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商业飞行走入人类历史的那一天起,飞机上的座椅宽度就遵循着一套统一的标准:无论乘客高矮胖瘦,经济舱的座椅尺寸无非就在16.5英寸(约41厘米)到18英寸(约45厘米)之间浮动,视乎不同的机型和航空公司,可能会有细小的差别。然而在当今社会,这套标准似乎遇到了新的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从1980年至今翻了两番。到2014年,有超过19亿成年人属于“超重”人群,有6亿则属于“肥胖”范畴。世卫组织定义,BMI指数等于或超过25算作“超重”,而超过30则算“肥胖”。
在狭小的机舱内部,超重旅客和航空公司以及其他旅客之间的争端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航空公司认为超重旅客增加了燃油支出,但却只支付和其他旅客一样的机票价格;其他旅客则抱怨,身材高大的邻座侵占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空间,让长途旅行变得痛苦不堪。
不久之前,意大利律师吉奥季诺·德斯特罗将阿联酋航空公司告上了法庭。他声称在飞行过程中,邻座的肥胖旅客让他根本无法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不得不在飞机上“站了9个小时”。德斯特罗还拿出手机中的自拍照片,以证明隔壁的乘客的确“把手臂放到了不该放的地方”。
一些消费者权益组织认为,航空公司有义务为不同体型的乘客提供合适大小的座椅,无论他们的高矮瘦胖。“对现代企业来说,以一种得体的方式招待体型不一的顾客是他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一个名为“肥胖人群权益协会”的组织在新闻稿中如此写到。
对于这一问题,很多航空公司的答复是:建议超重旅客自行购买两张机票(座位),以确保飞行安全和舒适。一些航空公司还指出,如果登机后发现当班飞机还有剩余座位,之前多买了一张机票的旅客则可以申请退款。
最近这段时间,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又横空出世。总部位于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的萨摩亚航空公司宣布将对超重乘客收取额外旅行费用,被媒体讽刺为“肥胖税”。支持此项商业举措的观点则认为,此举完全公平,和体重歧视没有关系。鉴于飞机的起飞重量越大,需要消耗的燃油就越多,因此超重旅客应该多付费。
实际上,设法减轻起飞重量正是许多航空公司近年来削减开支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过去75年里,美国所有的商业飞行员在工作时都必须依法带上重达18千克的操作手册,但现在大部分的美国航空公司都将其换成了电子版,存入到一个小小的iPad里。“需要两位飞行员的航班意味着超过36千克的额外重量,”商业飞行员科特·多尔富林说,“每天全世界有超过10万架次的商业航班,你算算这加在一起的数字。”美国航空公司就指出,这项改进能为其每年节省大约120万美元的燃油支出。
萨摩亚航空表示,他们绝无任何侮辱乘客的意思,完全是基于商业考量。对于那些被额外收费的旅客,萨摩亚航空在每架飞机上为他们新增了一排超大座位,这些座位的宽度比普通座椅多出12-14英寸(约30到35厘米)。
该公司的CEO克里斯·拉顿称,航空公司出售的实际上就是飞机上的空间和载荷,因此他不感到有什么道德负担。“体重较轻的旅客也会觉得不公平,他们会问为何自己要为同机的较重旅客买单。”拉顿说。
他还举例称,在之前的系统下,一位体重68千克的乘客带着超过22千克托运行李,他可能要付出比一位体重136千克但不带有托运行李的乘客更多的乘机费用,而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上述“肥胖人群权益协会”的负责人佩吉·豪威尔则反驳称,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人群的权益应当受到保障。豪威尔甚至援引残疾人乘机的案例指出,残疾旅客在坐飞机时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航空公司不能因此多收他们一分钱。
保障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歧视的法律法规在全球已经十分成熟,但肥胖人群显然没有在立法上得到同样的待遇。2009年,加拿大率先颁布了相关法规,规定BMI指数超过35的“病态肥胖”患者乘机时不应被区别对待。
乘客体重和飞行成本之间的联系真的有那么直接吗?麻省理工学院的相关领域学者卢克·延森提出质疑,飞行燃油成本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不单单和起飞重量有关,还涉及飞机的型号、机龄以及飞行距离等多重因素。延森认为,起飞重量对燃油成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举例称,一架从波士顿飞往丹佛的波音737型客机,额外的22千克起飞重量只意味着额外3-5美元的燃油成本。“对大部分美国国内航班来说,体型较大乘客产生的额外飞行成本是不会超过10美元的。”他因此估算认为,按乘客体重来区别收费的做法并不明智,特别对于那些要“吃螃蟹”的航空公司来说,节省回来的燃油成本可能并不足以弥补媒体负面报道带来的品牌折损。
卢克·延森认为,航空公司应该更多关心超重乘客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他指出,在一些较小的机型上,飞行平衡会因此受到影响——就好似小船上两个体型较大的人不能同坐一侧一样,飞机配平也是需要提前精确计算好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航空公司建议超重旅客自行购买两个座位,似乎是比较说得过去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源头出发:现代商业客机的客舱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了。克里斯·拉顿表示:“波音、空客以及其他的飞机制造商应当设计出满足不同体型乘客的客舱。”
去年,一家名为SANTO的德国飞机客舱制造商就设计出了这么一种专门为体型较大乘客以及带婴儿旅客准备的座椅——它在宽度上为普通座椅的1.5倍,并被建议放置在客舱尾部机身收窄的地方。
在这种座椅被大规模投入使用之前,超重旅客或许有必要学习一些乘机选座的小窍门,以便让自身和他人都获得良好的乘机体验。“尽管同一架次飞机经济舱上座椅的宽度都是一样的,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不同方位的座椅往往有不同的腿部和手臂空间,”多尔富林介绍说,“除了更宽敞的紧急出口座位外,超重旅客可以尽量选择机舱中部的座位,前五排和后五排都会狭窄不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从1980年至今翻了两番。到2014年,有超过19亿成年人属于“超重”人群,有6亿则属于“肥胖”范畴。世卫组织定义,BMI指数等于或超过25算作“超重”,而超过30则算“肥胖”。
在狭小的机舱内部,超重旅客和航空公司以及其他旅客之间的争端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航空公司认为超重旅客增加了燃油支出,但却只支付和其他旅客一样的机票价格;其他旅客则抱怨,身材高大的邻座侵占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空间,让长途旅行变得痛苦不堪。
不久之前,意大利律师吉奥季诺·德斯特罗将阿联酋航空公司告上了法庭。他声称在飞行过程中,邻座的肥胖旅客让他根本无法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不得不在飞机上“站了9个小时”。德斯特罗还拿出手机中的自拍照片,以证明隔壁的乘客的确“把手臂放到了不该放的地方”。
一些消费者权益组织认为,航空公司有义务为不同体型的乘客提供合适大小的座椅,无论他们的高矮瘦胖。“对现代企业来说,以一种得体的方式招待体型不一的顾客是他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一个名为“肥胖人群权益协会”的组织在新闻稿中如此写到。
额外收费时代来临?
