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包车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常常把那些单厢或接近单厢造型、空间利用率高的中小型客车或客货两用车称为面包车,它形象地说出了这类车的外形特征。但在行业或者政府部门的车型分类中,并没有面包车这个车型,今人我们就借热心汽水的一个提问来探讨一下面包车那些事。
面包车的疑问
Q:《汽车杂志》的老编们,我是个菜鸟车迷,最近有个小疑问一直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特来请教你们。这是我第一次提问,一定要回复哦!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把长安之星、五菱荣光、金杯海狮等车型称为“面包车”。我想问的是,面包车究竟是怎样定义的?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我看车型分类里似乎没有这个车型啊!另外为什么有些面包车挂蓝色牌照,有些又是黄色的?过收费站时收费好像也有不同,总之就是很多疑问啦!有劳老编科普一下!谢谢!
A:面包车,这可是咱们国人使用了很多年的名字了!
面包车这个名字何时开始流行的?相信应该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时,进口车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其实,当时市场上的进口轿车并不多,而面包车的占比却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面包车的实用性更高,能载很多人,同时还能载货,用途广泛!这一时期进口的面包车主要就是日系的几个车型,包括丰田的Hiace海狮、Liteace,三菱的L300,另外还有马自达和五十铃的一些车型。由于当时的汽车专业媒体还不成熟,无法引导人们准确称呼这类车型,才导致“面包车”这种形象的称号广为流传。除了感动于国人的文化外,作为《汽车杂志》的老编,也感觉到咱们汽车媒体真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今天聊起面包车,相信大家都知道所指的是什么车型,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那就是“方形车身的多人座车”。不过,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使用“面包车”这个名称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早些年的面包车的确很容易区分。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车型出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涌入中国,什么MPV、RV、旅行车等等。这也令此类多人座车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再用“面包车”来一统天下,似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地区分一下。
乘用车和商用车
大家都听说过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PassengerVehicle)通常包括轿车、MPV、SUV和小型客车等车型;而像中巴、大巴、卡车等,这些都属于商用车(CommercialVehicle)。
咱们国家对乘用车的定义是“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而言,主要用于运载人员及其行李,或偶尔运载物品,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为9座的汽车”;而对商用车的定义是“含10人座以上的客车及所有设计用来载货的汽车”。咱们国家的交通法规规定:(含)20人以上的属于大型客车,需A1驾照;(含)10~19人的属于中型客车,需B1驾照;(含)9人以下的属于小型客车,需C1驾照。
从定义上来说,乘用车与商用车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现实中,还是有一类车常常介于乘用车与商用车之间,这就是(含)9人以下的小型客车。这些车型本身是作载客设计的,但也常用于载货,而且大多数也是商业用途的。在国家相关统计数据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广义乘用车”和“狭义乘用车”的说法。简单来说,前面所讲的乘用车,指的就是广义乘用车,而狭义乘用车则剔除了小(微)型客车,如长安之星、五菱荣光这样的车型,只包括轿车、SUV和MPV。
其实,具体到每一款车型上牌时该划分为何种车型,是以车厂在工信部备案的车型目录中所属的类型为依据,按照其具体车型的设计和技术特征来划分,而并不是以买回家的车子有几个座椅来分类的。例如金杯的某款车型只有6座,但在车型目录中它属于中型客车,行驶证上也就会注明“中型客车”,它不属于乘用车,持C1驾照是不能开的。
