涵。此外,本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民族体育文化软实力,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研究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体育项目推广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观察法
通过走访,对所选取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参与人群的数量、项目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三)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设计“关于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价值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两种。一种针对上海市民,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978份,回收率97.8%,有效问卷967,有效率98.9%;另一种针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88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473,有效率96.9%.
(四)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制定访谈提纲,在调查问卷发放结束后,选取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活动时间长、对民俗体育项目认识深刻的活动人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结束后对所有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提取本研究所需信息。
(五)逻辑分析法
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获得相关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整体、综合和有序的分析研究。
三、结论与分析
(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的开展现状
1.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认识情况
表1 学生觉得民俗体育项目是否有必要在大力推广程度(N=473)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很有必要 188 39.7%
有必要 155 32.8%
一般 78 16.5%
不太必要 34 7.2%
没必要 18 3.8%
如表1所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识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多数的学生觉得民俗体育项目是有必要在大力推广的,其比例达到了72.5%(很有必要和有必要选项之和),在访谈中,学生也谈到了民俗体育的各项功能,如“养生、健身、表演、娱乐、经济、实效”等功能与价值,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民俗体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宝贵遗产,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年轻一代应该去传承这样一种美好的文化。当然也有少数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去大力推广民俗体育,其比例有11%(不太必要和没有必要选项之和),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民俗体育缺乏趣味性,而且民俗体育在社会上受青睐程度不够,有部分学生还是喜欢跟着潮流走。总的来讲,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也比较了解民俗体育的深层内涵。
2.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掌握情况
图1 学生掌握民俗体育项目的情况((N=473))
从图1可以看出,基本上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熟练地掌握了2-3项民俗体育项目,其比例之和达到了57.5%,还有13.7%学生掌握了5项及5项以上的民俗体育项目,18.9%的学生掌握了4项民俗体育项目,从这个数据来看,第二工业大学的民俗体育运动开展得非常好。学生对民俗体育运动的兴趣比较高,对民俗体育的内涵也了解得比较透彻。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基本上每天都会从事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其项目主要有花样跳绳、放风筝、竹竿舞、毽球、踢毽子,龙舟等,其中毽球还是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进行练习的项目,可见学生对民俗体育的掌握离不开学校对民俗体育发展的重视。
从上述的调查中可以出,第二工业大学一直比较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兴趣比较高,学生从事民俗体育运动的机会和平台也较多,学校有专门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场所,如有练习龙舟的场地、抖空竹、放风筝等项目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大范围开展和挖掘民俗体育项目之余,将并把毽球、龙舟作为本校的传统项目,并形成了一种特色,毽球是第二工业大学的必修课,整个学校的学生都需要参与,每个学生在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练习,期末并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工业大学的毽球开展地非常好,并形成了专业的队伍,在全国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龙舟更是第二工业大学的强项,男女队成绩突出,在全国名列前茅。当然,这是与第二工业大学对民俗体育的大力推广与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 (二)上海市民俗体育开展情况
1.上海市民对民俗体育健身价值的认知情况
图2 上海市民对民俗体育的认知情况(N=967)
从图2可以看出,24.1%的群众是非常了解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的,还有35.8%的群众是比较了解民俗体育的健身价值,总得来讲上海市超过一半的群众对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和价值是认可的,但是,也有20.2%的群众对此的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从图2中可以看出,甚至还有12.2%和7.7%的群众对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不太了解和非常的不了解。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上海市还是有部分的群众缺乏对民俗体育的认识,需加强对民俗体育健身功能的宣传力度。
