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息技术在偏远农牧区小学的使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历来交通较为不便,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相对国内其他区域较低。但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不仅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还在教育技术水平上有所提高,使小学教学也逐渐实现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软件应用的推广,并从单纯的信息教育上转变为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的高效信息教育方式。那么,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该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为农村孩子插上飞向理想彼岸的翅膀呢?
  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特别是屏幕上出现的彩色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启迪思维的功能。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思维最初启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具体的感知的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能有效地加速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富有真实感的音、形、色、光等手段把知识所表现的性质规律及知识本身之间的各种联系直观地展示出来,这就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比如说: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而生硬地学习数学是很多农村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最为头痛的事之一。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建立在数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基础上的,恰当的在数学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数学教学本身有着事半功倍的功效。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中,首先应该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利用课件中的时间小精灵来引出时间的重要性,引发小学生的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日历来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选取不同年份来发现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数,并且由此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并且由此在小组内来归纳判断闰年的规律,全班交流,并且全体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万年历这个小程序举例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最后在了解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上网查找各种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内用软件制作成课件,发送给每位同学进行交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告诉学生一些平年、闰年等名词,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告诉学生一条规律。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激发了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转化和发布。这一探索过程是常态教学所实现不了的。课堂由贫乏无味的概念课程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每个人都俨然一个小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新发现,或倾听或参与探讨。思维的丰富性导致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最终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知识,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勇于创新,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无比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数学教学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延伸到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比如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公布研究的数学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或者演示文稿在网上发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由于农村落后和贫乏的文化环境,导致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学更多只能在学校,在一堂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堂进行。然而在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却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与延伸。借助现代媒体,援引例证,丰富内容,创设情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间的距离。阅读世界纷繁多彩,而网络读物更是精彩纷呈,绚丽多姿。学生通过网络搜索,链接相关材料,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的教育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教学信息的载体与传播工具。这种具有强大功能的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活跃与高效。
  总之,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教法研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充分运用远教资源,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信息技术课程为农村小学各科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信息技术促使这个世界变平了,同样信息技术在偏远农村小学教学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为这些身处“井底”的孩子们提供一个魔球看世界,通过科学的法力为农村的孩子们插上飞出井口,飞向世界的翅膀。
其他文献
超高压技术是近年来食品领域热点研究的高新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超高压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着重介绍了超高压处理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并对超高压技术在肉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能学”  1.优化课堂环境,提高学生
【摘 要】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一个学校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而一个班级则是由班主任进行管理和领导的,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和一言一行对藏区小学生的行为方式都有看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促进班级的发展,就要有效地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而要想提高其管理能力非一日之功,这要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它更是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成果。而作为一名藏区小学班主任应该运用科学
音乐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小学教育中音乐的教学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同时,课本剧延伸了教学,是“大语文”教学的有益探索。  它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首先,它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要编好剧本,学生就会主动阅读课文,加深理解课文。包括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时代背景的了解,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内心活动的揣摩感悟。只有理解透彻才能编好剧本,也恰好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促进了
在日益把文学名著图画化的今天,我们的朗读能力在慢慢退化,长此以往,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将无法享受到文字的力量和美。  ------题记  朗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起点和先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学生朗读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朗读是十分重要的。  朗读,可将文之精华,潜移默化于诵读者心中,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
对于藏区农村学生来说,除了要学习母语,还要学习汉语,学生的语文基础都不好,学起来很吃力,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语文这门工具科目,探索一套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是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的责任。   一、要重视文化因素  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很形象、一看便能认识、猜测出含义;字形中充溢着鲜活的诗意;汉语的字(词素)可以轻易组成丰富多彩的词汇、词组又演变成千变万化的句子;汉语重文意、重精神。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