在这里,咱们顺便探讨一下C1驾照究竟能开哪些车?其实,这里的“C1”就是指“小型汽车”,按照我国的规定,总质量不超过4.5t、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不超过9人或车长6m以下的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也就是说,一般的轿车、SUV、MPV、小型客车甚至小型货车都在这个范畴。在现实中,也有“有C1驾照,只要是蓝牌车都可以开”这种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国规定:总质量在4.5t(不含)以下的货车,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在20人(不含)以下,和车身长度在6米(不含)以下的汽车安装蓝牌。由此不难看出,有部分蓝牌的客车并不属于小型汽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超长的豪华轿车,如迈巴赫62在有些地方只能上黄色牌照,有C1驾照也开不了这台轿车。
另外,就是大家关心的过路费了,这要看当地具体的收费标准是怎样来定的。有些地方将8~19座客车划分为二类,还有些地方是以车身尺寸为收费标准的。所以,开面包车远行,一个地方按照一类收费,另一个地方可能又按照二类收费,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举个例子,像GL8这样的车子,可以明确的是:属于乘用车类,但在各省的收费公路缴费时,有可能与轿车同样属于一类缴费,也有可能属于二类车缴费的级别。总之,公路收费标准中的车型分类一方面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又各有不同的标准。
面包车的种类
由于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于各种车型进行细致分类,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对各种细分车型也早就有了明确的划分。对于“面包车”类的车型,咱们国内的称谓显得过于笼统了些,这里再详细介绍一些细分车型。
VAN
其实,英文“VAN”才真正是“面包车”较为直接的互译词。VAN字解释为“载人,或载货的厢型车”。VAN可大可小,既有源自货车平台,又有可能是轿车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当然,这两种VAN的承载能力也会差别巨大,中大型的VAN在北美称为“LDT(Light DutyTrucks)轻型卡车”,而欧洲则称之为“LCV”。至于VAN,还可以细分出许多种类,例如,最经典的VAN当属丰田的海狮(Hiace)了,海狮的车型非常丰富,既有多人座的商务车型,也有用来载货的Cargo Van载货型厢式车。一汽大众曾经生产过的Kaddy开迪,同样也是如此。而另外就是国内最常见的微面,这些原产自日本的微面经过多年的生产及改进,如今在许多城镇被当做小客车使用,而在一些大城市,则多用来短途载货使用,这些微面都属于微型VAN(MicroVAN)的类别。 MiniVAN
这是北美流行的叫法,将“车身较高、内部空间宽敞的两厢车或单厢车”称为MiniVAN。当然,美国人所谓的Mini实在不算“迷你”了,许多MiniVAN的车长甚至超过了5米。美国所谓的MiniVAN实际上等同于MPV。它们主要用来载客,一般采用前置式引擎,车舱内部的地板和座椅都要比普通轿车高一些,车顶较高,车身宽度较大,因此,车内乘客的空间较为宽敞。多采用3排座椅的安排,2+3+3或2+2+3的座椅布局较为常见。车子一般有5个车门,尾门向上掀开,而两侧的后门多采用滑门的形式。MiniVAN的承载能力一般都在500公斤至800公斤左右,发动机排量在2.2升至4.0升区间,而北美地区则有自己的特产“全尺寸(FullSize)超大型MiniVAN”,例如GMC的Savana等,几乎接近中巴的尺寸,排量更是在5~6升左右。
轻型商用车LCV
轻型商用车(Light CommerciaI Vehicle)包括轻型客车、轻型货车和客货两用车。这里的轻型客车和客货两用车也常被称为“面包车”,这种车型一般空间较大,配置不高,对于驾驶者的舒适性配备不多,更不会突出操控性,而主要突出耐用性、经济性,大空间及承载能力。在国内,主要代表就是江铃全顺和依维柯等。许多物流公司在使用这种轻型商用车作为普通货品的城市短途运输,也有一些轻型商用车是作为载客使用的,像酒店、机场巴士等,一般家庭是不会购买这种轻型商用车作为私家车使用的。
RV
RV是Recreatlonal Vehicle的缩写,常译作“休旅车”。其实,解释为“休旅车”并不够明确,RV是特指旅居车、露营车。RV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普遍,RV有许多的种类和形式,这里只提及一款名为“Caravan”的车子。在RV项下,Caravan是指没有动力系统、只能被其它汽车拖着走的房子车。而美国的道奇汽车也有一款MPV名叫Caravan。之所以采用Caravan这个单词作为一款车型的名字,估计是为了彰显其内部空间的宽敞及舒适性较佳。
MiniBUS
北美英语对各种车型细分都有独立的词汇,说完了MiniVAN,就要提到MiniBUS了。MiniBUS可译为“小型巴士”,当然就是指比普通巴士(BUS)要小一些的巴士。国内最常见的就是丰田的考斯特(Coaster)了。不过,由于中国的分类与其它国家都不一样,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小型巴士”这样的叫法,MiniBUS大体相当于咱们的中型客车。
Wagon