对于这一问题,很多航空公司的答复是:建议超重旅客自行购买两张机票(座位),以确保飞行安全和舒适。一些航空公司还指出,如果登机后发现当班飞机还有剩余座位,之前多买了一张机票的旅客则可以申请退款。
最近这段时间,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又横空出世。总部位于太平洋岛国萨摩亚的萨摩亚航空公司宣布将对超重乘客收取额外旅行费用,被媒体讽刺为“肥胖税”。支持此项商业举措的观点则认为,此举完全公平,和体重歧视没有关系。鉴于飞机的起飞重量越大,需要消耗的燃油就越多,因此超重旅客应该多付费。
实际上,设法减轻起飞重量正是许多航空公司近年来削减开支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过去75年里,美国所有的商业飞行员在工作时都必须依法带上重达18千克的操作手册,但现在大部分的美国航空公司都将其换成了电子版,存入到一个小小的iPad里。“需要两位飞行员的航班意味着超过36千克的额外重量,”商业飞行员科特·多尔富林说,“每天全世界有超过10万架次的商业航班,你算算这加在一起的数字。”美国航空公司就指出,这项改进能为其每年节省大约120万美元的燃油支出。
萨摩亚航空表示,他们绝无任何侮辱乘客的意思,完全是基于商业考量。对于那些被额外收费的旅客,萨摩亚航空在每架飞机上为他们新增了一排超大座位,这些座位的宽度比普通座椅多出12-14英寸(约30到35厘米)。
该公司的CEO克里斯·拉顿称,航空公司出售的实际上就是飞机上的空间和载荷,因此他不感到有什么道德负担。“体重较轻的旅客也会觉得不公平,他们会问为何自己要为同机的较重旅客买单。”拉顿说。
他还举例称,在之前的系统下,一位体重68千克的乘客带着超过22千克托运行李,他可能要付出比一位体重136千克但不带有托运行李的乘客更多的乘机费用,而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上述“肥胖人群权益协会”的负责人佩吉·豪威尔则反驳称,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人群的权益应当受到保障。豪威尔甚至援引残疾人乘机的案例指出,残疾旅客在坐飞机时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航空公司不能因此多收他们一分钱。
保障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歧视的法律法规在全球已经十分成熟,但肥胖人群显然没有在立法上得到同样的待遇。2009年,加拿大率先颁布了相关法规,规定BMI指数超过35的“病态肥胖”患者乘机时不应被区别对待。
超重的代价
乘客体重和飞行成本之间的联系真的有那么直接吗?麻省理工学院的相关领域学者卢克·延森提出质疑,飞行燃油成本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不单单和起飞重量有关,还涉及飞机的型号、机龄以及飞行距离等多重因素。延森认为,起飞重量对燃油成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他举例称,一架从波士顿飞往丹佛的波音737型客机,额外的22千克起飞重量只意味着额外3-5美元的燃油成本。“对大部分美国国内航班来说,体型较大乘客产生的额外飞行成本是不会超过10美元的。”他因此估算认为,按乘客体重来区别收费的做法并不明智,特别对于那些要“吃螃蟹”的航空公司来说,节省回来的燃油成本可能并不足以弥补媒体负面报道带来的品牌折损。
卢克·延森认为,航空公司应该更多关心超重乘客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他指出,在一些较小的机型上,飞行平衡会因此受到影响——就好似小船上两个体型较大的人不能同坐一侧一样,飞机配平也是需要提前精确计算好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航空公司建议超重旅客自行购买两个座位,似乎是比较说得过去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源头出发:现代商业客机的客舱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了。克里斯·拉顿表示:“波音、空客以及其他的飞机制造商应当设计出满足不同体型乘客的客舱。”
去年,一家名为SANTO的德国飞机客舱制造商就设计出了这么一种专门为体型较大乘客以及带婴儿旅客准备的座椅——它在宽度上为普通座椅的1.5倍,并被建议放置在客舱尾部机身收窄的地方。
在这种座椅被大规模投入使用之前,超重旅客或许有必要学习一些乘机选座的小窍门,以便让自身和他人都获得良好的乘机体验。“尽管同一架次飞机经济舱上座椅的宽度都是一样的,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不同方位的座椅往往有不同的腿部和手臂空间,”多尔富林介绍说,“除了更宽敞的紧急出口座位外,超重旅客可以尽量选择机舱中部的座位,前五排和后五排都会狭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