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均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让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体差异;解决对策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涉及领域广、应用范围广,是理工科的桥梁和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敏捷度、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严密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条件、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个性差异十分明显。在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中,明确指出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
一、 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全面获取知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数学教学的差异化,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差异化的环境下全面的学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差异化教学本质是因材施教,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认知层次较低的学生掌握基本学习内容,同时能满足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通过扩展学习,拓宽知识面的需求,达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一) 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力量。试想,如果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能力不够而完不成,势必将打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施差异化教学,照顾到每一认知层次的学生,可促使他们课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紧跟老师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兴趣比智力更为重要,天赋异常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同样不会很好地掌握一门课程。
就当前我国教学现状而言多采用大班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差异化教学是在教学公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扬长避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教师可设计有现实背景的开放性和探索性题目,使每一位学生对其中的问题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有助于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以此为出发点,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古语有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讲便是它的延伸,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便于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化教学,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解决对策
(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置学生分组
由于家庭环境、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传统教育模式当中,针对三种学生,教师往往喜欢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优等生教学作用不大,后进生跟不上,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教育部门呼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设置学生分组,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专门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教学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帮扶模式,让每一个小组之中均存在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之间合力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往往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设定一个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从个体差异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以此,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个性等多方面,对学生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其次,根据综合评价,将学生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结构,学会基本方法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自尊心比较强,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
(三) 大胆创新,改革作业模式
作业是任何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布置作业往往都是统一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大胆创新,改革作业模式。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大作业难度,而针对后进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减少难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自选作业的方式,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教育改革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还要转变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导向,积极实施差异化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现代化教育方法、方式的改变,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慣,紧跟时代潮流,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40):135-136.
[2]樊金秀.小学数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9(02):37.
作者简介:贺宗德,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百页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体差异;解决对策
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涉及领域广、应用范围广,是理工科的桥梁和工具,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敏捷度、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严密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条件、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个性差异十分明显。在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中,明确指出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
一、 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全面获取知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数学教学的差异化,能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差异化的环境下全面的学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兴趣。差异化教学本质是因材施教,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认知层次较低的学生掌握基本学习内容,同时能满足认知水平较高的同学通过扩展学习,拓宽知识面的需求,达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一) 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力量。试想,如果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因能力不够而完不成,势必将打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施差异化教学,照顾到每一认知层次的学生,可促使他们课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紧跟老师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兴趣比智力更为重要,天赋异常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同样不会很好地掌握一门课程。
就当前我国教学现状而言多采用大班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差异化教学是在教学公平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扬长避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侧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弊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教师可设计有现实背景的开放性和探索性题目,使每一位学生对其中的问题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有助于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以此为出发点,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古语有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讲便是它的延伸,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便于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化教学,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解决对策
(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置学生分组
由于家庭环境、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差异,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传统教育模式当中,针对三种学生,教师往往喜欢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导致优等生教学作用不大,后进生跟不上,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教育部门呼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设置学生分组,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专门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教学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帮扶模式,让每一个小组之中均存在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之间合力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往往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设定一个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从个体差异的角度上来看,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以此,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个性等多方面,对学生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其次,根据综合评价,将学生分层,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结构,学会基本方法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自尊心比较强,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
(三) 大胆创新,改革作业模式
作业是任何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布置作业往往都是统一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大胆创新,改革作业模式。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大作业难度,而针对后进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减少难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自选作业的方式,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业,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教育改革下,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必须还要转变思想,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导向,积极实施差异化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注重现代化教育方法、方式的改变,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慣,紧跟时代潮流,培养现代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40):135-136.
[2]樊金秀.小学数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9(02):37.
作者简介:贺宗德,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百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