另外一个常见的词就是Wagon了。Wagon是英语词汇,在没有汽车之前,原本是指由畜力或人力拉的中大型四轮车,用来运作农产品、货物等,有时也载人。汽车出现后,Wagon这个词也被沿用了下来,多指多入座厢式车。日系品牌中的铃木,推出了多款叫做Wagon的微面。而在车型上使用最多的则是Station wagon了。所谓的Station Wagon,是指轿式旅行车,简单说,就是把标准的三厢轿车变成两厢轿车,原先独立的车尾箱成为了车舱的内部后排空间。Station wagon轿式旅行车是欧洲市场上非常流行的车型,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马自达6旅行版、奔驰C旅行版等。近年来,随着四驱的风行,Station Wagon出现了不少四驱的型号,车厂还会特意再轻微提升车身的高度,例如奥迪的Allroad车型。这些车子看起来介于轿式旅行车和越野车之间,但还是属于Station Wagon的类别。不过,对于许多车厂来说,他们并不会千篇一律地使用“Station Wagon”作为旗下轿式旅行车的名称。有些会将其称作“Kombi”或“Combi”,奔驰汽车则将其称作“Estate”,而宝马汽车叫做“Tounng”,奥迪其实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做“Avant”。
MPV
可以说,MPV是近些年来国内最热、最时尚的一种车型名称,大多数人也更喜欢用MPV来替代面包车这个名字。MPV是Multi Purpose Vehicle的缩写,意为多用途车。实际上,MPV基本上等同于北美常用的MiniVAN。在咱们国内,MPV基本上特指中等尺寸的多人座商务车,例如GL8、马自达8和东风本田艾力绅这样的车型。对于广州本田的奥德赛,大家也将其归类于MPV,但其实奥德赛更加接近于轿式旅行车,车内空间较小,但操控性能及油耗表现较佳,更像一部有着7个座位的轿车。
陶瓷刹车盘
Q:各位大哥,我是《AM》的汽水,我提的一个问题已经上了12月刊了,谢谢啊!现在我有两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要请教一下,望不吝赐教!
1.为何碳陶瓷刹车系统比一般刹车效果要好?这是什么原理?
2.为何V型发动机有V6缸没有V4?
A:1.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制动的过程。制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车子的动能转化成为热能,而制动系统就是转化器。以碟式制动为例,卡钳夹住刹车盘,车子减速,而此时,刹车盘将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对于民用普通轿车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低速制动,而且制动的频率不算很高,普通的铸铁材质的刹车盘完全可以应付。但对于高速赛车来说,情况将完全不同。赛车要不断地进行高速制动,因此刹车盘动效能将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热衰退”现象了。普通的铸铁刹车盘热衰退现象出现得较早,尽管设计师们想尽办法为刹车系统降温,例如把刹车盘设计成中空并为刹车盘打孔,通过专门的进气设计让更多的空气流动带走制动系统的热量,但对于高性能的赛车来说这些依然不够理想。热衰退导致制动失效这可是个大问题,有什么材质能让刹车盘更耐高温吗?
人们发现,在刹车盘内加入部分陶瓷材质就能令刹车盘的耐高温性能提升。1999年,奔驰汽车公司展示了该技术的概念。2001年,奔驰汽车将陶瓷刹车盘使用在了旗下车型上,若干年之后,奥迪也开始使用这样的技术。陶瓷刹车盘最大的特点就是耐高温,一般可以达到1400度以上甚至更高。对于频繁进行高速制动的运动车型来说,在刹车系统高温下仍保持良好的制动效果,甚至要比拼命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还要重要。对于使用大尺寸刹车盘的高性能车来说,仅仅一个车轮上的铸铁刹车盘就可能重达10公斤,而陶瓷刹车盘只有一半的重量,减轻簧下重量并为整车减重,对于高性能车来说也十分重要。 不过,陶瓷刹车盘也有缺点。早期的陶瓷刹车盘韧性不够理想,而现在,这些技术问题已经被克服,但成本高的问题依旧。这也限制了陶瓷刹车的广泛使用,目前只有在那些高价位的车子上才能被采用。除此之外,陶瓷刹车盘用在一些竞技化的车型上才比较有用武之地,不然在制动能量不大的情况下,刹车盘难以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制动效果并不怎么好。最后说一下,陶瓷刹车盘的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铸铁刹车盘完全不同,普通的铸铁刹车盘是明亮的金属色,而陶瓷刹车盘的外表显得灰暗且无光泽。
2.其实,在民用汽车领域,也曾出现过V4发动机,只是现在看不到了。发动机之所以要采用V型,其直接目的无非是要让发动机尺寸更加紧凑。但紧凑的代价就是会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同时还要花心思解决V型4缸发动机的运转平顺性问题。而对于汽车而言,直列4缸(L4)的尺寸完全可以接受,同时成本更低、运转更平顺,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现在的市售汽车已经看不到V4发动机了。当然,对于一些摩托车而言,结构紧凑的v4还是有市场的。
奥迪S4敞篷版
Q:各位老编好!我又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了,哈哈!