2.上海市从事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分析
表2 上海市民参与民俗体育项目年龄分布情况(N=967)
参与民俗体育项目人群 人数 比例
65岁以上人群 185 19.1%
50-65岁之间 364 37.6%
35-49岁之间 116 12.1%
20-34岁之间 143 14.8%
20岁以下人群 159 16.4%
从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参与人群是以中老年为主(50-65岁之间的人群),百分比达到了37.6%。一般活动集中在公园,广场。因为这部分年龄阶段的人群一般都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早上、傍晚在公园、广场参加一些锻炼,一是为增进健康,二是为打发时光。其次是65岁以上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比例达到了19.1;也就是说,目前参加民俗体育项目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参与人群最少的便是青壮年(35-49岁之间),这部分人一方面因为工作时间忙,应酬多,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喜欢跟着潮流、跟着时尚走,有时健身喜欢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接触民俗体育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20-34岁之间的人群参与民俗的比例是14.8%,因为这一部分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大学生,现在有些高校有专门开设民俗体育课程,在高校里还有相关民俗体育项目社团的开展,所以在高校接触的民俗体育的机会比较多;20岁以下人群的比例是16.4%,同样,因为现在中小学都有专门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所以中小学生接触、了解民俗体育的机会还是较多的,而且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俗体育,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特殊,还是了解民俗体育项目的深刻内涵,也能促进孩子们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兴趣。
通过这个调查,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因为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人群的单一性,而导致民俗体育项目开展的单一性,从走访中的确发现,上海社区里现在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不外乎就是“简易太极拳、抖空竹、腰鼓、蹉步秧歌、简易太极扇、毽球、放风筝”这几个项目比较热门,上海市各区各地缺乏特色性,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比较单一,当然这与缺乏民俗体育专业人才是息息相关的。
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发展背景下看上海市民俗体育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可以明显看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推广及发展得特别好,基本上全部的同学都能熟练掌握一项民俗体育项目,第一,从推广力度上来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对民俗体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将民俗体育纳入必修课,且有民俗体育社团活动作为后盾,因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的推广途径、推广范围都比较宽广,学生接触民俗体育的机会也较多。第二,从群众的认识观念上来看,上海市社会群众对民俗体育的认识不够,了解其价值、内涵较少。第三,缺乏系统的指导,社区里严重缺乏专业老师,这也是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上海市民族传统体育场地短缺,在调查中,上海市居民基本上是在公园广场进行活动,且场地布置不合理,场地与器材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阻碍了民俗体育很好地发展及推广。第五,上海市民俗体育的发展缺乏特色,没有人群和地域性差异性,年轻人对民俗体育缺乏兴趣和了解。
四、结论与建议
(一)第二工业大学的民俗体育推广和发展得比较好,项目内容比较丰富,特色也较为明显,可供上海市民俗体育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可结合“体教结合”的措施来促进上海市民俗体育的发展,如可以将上海市高校里懂民俗体育项目的学生分配到社区里进行指导。这样便解决了上海社区里缺乏专业性指导的难题。
(三)利用民间、民俗节日进行大力宣传,实现民俗的项目价值,民俗体育项目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它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更适合在社区开展。
(四)在上海各社区定期举行民俗项目的的运动会,既可以宣传又能促进民俗项目的发展。将传统的竞技性强的运动会改革为体育健身运动大会,实现竞技与趣味结合,传统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吸引一些年轻人来了解民俗体育。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2011年度校科研启动资金项目。项目编号:A20XK11X039。
参考文献
[1] 陈科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 闫存英.民族体育在高校的应用与探讨[J].辽宁体育科学.2003(6):62-68.
[3] 邵荣,柯玲.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45.
[4] 王敬浩,周爱光.民俗体育对身体和谐的构建——谈民俗体育的发展逻辑及其现代化道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0):16.
[5] 汪蓉.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传承研究[J].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131.
[6]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347-353.