1.请简单介绍一下奥迪S4,另外,奥迪是否在海外推出过S4敞篷版?它的动力系统怎么样?
2.雪佛兰的英帕拉好像以前是跑车,现在是轿车了?(百度图片是这样的)
3.北汽的绅宝是不是和萨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官网上一直写诸如“来自萨博”、“超越萨博”之类的话?
4.拖挂式房车怎么上牌?
望早日回复!祝AM越办越好!
A:1.很多人都知道,S4是奥迪A4车系中的高性能版本,但事实上,在A4这个车系诞生前,S4就已经有了。早在1991年,奥迪就推出了S4,当时奥迪还没有用“A4”、“A6”来命名车系。而当时的S4其实是奥迪100(C4平台)的性能版,而奥迪100在1994年才更名为“A6”。也就是说,这第一款S4其实是A6的性能版。
我们再看看A4的发展情况。A4属于“B级车”,奥迪的B级轿车从1972年的第一代起算,这就是“B1”,1994年到第五代时正式改名为“A4”,这一代就是所谓的“B5”,目前在售的车型已经来到了B8平台。在奥迪理清新的车系命名规则后,1997年,S4才真正成为A4性能版的车名,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说到“S4敞篷版”(也就是A4敞篷版的S型号),的确非常罕见,只是在2003~2005年第六代(B6)和2005~2008第七代(B7)这两代车型中出现过。其实,由于B7代车型实际上只是B6的修改版,严格来说并非大改换代,因此,B6与B7的S4车型也非常接近,甚至连动力系统都是一样。跟硬顶版的S4相同,这两代敞篷版S4均装备一款4.2L V8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53kW/7000rpm,最大扭矩410Nm/3500rpm;变速器则是6速手动或者6速手自一体。作为一款高性能自然吸气发动机,它还被沿用到后来的S5 Coupe车型上,最近才被3.0L涡轮增压V6取代。
2.其实,雪佛兰的Impala(黑斑羚)车系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50多年来,期间虽然也有推出过少量的运动版型号,但总体来说,Impala车系的定位一直都是大型豪华轿车。早期的Impala均为双门版,运动感较强,但这并不能说它是跑车,因为那时美国的很多大型豪华轿车都是采用双门设计。这些车型有着长长的车头、车尾,以及笨重的车体,并不善跑。随着美国大型轿车逐渐走向四门,Impala也越来越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大型轿车了。最新的Impala(第十代)跟我们熟悉的君越共享平台,仍是一台长度超过5米的大型轿车。
3.北汽于2009年收购了瑞典SAAB的一些车型及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并以此经过再设计改善,推出了现在的北汽绅宝车型。可以说,北汽绅宝与之前SAAB旗下的部分车型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4.RV旅行车大体分为自行式和拖挂式两大类,对于自行式的RV车来说,上牌比较单纯,小型车挂的是蓝牌,而大型车则挂黄牌。但对拖挂式房车来说,虽然其本身没有动力,需要由其它车辆进行牵引行走,但各国都规定这种拖挂车也需要独立上牌。因此,当一部普通汽车拖着拖挂车行驶时,会有两个车牌,前面的车子和后面的拖挂车都各自使用自己的车牌,两个车牌一定不是同一个号码。至于后面的拖挂车,当然有大有小,有半挂式和全挂式,对于旅行挂车的管理,2008年,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旅行挂车的管理,旅居挂车也需要独立上牌,包括自己的机动车登记证、车牌和行驶证。另外,由于要经过车管所上牌,那么由个人或私人作坊打造的旅行房车由于没有备案,无法上牌,所以假如购买旅行房车的话,一定要购买在国家管理机关有备案的产品,这样才能合法上牌。最后还要提醒一下,即使后部的旅行挂车上好了车牌,国家也对拖挂行驶有着规定,蓝牌民用小车不允许拖挂超过700公斤以上的挂车行驶,而且行驶中挂车内不许载人。
面包车的疑问
Q:《汽车杂志》的老编们,我是个菜鸟车迷,最近有个小疑问一直找不到明确的答案,特来请教你们。这是我第一次提问,一定要回复哦!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把长安之星、五菱荣光、金杯海狮等车型称为“面包车”。我想问的是,面包车究竟是怎样定义的?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我看车型分类里似乎没有这个车型啊!另外为什么有些面包车挂蓝色牌照,有些又是黄色的?过收费站时收费好像也有不同,总之就是很多疑问啦!有劳老编科普一下!谢谢!
A:面包车,这可是咱们国人使用了很多年的名字了!
面包车这个名字何时开始流行的?相信应该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时,进口车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其实,当时市场上的进口轿车并不多,而面包车的占比却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面包车的实用性更高,能载很多人,同时还能载货,用途广泛!这一时期进口的面包车主要就是日系的几个车型,包括丰田的Hiace海狮、Liteace,三菱的L300,另外还有马自达和五十铃的一些车型。由于当时的汽车专业媒体还不成熟,无法引导人们准确称呼这类车型,才导致“面包车”这种形象的称号广为流传。除了感动于国人的文化外,作为《汽车杂志》的老编,也感觉到咱们汽车媒体真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今天聊起面包车,相信大家都知道所指的是什么车型,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那就是“方形车身的多人座车”。不过,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使用“面包车”这个名称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早些年的面包车的确很容易区分。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车型出现,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汇涌入中国,什么MPV、RV、旅行车等等。这也令此类多人座车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再用“面包车”来一统天下,似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地区分一下。
乘用车和商用车
大家都听说过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PassengerVehicle)通常包括轿车、MPV、SUV和小型客车等车型;而像中巴、大巴、卡车等,这些都属于商用车(CommercialVehicle)。
咱们国家对乘用车的定义是“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而言,主要用于运载人员及其行李,或偶尔运载物品,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多为9座的汽车”;而对商用车的定义是“含10人座以上的客车及所有设计用来载货的汽车”。咱们国家的交通法规规定:(含)20人以上的属于大型客车,需A1驾照;(含)10~19人的属于中型客车,需B1驾照;(含)9人以下的属于小型客车,需C1驾照。
从定义上来说,乘用车与商用车有着明确的区分,但在现实中,还是有一类车常常介于乘用车与商用车之间,这就是(含)9人以下的小型客车。这些车型本身是作载客设计的,但也常用于载货,而且大多数也是商业用途的。在国家相关统计数据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广义乘用车”和“狭义乘用车”的说法。简单来说,前面所讲的乘用车,指的就是广义乘用车,而狭义乘用车则剔除了小(微)型客车,如长安之星、五菱荣光这样的车型,只包括轿车、SUV和MPV。
其实,具体到每一款车型上牌时该划分为何种车型,是以车厂在工信部备案的车型目录中所属的类型为依据,按照其具体车型的设计和技术特征来划分,而并不是以买回家的车子有几个座椅来分类的。例如金杯的某款车型只有6座,但在车型目录中它属于中型客车,行驶证上也就会注明“中型客车”,它不属于乘用车,持C1驾照是不能开的。
在这里,咱们顺便探讨一下C1驾照究竟能开哪些车?其实,这里的“C1”就是指“小型汽车”,按照我国的规定,总质量不超过4.5t、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不超过9人或车长6m以下的汽车都属于小型汽车。也就是说,一般的轿车、SUV、MPV、小型客车甚至小型货车都在这个范畴。在现实中,也有“有C1驾照,只要是蓝牌车都可以开”这种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国规定:总质量在4.5t(不含)以下的货车,乘坐人数(驾驶员除外)在20人(不含)以下,和车身长度在6米(不含)以下的汽车安装蓝牌。由此不难看出,有部分蓝牌的客车并不属于小型汽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超长的豪华轿车,如迈巴赫62在有些地方只能上黄色牌照,有C1驾照也开不了这台轿车。