摘 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认知情况及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发展和推广得很好,而且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第二工业大学的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内涵了解得也比较透彻,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兴趣也比较高。而上海市民俗体育的总体发展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上海市居民对民俗体育的了解不多,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也是以中老年为主,推广范围还不够广且缺乏特色。上海民俗体育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可以借鉴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的推广经验。
关键词 民俗体育项目 现状 推广
一、前言
我国民族民俗体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宝贵遗产,民族传统体育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显示出东方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且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运动会、旅游、民族风情表演等领域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些传统民族体育资源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很多我国优秀的体育项目。
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民俗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提到挖掘和整理适合全民健身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在当今体育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开展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年轻人被一些“洋体育”充斥着,而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却不被大家所真正认识。通过本研究的挖掘,使更多的年轻人从一个传统、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多个层面来认识我们民俗体育的内涵。此外,本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民族体育文化软实力,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研究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体育项目推广等方面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观察法
通过走访,对所选取民俗体育项目的活动参与人群的数量、项目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项目开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三)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设计“关于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价值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两种。一种针对上海市民,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978份,回收率97.8%,有效问卷967,有效率98.9%;另一种针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88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473,有效率96.9%.
(四)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制定访谈提纲,在调查问卷发放结束后,选取参与民俗体育项目活动时间长、对民俗体育项目认识深刻的活动人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结束后对所有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提取本研究所需信息。
(五)逻辑分析法
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获得相关素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整体、综合和有序的分析研究。
三、结论与分析
(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的开展现状
1.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认识情况
表1 学生觉得民俗体育项目是否有必要在大力推广程度(N=473)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很有必要 188 39.7%
有必要 155 32.8%
一般 78 16.5%
不太必要 34 7.2%
没必要 18 3.8%
如表1所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识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多数的学生觉得民俗体育项目是有必要在大力推广的,其比例达到了72.5%(很有必要和有必要选项之和),在访谈中,学生也谈到了民俗体育的各项功能,如“养生、健身、表演、娱乐、经济、实效”等功能与价值,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民俗体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宝贵遗产,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年轻一代应该去传承这样一种美好的文化。当然也有少数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去大力推广民俗体育,其比例有11%(不太必要和没有必要选项之和),在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民俗体育缺乏趣味性,而且民俗体育在社会上受青睐程度不够,有部分学生还是喜欢跟着潮流走。总的来讲,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也比较了解民俗体育的深层内涵。
2.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掌握情况
图1 学生掌握民俗体育项目的情况((N=473))
从图1可以看出,基本上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熟练地掌握了2-3项民俗体育项目,其比例之和达到了57.5%,还有13.7%学生掌握了5项及5项以上的民俗体育项目,18.9%的学生掌握了4项民俗体育项目,从这个数据来看,第二工业大学的民俗体育运动开展得非常好。学生对民俗体育运动的兴趣比较高,对民俗体育的内涵也了解得比较透彻。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基本上每天都会从事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其项目主要有花样跳绳、放风筝、竹竿舞、毽球、踢毽子,龙舟等,其中毽球还是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进行练习的项目,可见学生对民俗体育的掌握离不开学校对民俗体育发展的重视。