另外,就是大家关心的过路费了,这要看当地具体的收费标准是怎样来定的。有些地方将8~19座客车划分为二类,还有些地方是以车身尺寸为收费标准的。所以,开面包车远行,一个地方按照一类收费,另一个地方可能又按照二类收费,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举个例子,像GL8这样的车子,可以明确的是:属于乘用车类,但在各省的收费公路缴费时,有可能与轿车同样属于一类缴费,也有可能属于二类车缴费的级别。总之,公路收费标准中的车型分类一方面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在不同地方又各有不同的标准。
面包车的种类
由于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于各种车型进行细致分类,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对各种细分车型也早就有了明确的划分。对于“面包车”类的车型,咱们国内的称谓显得过于笼统了些,这里再详细介绍一些细分车型。
VAN
其实,英文“VAN”才真正是“面包车”较为直接的互译词。VAN字解释为“载人,或载货的厢型车”。VAN可大可小,既有源自货车平台,又有可能是轿车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当然,这两种VAN的承载能力也会差别巨大,中大型的VAN在北美称为“LDT(Light DutyTrucks)轻型卡车”,而欧洲则称之为“LCV”。至于VAN,还可以细分出许多种类,例如,最经典的VAN当属丰田的海狮(Hiace)了,海狮的车型非常丰富,既有多人座的商务车型,也有用来载货的Cargo Van载货型厢式车。一汽大众曾经生产过的Kaddy开迪,同样也是如此。而另外就是国内最常见的微面,这些原产自日本的微面经过多年的生产及改进,如今在许多城镇被当做小客车使用,而在一些大城市,则多用来短途载货使用,这些微面都属于微型VAN(MicroVAN)的类别。 MiniVAN
这是北美流行的叫法,将“车身较高、内部空间宽敞的两厢车或单厢车”称为MiniVAN。当然,美国人所谓的Mini实在不算“迷你”了,许多MiniVAN的车长甚至超过了5米。美国所谓的MiniVAN实际上等同于MPV。它们主要用来载客,一般采用前置式引擎,车舱内部的地板和座椅都要比普通轿车高一些,车顶较高,车身宽度较大,因此,车内乘客的空间较为宽敞。多采用3排座椅的安排,2+3+3或2+2+3的座椅布局较为常见。车子一般有5个车门,尾门向上掀开,而两侧的后门多采用滑门的形式。MiniVAN的承载能力一般都在500公斤至800公斤左右,发动机排量在2.2升至4.0升区间,而北美地区则有自己的特产“全尺寸(FullSize)超大型MiniVAN”,例如GMC的Savana等,几乎接近中巴的尺寸,排量更是在5~6升左右。
轻型商用车LCV
轻型商用车(Light CommerciaI Vehicle)包括轻型客车、轻型货车和客货两用车。这里的轻型客车和客货两用车也常被称为“面包车”,这种车型一般空间较大,配置不高,对于驾驶者的舒适性配备不多,更不会突出操控性,而主要突出耐用性、经济性,大空间及承载能力。在国内,主要代表就是江铃全顺和依维柯等。许多物流公司在使用这种轻型商用车作为普通货品的城市短途运输,也有一些轻型商用车是作为载客使用的,像酒店、机场巴士等,一般家庭是不会购买这种轻型商用车作为私家车使用的。
RV
RV是Recreatlonal Vehicle的缩写,常译作“休旅车”。其实,解释为“休旅车”并不够明确,RV是特指旅居车、露营车。RV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普遍,RV有许多的种类和形式,这里只提及一款名为“Caravan”的车子。在RV项下,Caravan是指没有动力系统、只能被其它汽车拖着走的房子车。而美国的道奇汽车也有一款MPV名叫Caravan。之所以采用Caravan这个单词作为一款车型的名字,估计是为了彰显其内部空间的宽敞及舒适性较佳。
MiniBUS
北美英语对各种车型细分都有独立的词汇,说完了MiniVAN,就要提到MiniBUS了。MiniBUS可译为“小型巴士”,当然就是指比普通巴士(BUS)要小一些的巴士。国内最常见的就是丰田的考斯特(Coaster)了。不过,由于中国的分类与其它国家都不一样,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小型巴士”这样的叫法,MiniBUS大体相当于咱们的中型客车。
Wagon
另外一个常见的词就是Wagon了。Wagon是英语词汇,在没有汽车之前,原本是指由畜力或人力拉的中大型四轮车,用来运作农产品、货物等,有时也载人。汽车出现后,Wagon这个词也被沿用了下来,多指多入座厢式车。日系品牌中的铃木,推出了多款叫做Wagon的微面。而在车型上使用最多的则是Station wagon了。所谓的Station Wagon,是指轿式旅行车,简单说,就是把标准的三厢轿车变成两厢轿车,原先独立的车尾箱成为了车舱的内部后排空间。Station wagon轿式旅行车是欧洲市场上非常流行的车型,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马自达6旅行版、奔驰C旅行版等。近年来,随着四驱的风行,Station Wagon出现了不少四驱的型号,车厂还会特意再轻微提升车身的高度,例如奥迪的Allroad车型。这些车子看起来介于轿式旅行车和越野车之间,但还是属于Station Wagon的类别。不过,对于许多车厂来说,他们并不会千篇一律地使用“Station Wagon”作为旗下轿式旅行车的名称。有些会将其称作“Kombi”或“Combi”,奔驰汽车则将其称作“Estate”,而宝马汽车叫做“Tounng”,奥迪其实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做“Avant”。
MPV
可以说,MPV是近些年来国内最热、最时尚的一种车型名称,大多数人也更喜欢用MPV来替代面包车这个名字。MPV是Multi Purpose Vehicle的缩写,意为多用途车。实际上,MPV基本上等同于北美常用的MiniVAN。在咱们国内,MPV基本上特指中等尺寸的多人座商务车,例如GL8、马自达8和东风本田艾力绅这样的车型。对于广州本田的奥德赛,大家也将其归类于MPV,但其实奥德赛更加接近于轿式旅行车,车内空间较小,但操控性能及油耗表现较佳,更像一部有着7个座位的轿车。
陶瓷刹车盘
Q:各位大哥,我是《AM》的汽水,我提的一个问题已经上了12月刊了,谢谢啊!现在我有两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要请教一下,望不吝赐教!
1.为何碳陶瓷刹车系统比一般刹车效果要好?这是什么原理?
2.为何V型发动机有V6缸没有V4?
A:1.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制动的过程。制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车子的动能转化成为热能,而制动系统就是转化器。以碟式制动为例,卡钳夹住刹车盘,车子减速,而此时,刹车盘将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对于民用普通轿车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低速制动,而且制动的频率不算很高,普通的铸铁材质的刹车盘完全可以应付。但对于高速赛车来说,情况将完全不同。赛车要不断地进行高速制动,因此刹车盘动效能将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热衰退”现象了。普通的铸铁刹车盘热衰退现象出现得较早,尽管设计师们想尽办法为刹车系统降温,例如把刹车盘设计成中空并为刹车盘打孔,通过专门的进气设计让更多的空气流动带走制动系统的热量,但对于高性能的赛车来说这些依然不够理想。热衰退导致制动失效这可是个大问题,有什么材质能让刹车盘更耐高温吗?
人们发现,在刹车盘内加入部分陶瓷材质就能令刹车盘的耐高温性能提升。1999年,奔驰汽车公司展示了该技术的概念。2001年,奔驰汽车将陶瓷刹车盘使用在了旗下车型上,若干年之后,奥迪也开始使用这样的技术。陶瓷刹车盘最大的特点就是耐高温,一般可以达到1400度以上甚至更高。对于频繁进行高速制动的运动车型来说,在刹车系统高温下仍保持良好的制动效果,甚至要比拼命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还要重要。对于使用大尺寸刹车盘的高性能车来说,仅仅一个车轮上的铸铁刹车盘就可能重达10公斤,而陶瓷刹车盘只有一半的重量,减轻簧下重量并为整车减重,对于高性能车来说也十分重要。 不过,陶瓷刹车盘也有缺点。早期的陶瓷刹车盘韧性不够理想,而现在,这些技术问题已经被克服,但成本高的问题依旧。这也限制了陶瓷刹车的广泛使用,目前只有在那些高价位的车子上才能被采用。除此之外,陶瓷刹车盘用在一些竞技化的车型上才比较有用武之地,不然在制动能量不大的情况下,刹车盘难以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制动效果并不怎么好。最后说一下,陶瓷刹车盘的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铸铁刹车盘完全不同,普通的铸铁刹车盘是明亮的金属色,而陶瓷刹车盘的外表显得灰暗且无光泽。
2.其实,在民用汽车领域,也曾出现过V4发动机,只是现在看不到了。发动机之所以要采用V型,其直接目的无非是要让发动机尺寸更加紧凑。但紧凑的代价就是会大幅提高发动机的制造成本,同时还要花心思解决V型4缸发动机的运转平顺性问题。而对于汽车而言,直列4缸(L4)的尺寸完全可以接受,同时成本更低、运转更平顺,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现在的市售汽车已经看不到V4发动机了。当然,对于一些摩托车而言,结构紧凑的v4还是有市场的。
奥迪S4敞篷版
Q:各位老编好!我又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了,哈哈!