从上述的调查中可以出,第二工业大学一直比较重视民俗体育的发展,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兴趣比较高,学生从事民俗体育运动的机会和平台也较多,学校有专门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场所,如有练习龙舟的场地、抖空竹、放风筝等项目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展。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大范围开展和挖掘民俗体育项目之余,将并把毽球、龙舟作为本校的传统项目,并形成了一种特色,毽球是第二工业大学的必修课,整个学校的学生都需要参与,每个学生在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练习,期末并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工业大学的毽球开展地非常好,并形成了专业的队伍,在全国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龙舟更是第二工业大学的强项,男女队成绩突出,在全国名列前茅。当然,这是与第二工业大学对民俗体育的大力推广与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 (二)上海市民俗体育开展情况
1.上海市民对民俗体育健身价值的认知情况
图2 上海市民对民俗体育的认知情况(N=967)
从图2可以看出,24.1%的群众是非常了解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的,还有35.8%的群众是比较了解民俗体育的健身价值,总得来讲上海市超过一半的群众对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和价值是认可的,但是,也有20.2%的群众对此的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从图2中可以看出,甚至还有12.2%和7.7%的群众对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不太了解和非常的不了解。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上海市还是有部分的群众缺乏对民俗体育的认识,需加强对民俗体育健身功能的宣传力度。
2.上海市从事民俗体育活动的人群分析
表2 上海市民参与民俗体育项目年龄分布情况(N=967)
参与民俗体育项目人群 人数 比例
65岁以上人群 185 19.1%
50-65岁之间 364 37.6%
35-49岁之间 116 12.1%
20-34岁之间 143 14.8%
20岁以下人群 159 16.4%
从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上海市民俗体育项目参与人群是以中老年为主(50-65岁之间的人群),百分比达到了37.6%。一般活动集中在公园,广场。因为这部分年龄阶段的人群一般都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早上、傍晚在公园、广场参加一些锻炼,一是为增进健康,二是为打发时光。其次是65岁以上人群,这部分人群的比例达到了19.1;也就是说,目前参加民俗体育项目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参与人群最少的便是青壮年(35-49岁之间),这部分人一方面因为工作时间忙,应酬多,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现在年轻人喜欢跟着潮流、跟着时尚走,有时健身喜欢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接触民俗体育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20-34岁之间的人群参与民俗的比例是14.8%,因为这一部分人群中有一部分是大学生,现在有些高校有专门开设民俗体育课程,在高校里还有相关民俗体育项目社团的开展,所以在高校接触的民俗体育的机会比较多;20岁以下人群的比例是16.4%,同样,因为现在中小学都有专门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所以中小学生接触、了解民俗体育的机会还是较多的,而且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俗体育,不仅能使他们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特殊,还是了解民俗体育项目的深刻内涵,也能促进孩子们对民俗体育项目的兴趣。
通过这个调查,从另一个角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因为参与民俗体育项目的人群的单一性,而导致民俗体育项目开展的单一性,从走访中的确发现,上海社区里现在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不外乎就是“简易太极拳、抖空竹、腰鼓、蹉步秧歌、简易太极扇、毽球、放风筝”这几个项目比较热门,上海市各区各地缺乏特色性,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比较单一,当然这与缺乏民俗体育专业人才是息息相关的。
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发展背景下看上海市民俗体育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可以明显看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体育推广及发展得特别好,基本上全部的同学都能熟练掌握一项民俗体育项目,第一,从推广力度上来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对民俗体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将民俗体育纳入必修课,且有民俗体育社团活动作为后盾,因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民俗的推广途径、推广范围都比较宽广,学生接触民俗体育的机会也较多。第二,从群众的认识观念上来看,上海市社会群众对民俗体育的认识不够,了解其价值、内涵较少。第三,缺乏系统的指导,社区里严重缺乏专业老师,这也是影响民俗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上海市民族传统体育场地短缺,在调查中,上海市居民基本上是在公园广场进行活动,且场地布置不合理,场地与器材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阻碍了民俗体育很好地发展及推广。第五,上海市民俗体育的发展缺乏特色,没有人群和地域性差异性,年轻人对民俗体育缺乏兴趣和了解。
四、结论与建议
(一)第二工业大学的民俗体育推广和发展得比较好,项目内容比较丰富,特色也较为明显,可供上海市民俗体育的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可结合“体教结合”的措施来促进上海市民俗体育的发展,如可以将上海市高校里懂民俗体育项目的学生分配到社区里进行指导。这样便解决了上海社区里缺乏专业性指导的难题。
(三)利用民间、民俗节日进行大力宣传,实现民俗的项目价值,民俗体育项目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它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更适合在社区开展。
(四)在上海各社区定期举行民俗项目的的运动会,既可以宣传又能促进民俗项目的发展。将传统的竞技性强的运动会改革为体育健身运动大会,实现竞技与趣味结合,传统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吸引一些年轻人来了解民俗体育。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2011年度校科研启动资金项目。项目编号:A20XK11X039。
参考文献
[1] 陈科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与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 闫存英.民族体育在高校的应用与探讨[J].辽宁体育科学.2003(6):62-68.
[3] 邵荣,柯玲.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45.
[4] 王敬浩,周爱光.民俗体育对身体和谐的构建——谈民俗体育的发展逻辑及其现代化道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0):16.
[5] 汪蓉.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传承研究[J].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131.
[6]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347-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