1.请简单介绍一下奥迪S4,另外,奥迪是否在海外推出过S4敞篷版?它的动力系统怎么样?
2.雪佛兰的英帕拉好像以前是跑车,现在是轿车了?(百度图片是这样的)
3.北汽的绅宝是不是和萨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官网上一直写诸如“来自萨博”、“超越萨博”之类的话?
4.拖挂式房车怎么上牌?
望早日回复!祝AM越办越好!
A:1.很多人都知道,S4是奥迪A4车系中的高性能版本,但事实上,在A4这个车系诞生前,S4就已经有了。早在1991年,奥迪就推出了S4,当时奥迪还没有用“A4”、“A6”来命名车系。而当时的S4其实是奥迪100(C4平台)的性能版,而奥迪100在1994年才更名为“A6”。也就是说,这第一款S4其实是A6的性能版。
我们再看看A4的发展情况。A4属于“B级车”,奥迪的B级轿车从1972年的第一代起算,这就是“B1”,1994年到第五代时正式改名为“A4”,这一代就是所谓的“B5”,目前在售的车型已经来到了B8平台。在奥迪理清新的车系命名规则后,1997年,S4才真正成为A4性能版的车名,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说到“S4敞篷版”(也就是A4敞篷版的S型号),的确非常罕见,只是在2003~2005年第六代(B6)和2005~2008第七代(B7)这两代车型中出现过。其实,由于B7代车型实际上只是B6的修改版,严格来说并非大改换代,因此,B6与B7的S4车型也非常接近,甚至连动力系统都是一样。跟硬顶版的S4相同,这两代敞篷版S4均装备一款4.2L V8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53kW/7000rpm,最大扭矩410Nm/3500rpm;变速器则是6速手动或者6速手自一体。作为一款高性能自然吸气发动机,它还被沿用到后来的S5 Coupe车型上,最近才被3.0L涡轮增压V6取代。
2.其实,雪佛兰的Impala(黑斑羚)车系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50多年来,期间虽然也有推出过少量的运动版型号,但总体来说,Impala车系的定位一直都是大型豪华轿车。早期的Impala均为双门版,运动感较强,但这并不能说它是跑车,因为那时美国的很多大型豪华轿车都是采用双门设计。这些车型有着长长的车头、车尾,以及笨重的车体,并不善跑。随着美国大型轿车逐渐走向四门,Impala也越来越像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大型轿车了。最新的Impala(第十代)跟我们熟悉的君越共享平台,仍是一台长度超过5米的大型轿车。
3.北汽于2009年收购了瑞典SAAB的一些车型及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并以此经过再设计改善,推出了现在的北汽绅宝车型。可以说,北汽绅宝与之前SAAB旗下的部分车型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
4.RV旅行车大体分为自行式和拖挂式两大类,对于自行式的RV车来说,上牌比较单纯,小型车挂的是蓝牌,而大型车则挂黄牌。但对拖挂式房车来说,虽然其本身没有动力,需要由其它车辆进行牵引行走,但各国都规定这种拖挂车也需要独立上牌。因此,当一部普通汽车拖着拖挂车行驶时,会有两个车牌,前面的车子和后面的拖挂车都各自使用自己的车牌,两个车牌一定不是同一个号码。至于后面的拖挂车,当然有大有小,有半挂式和全挂式,对于旅行挂车的管理,2008年,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旅行挂车的管理,旅居挂车也需要独立上牌,包括自己的机动车登记证、车牌和行驶证。另外,由于要经过车管所上牌,那么由个人或私人作坊打造的旅行房车由于没有备案,无法上牌,所以假如购买旅行房车的话,一定要购买在国家管理机关有备案的产品,这样才能合法上牌。最后还要提醒一下,即使后部的旅行挂车上好了车牌,国家也对拖挂行驶有着规定,蓝牌民用小车不允许拖挂超过700公斤以上的挂车行驶,而且行驶中挂车内不许载人。